科学分析:为什么在家憋久了会崩溃?

因为疫情,你憋在家里一个月没有出门了。

或许你已经出现如下症状:

每天躺在床上发呆,依旧非常疲惫,什么事都不想做;

日子突然过得飞快,为自己什么都没做而焦虑甚至抑郁,但又不能集中精力;

总能注意到身体上的小毛病,担心自己感染了新冠肺炎,各种莫名烦躁。你终于发现,自己并不像自己以为的那么宅,你觉得自己快要发疯了。

为什么你已经受不了总是憋在家里?

这种宅得你倦怠、低落、走神,甚至快疯了的情绪,我们可以统称为——无聊。

在正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被感官刺激所包围。看电影、聚会、美食、游戏,甚至工作。来自眼耳鼻舌身的刺激,都是幸福之源。

现在这些刺激,因为宅被剥夺了。

人们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极端也非常经典的“感觉剥夺实验”。受试者生活在隔音的房间,穿戴上特制的装备。实验期间,他们首先感觉到焦躁不安;随后身体出现不适感,皮肤刺痛;

接下来,机体感觉和空间感都改变了;最后甚至出现幻觉,进入到完全由自己的大脑构建的世界。结果很多人却连三天都撑不下去。

我们被限制了感官,什么都不做,怎么会感觉这么痛苦呢?

因为每当你无所事事,大脑都在紧张戒备。

我们的大脑很贪吃,虽然只约占体重的2%,但却消耗20%的能量。

这是大脑的内侧前额叶和后扣带回,它们是大脑“默认模式网络”最主要的两个结构。

这个网络分布于大脑的各个区域,承担着自我内省、情景记忆的提取、情绪加工等功能。它们在我们无所事事的时候激活,而在忙起来的时候被抑制。

你可以把它简单理解成,大脑的待机功能。

但跟电脑待机时能耗大幅降低不同,人脑的待机状态中,能量的消耗占总消耗量的比例高达60%到80%。而当你开始认真工作时,大脑能量消耗的提升也不超过5%。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种可能的猜测是,大脑时刻都在为下一个行为做准备,检查组织内部的状态,确保你在回过神后,可以马上工作。

所以当你什么都没做,大脑却不停地加班,你的能耗并没有因为不做事而节省多少。

除了能量消耗的问题,更折腾我们的是

你越闲着,越容易陷入痛苦

这又是我们大脑的一个BUG。

伴随着强烈负面情绪的事,更容易被记住和反复回忆;而在考虑未来时,我们又更容易关注危机。所以,当我们无所事事地出神或者沉思,我们更倾向于想到不好的事情。时间越长,我们的情绪就越容易低落。

而肉体上的痛苦,也会因为长期独处而更加敏感,更加难以忍受。而且因为缺少外界刺激,我们对时间的体验会更加漫长,迫使我们对心理和胜利的痛苦,用加倍的时间感受细细咀嚼。

为什么我们会这么跟着自己过不去?

归根结底,人类的大脑根本就不是为了让我们“感觉舒服”而设计的。在上百万年的演化中,那些对痛苦和危险更敏感的倾向经过一代代筛选保留下来,成为我们大脑的本能,驱使着我们忙碌、社交、工作,来对抗无聊、恐惧和痛苦。

而那些宅起来倍感舒适的基因,早已在自然选择中雨打风吹去。那么,怎么从这种痛苦中自救呢?

我们给你第一个建议是,保证规律的生活状态。

因为人类要保证生理功能正常运转,都需要【睡眠——清醒】这一稳定的生物循环。

我们身体内有两种激素,在帮助我们达到这一稳定的循环。

一是助眠的褪黑素。在夜幕降临,光刺激减弱时,脑松果体开始释放褪黑素,让我们的神经活动由兴奋变为抑制,肌肉变得松弛,人开始进入放松和休息的状态。

二是让我们清醒的皮质醇激素。当白天到来,光照增加,我们体内的皮质醇浓度达到正常的水平,保证我们清醒,并开始进行一天的活动。

这是生理基础上的规律。而在行动上,保持规律,也能帮助你更容易地启动工作和学习的行动,对抗拖延症。因为一旦开始启动,人就会有继续做下去并完成的倾向。

第二个建议,是每天做点不一样的事情,创造变化。

规律让我们的生活状态稳定,而变化,会激活我们大脑中负责产生行为动机的奖赏回路,让人兴奋。

我们建议你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和朋友们聊一些没有关注过的话题和事情。超出预期的事,都会让我们更加愉快。

说了这么多,其实这些努力,都是为了把你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日常生活状态。

因为疫情,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面目全非,还有很多人,永远留在了日常生活回归的前夜。这些艰难和牺牲,让我们越发意识到日常生活的珍贵。

希望每一个人在独守困境时,都可以为保持珍贵的日常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