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关于新冠肺炎世界疫情暴发的路演分析

从近几天的数据来看,我国取得新型冠状肺炎的"抗疫"胜利已是指日可待了,数据的拐点在2月8日就已经出现了,其后的时间验证了这个拐点的正确。疑似数量与确诊数量是本次新冠肺炎的两大绝对增数与相对增速关键指标的,当日均已形成统计学里经典意义的确认趋势性拐点。增量,尤其疑似增量,是疫情拐点的最领先指标。它是源头。它拐点,其他拐点就只是时间问题。2月12日因为换帅和认定标准变化造成的单日新增14840例,虽然破坏了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但在统计学上应视为特殊情况,不具备参考意义。只要数据的口径始终一致,且数据连贯性未遭到破坏,则统计学逻辑就完全成立。可以确定的是,如果在接下来的返工大潮中没有出现大的漏子,在未来的一个月内,中国基本上可以彻底解决这次的疫情。



但对于新型冠状肺炎在世界的传播来说,我认为仅仅是开始。要知道,在从2019年的12月中旬出现几例感染者至现在短短的2个月的时间内,在中国采取了诸如封城、延长休假、全国动员等政府管控措施,将一场可能指数型爆发的疫情控制在线性增长的范围,仍然出现了68500例确诊、1665例死亡。如果疫情蔓延至全世界,将会是多么可怕的情况,因为除了我们伟大的中国有这种极强的政府管控能力和甘于牺牲并付出巨大经济和生活代价的伟大人民,世界其他国家和民众都做不到。如果疫情真的在世界范围内暴发,对于世界肯定会是一场灾难,对于我们中国也将会影响极为深远。而让我们不愿看到的是,疫情开始在我们的领国日本开始有了暴发的前兆。虽然疫情目前出现了好转迹象,但我们远远还不到庆幸的时候,疫情正如小马面前的那条河,即不会如"非典"一样很快消失,也不会如"黑死病"一般肆虐整个世界。



一、新型冠状病毒在世界传播的范围和程度受其变异方向所影响

新型冠状病毒的危险性高于其它高致死性的病毒(如埃博拉病毒),就在于恐怖的潜伏能力和传染能力。它

针对的,可以说不完全是人体自身的防御体系,甚至可以说,它针对的实质上是整个人类的医疗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的弱点。从目前研究结果来看,这个病毒的致死率较低且仅对亚裔人群有较强的感染性。但会不会变异成为对非亚裔人群有强感染性和变异为一种不再是低致死率病毒,将是在随后几十年全世界需要警惕的事。目前的一个临床好消息是,新型冠状肺炎经过三代或四代感染后,其毒性正在变弱,虽然确诊病历仍在增加,但基本都是轻症,即便是重症也可以通过吸氧和ECMO治疗得到救治,而过度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如果病毒真如近几日临床反映的一样,那对于世界来说将会是最好的消息。但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可怕的潜伏性和变异的不确定性,对于这个病毒的防治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来说仍不应掉以轻心。



二、新型冠状肺炎可能肆虐亚洲地区

对于新型冠状肺炎在亚洲地区的传播,不得不想到印度和印尼这两个人口巨大、人员密集、医疗设施落后、没有合理卫生习惯的国家。而即便是发达如新加坡,而对疫情,也无可奈何地将新型冠状肺炎比作"流感",要求国民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即便是强制国民戴口罩也不能做到。因为新加坡实在没有那么多口罩库存,口罩只能优先留给将会在这场疫情中处于最前线的医护人员, 公众只有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才需要戴口罩。也就是说,如果出现新型冠状肺炎在亚洲的传播和爆发,由于其他政府无法提供强有力的社会管理能力,他们也没有一个足够强大到能覆盖到绝大部分病人的医疗体系,更不可能获得紧缺但必须的足够医疗设备,等待普通民众的将只能是在家等死。很可能出现能公立医疗体系瘫痪、物资被哄抢和整个社会体系的局部崩溃。因为虽然新型冠状肺炎在中国致死率为2%左右,但这是在中国政府以一国之力去控制下的结果,对于其它没有具备同样能力的国家来说并不具备太大的参考性。而在医疗体系和社会体系崩溃的情况下新型冠状肺炎的致死率会达到多少,将很难估计,突破10%将是大概率的事件。



三、新型冠状病毒的最终发展结果

有一个事实,需要我们所有人正视。人类在与病毒的抗争中目前是处于被动的地位的,如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艾滋病毒、SARSI病毒等等,虽然全人类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收益甚微,如著名的艾滋病,至今也没有彻底治疗的药物。面对新型病毒导致的传染病,人们的第一直觉是寄希望于特效药和疫苗的研制。然而遗憾的是,针对一种全新病毒特效药和疫苗在短时间内很难发挥较大的作用。且不论特效药和疫苗能否在人体发挥作用,单就药物开发和疫苗研制从启动研究到真正量产也需要相当漫长的等待。即便是应用到实际治疗过程的药物也往往只能发挥辅助作用。对于各类新型病毒,人类至今也没有找到特效药物,治疗过程只能通过辅助呼吸、抗感染、补充体液等方法维持患者的生存,然后等待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消灭入侵的病毒。从古至今,对于突然爆发的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隔离。


从人类抗病毒史和近期的临床情况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最可能的发展结果是如"西班牙流感"和"非典"一样,在不远的某一天突然消失,这个可能性大约为75%左右。当然我不会赞同温度上升是病毒消失的原因,能造成新冠病毒消失的主要原因只能是太阳光紫外线的增强和病毒的弱性方向变异。新冠病毒还有两个发展的方向,一是如目前的普通感冒一般,长时间留存在人类中间,这种可能性大约为20%;二是病毒发生变异,无论是向感染非亚裔人类方向还是致死性方向,对于世界的破坏性来说都会超过任何一次世界大战,存在着5%左右的这种可能性,但愿不会发生。



四、我国对于新冠病毒世界暴发的对策和可能担任的角色

虽然国内疫情向好的方向发展,我国的"战疫"行动也快接近尾声,但我们仍然不应当放松对于病毒扩散的防范,也需要从世界的范围来重新考虑一些事情,包括重新思考如果新冠病毒在中国以外暴发,我们的对外策略和我们需要担任什么样的角色。如果其他国家暴发新冠疫情,按照路演分析,其医疗体系、社会、乃至政府很可能会陷入瘫痪状态,需要其他国家为了人类文明这个共同体去共同对抗新型冠状病毒。



可以说,全世界的医疗防护用品的产能,大部分都在中国,而中国自己的产能,才刚开始缓慢爬坡。如果按照理想情况每人一天换一个口罩的话,我们国家几天的产能也才能满足十几亿人一天的需求。而如果其他国家也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考虑到病毒回传国内引发再次疫情的危险,在短期内,我国不太可能大规模对外界输出大量的制成品的。可能我们在这次与肺炎疫情斗争的经验、重构医疗体系、冶疗方案及研发的疫苗和有效药物等会成为我们帮助它国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所以说,一旦其它国家的疫情开始蔓延,对于我们来说,既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个用我们的社会治理体制和医疗治疗体系,去帮助其它国家抵御这种全球性疾病的机会。对于一个以构建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自己未来50年外交政策主导的国家来说,我们已经无法独善其身,中国必须开始从全球治理的角度来考虑很多问题。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调配自己在这次疫情之后相关物资的生产能力,向哪个国家供给,以什么方式去供给,他们以什么代价来获取这些供给,有偿的还是无偿的,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帮助他们改进自己的政府执政能力,社会治理体系和医疗体系,都是有待我们去思考的。



五、普通民众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建议

人类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病毒的侵袭。从人类对抗病毒历史来看,病毒性疾病或瘟疫,主要影响的都是免疫功能差的群体。就普通民众个体来说,可以独立应对病毒爆发事件应为今后每个人的必修课。

首先是要增强锻炼。长期不锻炼的人免疫功能差,当病毒流行的时候就会"智能化",主动寻找这类人群。

其次是加强饮食营养,尽量强化自己的免疫能力。有些食品是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比如海参、大蒜、洋葱,等等。当然有意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食品,在医生的指导下经常吃点增强免疫力的药品或保健品也是不错的方法。只是现在的保健品管理十分混乱,要求个人需要仔细甄别,不要成为那些骗子厂家的牺牲品。

第三是搬离环境污染地区。特别是空气污染,个人认为雾霾为病毒的流行与传播提供了帮助,且雾霾损害的是肺部,导致肺功能下降。有条件的可以搬离雾霾比较严重的地区,惹不起难道还躲不起吗?当然,很多人喜欢大城市的奢华与完备齐全的医疗设施,那也是没办法的事。

第四是增加户外活动次数。多晒晒太阳,紫外线是老天给我们对抗病毒的最好武器。在没有抗病毒药物时期,晒太阳是治疗流行感冒最好的手段,对于新冠病毒也是如此。

第五是敬畏自然。人类仅仅是大自然的一份子,不应当强于其他生物体之上,与自然的合谐相处是人类进步发展的基础。不食野生动物、不过量采食野生植物,保护自然、与其他生物合谐相处是所有宗教的共同点。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我们不知道它还可以流传多久,也不知道是否还会二次爆发,更不知道会否在更多的国家爆发,这些都是变数。如果未来出现糟糕的情形,临时抱佛脚或者恐慌都是无益的,只有提高自身免疫功能做好未雨绸缪才是最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