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成交创历史跌幅,买房人与房企“博弈”胜出,不再望房兴叹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房价本不该高,买的人多了便涨成了高价。

上一句是鲁迅先生讲的,下一句是北大经济学教授薛兆丰先生的观点(当然原话并非如此,笔者加工了下,意思没变)。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上一轮房价暴涨的始末。

2014-2015年,有人说是上一个买房的最佳时机,因为房价相比现在,确实“好低”,大概只有一半的水平。但注意哦,这两年楼市的成交量相比过去缩水了大概20%,也就是说市场低迷、买的人反而更少。

2015年末,去库存政策提出,4万亿棚改来临,各地掀起棚改热。16-18年这三年里,房价也随之大幅上升,很多大大小小的城市房价甚至翻了倍。那么楼市成绩如何呢?据官方统计,16-18年这三年里,成交量相比14-15年,大概上升了80%,接近翻倍。

这个成交量是怎么来的呢?4万亿货币化拆迁带来的棚改需求,是生力军。他们拿到了现金补偿,又没有房子可住,必然会大规模进入楼市买房,这是无可厚非的。紧接着,棚改所带来的大规模需求集中爆发,而市场房子从库存偏高一下子变得供不应求,自然房价上涨,这也是合理的。

但是,问题出在了:大量非棚改、非无房可住的人因为房价的合理上涨,觉得有利可图而一蜂窝涌进了楼市,进而造成了更大的需求,房价再次应声而起。并且,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有人在楼市赚到了钱,跟风而入楼市。于是乎,需求越滚越大,房价越滚越高,造成了如今超高房价的局面。

有句话叫:众人拾柴火焰高,而众人抢房房价高······

这一场“博弈”中,买房人彻底“输”给了房企。房企坐收鹬蚌相争之利,从百亿、千亿规模扶摇直上数千亿规模。

现在回顾来看,这里面有棚改带来的无房人、有正常需求的买房人,有投机主义的炒房人,还有职业的炒房团。四股势力互相影响又对外界持续影响,因此不断吸引其他人跟风进入楼市掘金。所以,看到没,房价其实是被买房人自己抬高的,活生生的买涨不买跌的案例。

而虽然早在16年下半年,国家便提出“房住不炒”的政策,但并未能够立即刹住楼市的快车,直到19年才勉强刹住了楼市疯狂的“加速度”。

但高房价已经是既成事实,大量还未买房的人望房兴叹,晚上车的人则套牢其中。

原本,买房人真的挺难“翻身”的。

房企拼命的飞奔,房住不炒拼命在后面拉着不给跑,但只是降了速,房价依然在山顶。但2020年开年的一次特殊事件,一下子让房企从“加速度快跑”瞬间“原地刹车,动弹不得”,给了买房人难得的“翻身”机会。

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1月,多地、多天出现“零成交”,房企没了进项却还有高额的债务出项,瞬间没了“底气”。于是,五花八门的促销打折潮纷至沓来、各种线上售楼处纷纷亮相,房企们铆足了劲吆喝,譬如:全国七五折、无理由退房、3000元可定房等等。就连二手房市场也是大受影响,房价如过山车一样猛跌。

很多人按捺不住出了手,确实折扣也够有吸引力。所以我们看到了:2月恒大地产公告,网上卖房将近10万套,并且3月份持续有大力度促销。恒大很聪明,自知不可为便不为,不如让利于客户,自救同时还获得了人心。

而据克而瑞数据:27个重点城市2月成交量超大幅下滑,创下历史最大跌幅,环比降幅83%,同比降幅77%,还有众多一二线城市成交量下滑超9成。这虽然不是买房人直接博弈造成的,但买房人无法买房这个行为却是这个结果的缔造者。所以笔者判断,打折促销潮还没那么快过去,买房人还能再多享受一会“胜利”的滋味。

这一次“博弈”中,买房人相比房企占了上风。

两轮的博弈,其实已经对比的非常清楚了。涨也买房人、跌也买房人。

原理其实很简单:房子总归是商品,而客户是买家。买家不买账,卖家哪来的卖高价的底气?就像苹果手机一样,刚开始无数人通宵排队购买,新出一款买一款,那这手机能不贵吗?而随着华为等国产手机的崛起,我们现在再看看,苹果是不是没以前那么高昂了?亦或者像LV之流奢侈品,之所以在国内底气十足,不就是因为买的人太多吗?

对了,最后分享一个逻辑:不要过多受市场舆论因素的干扰,比如救市、回暖之类,多看官方数据,才是真正心中有数。


关注作者不迷路,一个说真话的资深地产从业者,持续为您带来楼市臻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