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卫健人 平顶山市新华区健康管理中心内务服务组—张晓刚

中原经济网讯(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王俊杰) “刘哥,您的午餐还有您需要的毛巾,我给您送门口了,请及时取用。”3月7日中午,新华区健康管理中心内务服务组的张晓刚组长正推车餐车将午餐轻轻放到二楼的被隔离人员房间门口,并悉心做了提示。“我们一早就建立了微信服务群,通过微信嘘寒问暖,还开通了微信‘代购’、送货上门服务,帮助被隔离人购买生活必需品。”

辞旧迎新之际,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为做好隔离观察工作,新华区政府果断决策,第一时间专门设立“隔离点”,由指挥部统一安排专业的医护人员、工作人员进行科学的防疫隔离指导和贴心的日常服务,让每位隔离观察人感受到“大家”的温暖。

“2月5日我带着首批共计32名志愿医护人员赶到集中隔离点,在现场保持时刻备战状态,但基于新病房楼的床位、取暖设备等设施没有到位,房间不符合隔离人员的隔离条件时,我们全体医务人员在中心领导的带领下,一起加入到病房建设当中,加班加点的把每个房间进行整理、布置、清洁、消杀等工作,确保每个隔离人员的集中隔离的条件到位。”张晓刚说。“在工作期间,不断有新来的志愿医务人员加入我们当中,为使其能快速且安全的开展工作,我不断地对医护人员进行严格培训,并且以新老队员相结合上岗的形式,避免出现在工作中有操作失误的情况,从而引起医护人员的交叉感染。在任务点我全面负责医护人员的日常生活,小到一日三餐,大到培训防护都严格把关。在刚到隔离点不久,个别同志因饮用自来水等原因出现腹泻、腹胀等不适,得知情况的我立刻紧急进行排查,了解原因后,我立即着手整改,经调整饮食结构,换用矿泉水等措施,很快解决这一问题,为防患于未然,杜绝此等事件的发生,我又组织医护人员及时成立了医疗人员后勤物资保障组和医疗保健组,继续给同志们的身心健康做好保障。”

“作为一名党员,从2002年的非典到今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任务,我一直觉得能在一线工作是我的自豪,所以在我接到通知疫情防控任务的那一刻起,我迅速到岗,并马上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去。”

“为了节约防护用品,每次上班前我们大家都以减少饮水量,穿戴成人纸尿裤的方式投入到工作中,还有多人带病不下火线坚持工作,同志们的激情度很高,始终奋斗在疫情防控一线上。”

“从隔离人员进入房间的一刻起,我们就耐心告之其被隔离的意义,使其消除紧张情绪,并陪同配备的心理咨询专家,为其提供心理疏导。隔离人员的一日三餐、棉被、取暖设备等各种日常所需,我们都需一一为其精心配备,并要求当班医务人员发放到每位隔离人员手中;同时对被隔离人员所提出的种种要求,从一片药、一双棉拖鞋到组建微信互动沟通,我都在想办法为他们解决,让隔离人员真正的有一种在家的温暖,真正做到以朋友、亲人的身份与之交流,从而使被隔离人员配合顺利完成隔离观察期。在观察期结束后,被隔离人员临行前还对我们工作表达了感谢,其实看到眼前这一切让我也备加感动,因为我们的付出得到了认可。”

临时“隔离点”,隔离病毒,但绝不隔离爱。每一位入住人员住进“临时的家”后,就立刻感受到来自工作人员的热情与温暖。“想要什么生活用品,只要通过微信群跟工作人员说一声,随叫随送。

在这场防控的无声战役中,新华区干部群众大爱无声,隔离点的工作人员们尽心尽力,努力展现新华区人的的风采与担当。张晓刚作为区妇幼保健院的一名干部,在接到任务后火速到达隔离点。2月1日,瞒着家人,毛遂自荐,甘当志愿者,服务隔离点。连夜组织人员对隔离点进行清扫、wifi连接等工作,小到牙膏牙刷,被隔离人员的奶粉采购,大到房间漏水、没有热水等困难,他全都一一记录,一件件帮助解决落实到位,全力做好服务。2月27日在健康管理中心度过了他的39岁生日。他说:“这个生日是我最有意义的生日,虽然没有蛋糕和蜡烛,但战友们和入住这里的‘亲人’们的祝福,别样感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隔离点的工作人员不约而同地发出新华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