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宁满族自治县医院:奉献—是你一生的代名词

其实,我很荣幸,也很自豪,自己做为一名医务人员,身边有着冲向疫情一线的白衣战士,也有着在幕后为了守护家乡父老,默默奉献着的可爱的人。

说到这,我不得不说我身边这群可爱的医护们。请允许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吧。

在2月27日,县医院骨科佟永强医生收治了一位股骨颈骨折,已经有97岁高龄的老先生,病人身体条件很差,情况很不乐观,经过各位医生的会诊以后,决定次日就进行手术复位。佟医生第一时间跟麻醉科沟通,刘清华主任和孙爱华医生了解了老先生的情况以后,两人在手术前一天,就早早来到患者的病房,仔细询问,严格地进行了术前访视,了解了病人既往患有腔隙性脑梗、小脑萎缩,身体各个脏器功能都不太好,而且发现患者心电图显示不完全的右束支传导阻滞,还有左前分支传导阻滞。这个症状很不乐观,在手术刺激出血,血压下降的时候,他这种老年人就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详细地了解了各种情况以后,又告知病人及家属手术注意事项,禁饮禁食、术前用药及麻醉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一切术前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

2月28日8:30,手术如期进行。进行手术配合的护理人员是我跟李春华护士长,护士长把患者安全的推进手术室以后,我的各种术前准备都已经做好了,经过详细的三方核查以后,两位麻醉师动作麻利,为患者实施了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这样一来,患者的疼痛感会很大程度上减轻。对老年人来说,刺激会小很多。所以第一步解决了老先生从手术车转移到手术床上侧身的疼痛。顺利将病人转移到床上以后,考虑到患者的身体状况,两位麻醉师决定为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穿刺,穿刺过程中,因为老先生年龄的关系,腰两个椎体之间已经钙化融合,都已形成骨质,穿刺起来非常困难。经过两位麻醉师的一番努力以后,从右侧入路,最后硬膜外穿刺成功。

此时骨科杨龙振主任和佟医生进入到手术间,我们四个人利用为病人特制的聚酯体位垫为患者摆好舒适体位,使患者肢体都处于功能位,在一些骨骼凸起、容易受压的部位,我们护士长都细心的为他贴上了防压疮贴。准备工作做好后,刷手、消毒、清点器械物品,一步步按部就班。此刻,手术间里的景象温馨而又有序,每个人相互之间都配合相当默契,工作在有条不紊中一点点进行着。

不信你看,两位麻醉师一直在调整老爷子的血压问题,小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持续泵入以维持血压,术中输血400毫升,他俩各司其职,给药,生命体征监测....,一直在患者身边忙碌着,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意识情况。

患者骨折移位明显,骨质疏松非常严重,两位手术医生,一直在调整骨折位置,反复进行C型臂透视,经过一次次的调整以后,术中复位良好,固定牢固。

而在器械台上的我为医生们递上合适的器械,一步步紧密跟着手术步骤,而护士长负责台下的所有工作。就这样,在我们三方良好而愉快的配合下,经过大家不懈的努力,手术顺利结束了。两位医生手术全程都穿着厚重的铅衣,此刻已经汗流浃背,身上的手术衣早已经被汗水浸透,可是他们没人在意这些,这样的职业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手术完全结束后,刘清华主任给患者又进行了一次髂筋膜神经阻滞,目的是让患者回到病房以后不会再承受更多的术后疼痛。

我在想,从患者被收治入院,一直到患者痊愈出院,这千千万万的细节,它包含的不仅仅是医护对患者的治疗,它还包含了医护对病人的关爱和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的心,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情意!所以,才会有了这么多有心的操作!

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我们所有人的合作都十分默契,医生和医生手术的配合;医生和麻醉师之间的配合;医护之间的配合;科室与科室之间的配合,一团和气,这仿佛让我看到了未来的丰医,必定会有新的突破和新的辉煌!

还有,在这次巨大的疫情面前,所有医务人员对一线的配合支援,此刻,我们的国家多像一台巨大的机器,我们医护人员就是里面转动着的小小齿轮,每一处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为保证所有人的生命安全而都在努力奋斗着。我们的武汉、我们的国家有这么多可爱的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试问还有什么困难能难住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