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3大贡献,值得后人尊敬

公元605年,也就是隋炀帝即位的第一年,他就命人修建通济渠,还是在这一年,隋炀帝又名人改造邗沟,三年后,他命人修建永济渠。到公元610年的时候,隋炀帝三次拓建江南河,也就是这时候,大运河的工程基本完成了。

开凿大运河,他整整用了6年时间,这条大运河也成为了世界上开通时间最早、航程最长、气势最宏伟的一条人工河。

对于隋炀帝的这一举动,后人争议是非常大的,有人说,隋炀帝是为了贪恋广陵美景,搜刮江南财富才修建了这条大运河。更玄乎的是隋炀帝是为了“耀兵江南、挖掉王气”。不过,虽然争议重重,但是修建大运河确实是对后世有很多好处的

孕育了扬州

扬州的应运而生,和大运河是民不可分的,可以说两者是同生共长。公元前486年,“吴城邗,沟通江淮”,邗沟成为了大运河的初始河段,而大运河也就是在此基础上南北延申的。

大运河贯通后,更是给让扬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发挥了巨大作用,此时的扬州,不但是南北的交通枢纽,而且成为了隋唐时期中国最繁荣的城市之一。

可以说,在漫长的历史中,大运河孕育了扬州这座独特的运河名城,贯通了扬州的河湖,也定格了扬州的格局,让扬州在中国历史上数次出现繁荣盛况。

促进了封建王朝的开放

到唐朝时期,大运河发挥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了,我们还拿扬州来说,这座城市位于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点上,这使得扬州成为了我国唐朝时期东南地区的第一大都会,同时,也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著名港口,更成为唐王朝财富的中心。

唐朝,农业、商业和手工业非常发达,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工场和手工作坊,这里是长安之外的第一大繁华都市,各国民众在这里聚集,使得唐王朝成为了一个空前开放的国度。

到了清朝康乾时期,史书记载,扬州成为了世界上人口超过50万的城市之一,这里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又一个中心,虽然清朝闭关锁国,当时扬州相比其他地方,是要活跃很多的。扬州的繁华和开放,就会和大运河有很多关系。

利在当代

说到南水北调大家并不陌生,这就和大运河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除此之外,现在大运河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是响当当的,它也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一个符号。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在扬州的引领下,经过大运河沿线城市共同努力,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扬州境内的六段河道、十个遗产点成为大运河遗产区,而扬州也成为沿线运河城市中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最多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