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五封侯,从马奴到大司马大将军的 传奇一生

导语

为汉家儿郎鲜有不知汉武帝刘彻者,而知汉武帝者鲜有不知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笔者犹记儿时的一部剧《汉武大帝》,里面最让笔者动容的就是汉武帝刘彻与卫青的最后一面,病重的卫青进宫面圣,进入宫门时将军抬撵,沿途羽林低头,天子降阶,可谓是动情至深,活生生地展现出一位君王和一位护国大将的感情至深。

今天笔者就跟大家一起进入太史公笔下的《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了解这样一位传奇人物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波澜壮阔的一生。

卫青的家庭背景

卫青的出身其实不是正统,卫青本来是平阳县人,他的父亲郑季充当县中小吏,在平阳侯曹寿家供职,郑季私下里平阳侯的小妾卫媪私会,由于是私生子所以卫青只能跟随母亲的姓氏。不过卫媪也只是不受待见的小妾,子女也不少,其中就有将来成为皇后的卫子夫,所以在卫青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回生父的家中,希望其可以善待卫青。

(图一 卫青画像)

不过世事难料,郑季也不过是个小官,同时家中儿女也不少,所以郑季也不待见这个私生子,于是就让他去牧羊。不过郑季的正出儿女都不把他算作兄弟,也是把它当做是个新来的奴仆一般欺辱他,忍受几年非人待遇的卫青,愤然离家回到了平阳侯家中做了个骑童,服侍在母亲身边,跟生父一家也就再也没了联系。

初露显贵之像,或为高官享侯爵之位

卫青曾经跟人去甘泉宫里面做事,有个脖子上戴着铁枷的犯人给卫青相面说:"你将来啊有大富贵,是个侯爵!"卫青听后也是无奈,摇了摇头,笑了笑说道:"我生而为人,却落得生父不见,兄弟不认,还好母亲仁厚不弃,才能活到今天,怎么可能是贵人呢?如果你真能洞悉未来,那你怎会落得一个阶下囚的下场呢?"

说完卫青继续回到马厩里上侍候起那可以让他安心的马儿,全然不知自己的命运即将因此而改变。在卫青长大后,因为善于骑马,就成了了平阳侯家的骑兵,时常护卫平阳公主出行。

生死之危,富贵之机

(图二、卫子夫剧照 源自《汉武大帝》)

在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的春天,因汉武帝看到了卫子夫的才貌,就此得到了宠幸,并被接入到皇宫之中,卫青也因此进入到了人生的转机时期。当时汉武帝的夫人陈阿娇,可以说是出身显赫,但就是没有给汉武帝生儿子,而且为人还十分自私,所以十分容易嫉妒他人,就在听说卫子夫受到武帝宠幸并且还有了身孕之后,非但没有作为皇后母仪天下的气度,还十分忌惮卫子夫可以为皇帝生下皇子,于是派人抓了卫青,想以此打压一下卫子夫,迫使其流产以保证自己的地位。

因为当时卫青只是一个在建章宫供职小官,所以事发的时候还没人注意到他。这位大长公主在逮捕囚禁卫青之后,见其身份低微就想杀死他,想来认为自己的身份也没有人敢对她出手。

正当大长公主在盘算时,卫青的朋友骑郎公孙敖知道这件事后就带着一些关系非常好的壮士把他从大长公主的手里抢了出来。

武帝听闻这个消息,特地找来卫青询问他事情的经过,并为了安稳卫子夫,特地给卫青升了官。卫子夫后来做了武帝的夫人,卫青也被封为中大夫,由此卫青逆袭成功,但是多少也会被人说是凭借姐姐卫子夫上位,没有自己的功勋。

(图三、河套地区示意图)

初战匈奴未获全胜,厉兵秣马备再战

元光五年(前130),卫青被封为车骑将军,从上谷出兵奉旨讨伐袭扰边境的匈奴;当时汉军兵分四路,同征的有由云中出兵的公孙贺,由代郡出兵的骑将军公孙敖也就是卫青的救命恩人,还由雁门出兵的卫尉李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飞将军,他们每军各有一万骑兵,但是此战未能像预期的一样顺利。

四路大军只有卫青领兵抵达茏城,斩杀数百敌军取得胜利。而骑将军公孙敖惨败,还损失骑兵七千,后期名将李广竟然兵败被匈奴人俘获,虽然逃脱而回。但两人都因为兵败而判了死刑,在上交了赎金之后免除死罪被免官成了庶民。

虽然首战初胜,但卫青明白自己一万骑兵的战果其实并没有多好,反而是劳师远征获战果稀少,看着一同出征的三位将领卫青清楚自己一定要大获全胜才能对得起自己获得的赏赐,不过卫青也从此役之中了解到了匈奴骑兵的战力,同时因此也激励卫青要采用更完善的战术对战匈奴骑兵。

元朔元年(前128)春天,卫子夫产下皇子,被汉武帝立为皇后。同年秋天,卫青作为车骑将军,从雁门发兵,领三万骑兵进攻匈奴,此战斩敌几千人。

次年,匈奴又一次侵入边境的辽西郡,斩杀辽西郡太守,又掳掠渔阳郡两千多人,还击败了汉朝派出的军队,十分彪悍。

武帝获悉之后,十分愤怒,经过一番筹措便命令李息将军从代郡调集军队攻打匈奴,又命令卫青从云中领兵出发,由东向西去攻打匈奴,直抵高阙,双线用兵呈左右夹击之势,势必要大败匈奴主力,使之吃痛,让其不敢发兵犯境。

卫青领兵一举攻取了黄河南岸大部分地区,直到陇西而停,此役之中全军捕获敌人几千名,缴获牲畜十万头。由此汉朝疆土又向北扩展,武帝就此把河南地区改设为朔方郡,并封卫青为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用来彰显他为汉朝开疆拓土的功劳。

卫青此役越过西河地区,军队一直打到高阙,共斩杀敌军二千三百人,极大的损耗了匈奴军队的战力,同时缴获他们的全部战车、辎重和牲畜,虽然卫青当时已被封侯,但还是决定向西进军扩大战果并完全平定河南地区,沿途巡行榆谿的古代要塞,越过梓领,继续架设向北渡河的桥梁,并讨伐蒲泥,一举攻破符离,二次战役中突袭匈奴大军,捕获降敌三千零七十一人,全军割下死敌的左耳以确定功勋,并且还赶回敌人的一百多万只马匹与牲畜,而且保全大军胜利回师,因其此役功勋卓著,汉武帝特加封卫青三千户。

匈奴接连犯境,卫青领命统兵反击

胜利后的第二年,匈奴联合报复,再次组兵进入汉朝边境代郡与雁门,杀代郡太守共友,抢掠百姓千余人,第三年,匈奴见汉军没有出兵,就此认为汉军已经没有战力不敢与其对抗,就此报复行为更加肆无忌惮,竟然大规模侵入代郡、定襄、上郡腹地,掠杀百姓千余人。

第四年,即元朔五年(前124)春天,经过两年的整顿,汉武帝再次命令车骑将军卫青率领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兵;并命令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为各部将军,一同从朔方统兵出征,协助车骑将军卫青;朝廷又命令大行令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从右北平出兵,协同车骑将军卫青去攻打匈奴。

当时,与汉军对阵的是匈奴右贤王的军队,就在他们以为汉朝军队不能到达边境而喝酒作乐的时候。汉军借着夜色偷偷地抵达匈奴的驻地,包围了右贤王;右贤王发现之后大惊失色,连像样的反击都没有机会组织就连夜带着他的一个爱妾和几百个精壮的骑兵逃跑了,向北疾驰而去。

这逃跑速度之快,就连擅长追击的轻骑校尉郭成追赶了上百里都没有追上。此战之中汉军不但大获全胜,同时还捕获了匈奴小王十多人,右贤王部落的男女民众共一万五千余人,牲畜不计其数,此战之后卫青深知劳师远征的害处便向朝廷传信后便领兵凯旋,不再追击。

(图四、卫青拜将)

卫青的军队走到边塞,汉武帝的使者就已经等候在那里等候,使者奉命在军中任命车骑将军卫青为大将军授大将军印,其他将军都率兵隶属于大将军卫青,大将军卫青的名号由此确立,卫青整顿军队后便班师回京。

朝堂之上,同汉武帝因为卫青亲历战场一线,军队在其统领之下大获全胜,俘虏匈奴之王十多人,加封卫青六千户,此时卫青的的封地已经达到了万户有余,可谓是万户侯了。同时给卫青的三个儿子封侯,由此卫氏一门四人封侯,可显尊贵。

并且封赏各军校尉出征之功劳,皆划土封侯,可谓是武将死战之最高殊荣。但匈奴的祸乱还未平息,卫青的故事还在书写。这年秋天,匈奴侵入代郡,杀死都尉朱英。

祸未平再发兵,权由君授安敢斩同袍

第二年春天,大将军卫青领命从定襄出兵。此次汉军准备充足,在大将军卫青指挥之下,初战便斩敌几千人。修整一个月之后,卫青再次调兵部将大举向匈奴军队发起进攻,再次杀敌一万多人。这时苏建、赵信合兵一处共三千多骑兵准备奇袭匈奴大军后部,但是行军途中就遇匈奴单于的精锐部队,苏建和赵信率军与之血战最后汉军将要全军被歼。匈奴单于见两人统兵有方还十分善战,便让手下人喊话让他们投降。

苏建本就是汉家儿郎,当然是宁死不降,不过前将军赵信原本是匈奴人,投降汉朝才被封为翕侯,现如今看到情势与自己不利并且汉军向来是战败死罪,加上匈奴人的喊话劝降并许诺重礼相待,于是他便率领自己剩余的骑兵,跑到单于那儿投降。

苏建此战之中损失全部兵力,自己也身负重伤,独自一人拼尽全力杀出重围,自己来到大将军卫青面前请罪。在问过事情原委之后,卫青就问军正闳、长史安和议郎周霸等人,说:"如今苏建大军浸没,需要怎样定苏建的罪过呢?"

周霸说道:"大将军出征向来善待士卒,军中全都仰仗大将军仁厚,但是治军需要威严,而且大将军不曾杀过副将。现如今苏建大军浸没,只身逃回按军法该当死罪,大将军可以借此斩杀苏建以表明大将军的威严,来警示全军务必死战。"

闳和安都说:"此法不可,兵书有云"两军对垒,军队少的一方就算是全力拼杀也会被军队多的一方打败甚至全军覆灭",现在苏建将军的部队因为遇上了单于的大军,在拼杀一天的情况下全军浸没,友军投降,苏建都没有放弃杀敌,如今更是返回军中,更显其对汉朝的忠心,斩此忠臣,岂不是在告诉全军以后如果战败且不可返回汉朝,以后谁还能真心为朝廷卖命打仗,所以不当斩杀苏建。"

大将军卫青听后说道:"我幸得皇恩浩荡,因为自己的身份才能进入军队,为朝廷效命疆场,如今也有战功,不怕他人说我没有威信,周霸劝我斩杀苏建以建立威信,这十分有损人臣的根本,就算是天子赐我斩杀之权,但是凭我的地位也不敢在外擅自斩杀自己的手足同胞,如今我只有把情况向天子详细报告,让天子裁决。"苏建就这样被押解进入京城,等候发落。

也是因为赵信叛逃敌军,汉军信息被泄露,长时间的征战战士们也都是人困马乏的时候了,卫青也停止进攻而领兵进入边塞,停止了对匈奴的征伐,整顿军队以备再战。

冠军侯霍去病,卫氏一门五封侯

(图五、霍去病剧照)

此后,一代名将霍去病横空出世,带领精锐骑兵,斩敌杀将,无往不利,大将军卫青的恩宠也被自己的外甥霍去病慢慢追上,但卫青依然没有改变一个臣子的初心,继续坚守岗位为大汉竭力用兵,并给霍去病提供大量的优质骑兵资源,使之可以百战不殆,霍去病因为勇冠三军,霍去病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

之后为了制衡当时的大将军卫青,特别封霍去病为大司马,同时封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一起为汉军筹备军马,这时,卫青已经从军十余年,每次出征都是骑兵为主,汉军消耗的战马不计其数,借此机会整顿国内的一些马匹,以备后期再战。

卫氏一门五封侯,可谓是风光无限,加之卫子夫尊为皇后,卫青妻为平阳公主,朝野都以为会出现外戚专权的情况,就连满朝的士大夫,都以为卫青会像古时名将们一般,豢养门客,广纳英才。不过卫青是何等人物,他虽说是位高权重,官至大司马大将军,霍去病死后就只有卫青属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也因为常年征战,在军中和民间都有很深厚的影响力,他深知功高震主的后果,但依旧对汉王朝忠心耿耿。并在任大司马期间为汉武帝举荐了很多名臣,可谓是为汉武帝尽心竭力,无愧其深受恩宠。

(图六、平阳公主 剧照)

卫青说:"当大臣的只须遵守法度干好本职的工作,何必参与招选贤士的事呢?再者说,武将私养门客贤士,这本就是让皇帝忌惮的大罪,我一门承受皇恩浩荡,安敢作此大逆不道之事,这样的话,不要让我再听到了。"之后他的外甥骠骑大将军霍去病也是这般行事,太史公言:"汉武帝时期的将领都是这样的做法。"

卫青是汉朝在抵抗匈奴屡战屡败的一个转机,自从他统兵出站以来,汉军获得的更多是捷报,少有兵败的消息,引得朝野一番称赞,也是一代名将应有的待遇,汉武帝也因此对其恩宠有加,加之卫青善待士卒,不在私下设立威信,完全没有给汉武帝猜疑的机会,所以卫青晚年才能得以善终,自古功高震主者比比皆是,但能得善终的好似只有卫青一人。

在卫青死后,因其功勋卓著,谥号为 烈 。同时,匈奴有十四年未敢袭扰汉家边境,即便是在汉军分兵五路征战四处的时候,匈奴都不敢踏入河西平原半步,原因就在于卫氏的卫青与霍去病,接连的赫赫战功封狼居胥,震慑住了这个草原上的恶狼,将之獠牙打断,筋爪尽废,因此汉朝就此扫除了来自草原的威胁敢于四处用兵。但是卫青的后人们渐渐因为各种罪过被贬为庶人,最后卫氏一门再也没有被封侯。

太史公有云:"直曲塞,广河南,破祁连,通西国,靡北胡"十五个字,用来彰显卫青一生的战功,后人也常常神往这位战功赫赫的汉家大将,笔者也曾希望在梦中瞻仰一下这位汉家守护神一般的人物。

结语

卫青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他为了报答汉武帝的提拔之恩,为了洗刷自己童年时受到的耻辱,为大汉尽心竭力,不养门客,不斩手足,对待士卒更是亲如兄弟,一生之中一半的时间都是在马背上度过的,年轻时作为平阳公主的家臣,封侯之后更是迎娶了这位昔日的主人。恩宠如此,可谓是忠勇仁义,以报皇恩浩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