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之感 (七)

如何数息


呼吸的出与入,我们是可以在注意呼吸的时候知道和感受到的,但进来的时候,我们大部分人只能在鼻腔里感受到,进到喉咙,气管和肺我们只能感受到隆起和缩降。呼吸的一进一出叫做一息,在数息时,一进一出我们数一;再一进一出,我们数二,再以此类推数三、四一直到十,到十以后,我们再倒数到一,如果过程中想别的事情了,不算,再重新来,从一开始数。比如我们数到六,想到子学今天的更新发了没有啊,那这个六就不算了,得重新从一开始数,而不是从六开始。这就是数息法门。也就是我们要把我们的心都收回来关照我们的呼吸。做到心息结合。



再有,有的气功、瑜伽会告诉我们打坐静坐的时候,要半闭眼,眼要观着鼻,鼻要观着心。然后就遇到很多人用眼睛盯着鼻尖,低着头盯着,这是不可取的,用南师的话是要命了,会成神经病的,脑子气也走不通的。这里大家要注意。




其实这个方法是要我们精神内敛,不要观外面了,要注意鼻子的呼吸罢了。初步的呼吸是鼻孔里出入,跟心念配合在一起,这样才是符合眼观鼻,鼻观心的,但不是守在这里,要配合着心,让身心宁静。这个宁静南师说当我们到这一步是会感觉到的。


数息的目的是拉回信念,而不是让我们去数一共呼吸了多少次,佛陀告诉这个方法,是因为我们的心念比较难拉回来。那心念拉回来后,我们还要像古代修心的人那样数上个一天吗,不用的,真要这样数那就成会计了。心念拉回来,我们就进入下一个步骤了,叫随息。


我们知道呼吸进来,呼吸出去。但是这时候妄念有还是没有呢,确切的告诉大家,妄念这时候是有的,很多人打坐一上来就想把妄念扼杀住,叫它没有,这就住在妄念上了,它来去,我们就让它来去,知道它来去,但我们不去打扰它,管它去哪,不要理它。等于南师说的禅宗祖师的一句话:龙衔海珠,游鱼不顾。只要心念专一,其他不理。


心念专一,其他不理。


所以我们数息到心专一了,我们

南师说,庄子说:“众人之息以喉”。我们普通人的呼吸只到胸部肺部,或者身体不好,临终的人是到喉部的,而且这个喘声很大,很响,且都是会张着嘴巴喘的。


但是真人呢,真人之息以蹱,得道的人,有工夫的人,不是功夫哈,气一进来是一直到脚底心的。所以,我们要知道,气长命就长,气短命就短。


南师这里又说到,其实我们可以跳过数息,直接随息起来,心念是可以到达呼吸上的,然后各种各样的妄念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感觉从前额的地方飞过去,但我最初的时候,真到了止息的时候,心里会升起恐惧,因为习惯的呼吸停了,下意识的有个东西就跑到脑子里去打小报告说这家伙呼吸停掉了,然后恐惧以来,我就会马上赶紧大吸一口气,感觉不吸上这一口人就死了。这是我在修的时候遇到的,这里分享出来给大家做交流探讨。


那怎么做到止息呢,我们身体很奇妙的,我们越关注它,很多东西它会自动的放大出来,比如有人一直关注身体某个部位有症状,那这个部位的这个症状就会越来的被放大出来,让人越来的焦虑,严重了会出现濒死感,而且这个濒死感就会一阵一阵的来,让人痛苦不堪。所以两腿一盘,大不了死嘛,什么都不要去管它,像鱼在水里头呼吸,嘴巴吸进了,两边鳃喷出去。有时候呢,这个鱼会处在嘴巴也不张了,腮帮子也不喷水了。我们也是一样的,到了这专一时,呼吸不动了,好像没有呼吸了,这就是止息。


到了这个阶段,我们的心境是自然宁静的。这个时候就会感觉到的,于是不知不觉就会去注意这个感觉了。但是南师强调,这时不要去注意感觉!气本来是空的,如果我们觉得太充满,就用嘴鼻把它呼出气一些,要放掉,空掉它,身体也就不管它了。到这个阶段,气充满了,念头也止了,身体内部的变化就开始了,变化就大了。


。到这个阶段,气充满了,念头也止了,身体内部的变化就开始了,变化就大了。


南师在很多时候说到,我们一呼一吸的中间是有止息的阶段的,只是这个阶段非常短。所以只要我们止息到一刻钟或者半个钟头时间,一天的精神就用不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