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五脏六腑之——“肺”

五脏六腑之——“肺”



肺——位于胸腔 , 左右各一 , 覆盖于心之上 。 肺有分叶 , 左二右三 , 共五叶 。 肺经肺系( 指气管、支气管等 )与喉、鼻相连 , 故称喉为肺之门户 , 鼻为肺之外窍 。

肺的主要生理机能是主气司呼吸 , 主行水 , 朝百脉 , 主治节 。 肺的生理特性主要有肺为华盖 、 肺为娇脏与肺气宣降。

肺在体合皮 , 其华在毛 , 在窍为鼻 , 在志为悲 ( 忧 ) , 在液为涕。肺与大肠 由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的相互属络而成表里关系。肺在五行属金 , 为 阳中之阴 , 与自然界秋气相通应。

( 一 ) 主要生理机能

1, 主气司呼吸

肺主气 , 首见于《内经》。《素问·五藏生成》说:“ 诸气者 , 皆属于肺。”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 1 ) 主呼吸之气 指肺有吸清呼浊, 进行气体交换的机能。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运动 , 吸入清气 , 排出浊气 , 吐故纳新 , 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 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如《素问·阴阳 应象大论》说 : “天气通于肺 。 ”

肺主呼吸的机能 由肺气的宣发 与肃降运动来维系 : 肺气宣发 , 浊气得以呼出 ; 肺气肃降 清气得以吸人 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运动协调有序 , 则呼吸调匀通畅。若邪气犯,肺导致宣发肃降失调 影响气体交换 , 则出现胸闷、咳嗽、喘促、呼吸不利等症状。

( 2 ) 主一身之气 指肺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机能。故《素问·六节藏象论》说 : " 肺者 , 气之本。”

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 , 体现于宗气的生成。宗气由肺吸入的 自然界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化生的水谷之气在肺中相结合而成 , 属后天之气。宗气积存于胸中“气海”,既上走息道出喉咙以促进肺的呼吸 ; 又贯注心脉以行血气;还可沿三焦下行脐下,丹田以资先天元气。宗气作为一身之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在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关系着一身之气的盛衰。

肺主一身之气的运行,体现于对全身气机的调节作用 。 肺有节律的呼吸 , 对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肺的呼吸调匀通畅 , 节律均匀 , 和缓有度 , 则全身之气升降出入通畅协调。

肺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 , 实际上都基于肺的呼吸机能。呼吸调匀是气的生成和气机调畅的根本条件 。如果肺的呼吸机能失常,不仅影响宗气的生成 , 进而影响一身之气的生成不足 , 即所谓 “ 气虚 " , 出现少气不足以息 、 声低气怯 、 肢倦乏力等症 ; 并且影响一身之气机 , 导致各脏腑之气的升降运动失调 。 若肺 丧失 了呼吸机能 , 清气不能吸入 , 浊气不能排出 , 新陈代谢停止 , 生命活动也就宣告终结 。

2、主行水

肺主行水 , 指肺气的宣发肃降推动和调节全身津液的输布和排泄。《 素 问 · 经脉别论》称作“通调水道" , 肺主行水的机理有二 : 一是肺气宣发 , 将脾转输至肺的津液 ,向上向外布散 , 上至头面诸窍 , 外达皮毛肌腠 , 并化为汗液排出体外 。 二是肺气肃降将脾转输至肺的津液 , 向下向内输送到其他脏腑 , 并将各脏腑代谢后产生的浊液下输膀胱 , 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因肺为 “ 华盖 " , 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 , 参与调节全身的津液代谢 , 故《 医方集解 》称 “ 肺为水之上源 ” 。如果肺的宣发或肃降失常 , 水道失于通 调 , 均可导致津液代谢障碍 , 出现尿少、痰饮、浮肿等症。

临床上对津液输布失常的痰饮 、 水肿等病证 , 可用 “ 宣肺利水 ” 和 “ 降气利水 "方法进行治疗 。 由于津液输布障碍主要是因外邪侵袭而致肺气的宣发运动失常 故临床上又多用 " 宣肺利水 ” 法来治疗 , 即 《 内经 》 所谓 “ 开鬼门 " 之法 古人喻之为 "提壶揭盖",《医学源流论》则称之为 “ 开上源以利下流 ”。

3 , 朝百脉 , 主治节

( 1 ) 肺朝百脉 指肺具有辅心行血于周 身的生理机能 全身的 血液 通过血脉而流经于肺 , 经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 , 而后运行于全身全身血脉统属于心 , 心气是行血的基本动力。而血液的运行,又赖于肺气的推动,即肺气具有辅心行血的作用。肺通过呼吸运动 调节全身气机 从而促进血液运行故《素问·平人气象论》说 : “ 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 "《 难经 难》 说 " 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 肺气充沛 宗气旺盛 气机调畅 则血运正常。若肺气虚弱或壅塞 , 不能辅心行血 则可导致心血运行不畅 甚至血脉瘀滞 , 出现心悸胸闷唇青舌紫等症 ; 反之,心气虚衰或心阳不振,心血运行不畅 , 也能影响肺气的宣降,出现咳嗽、气喘等症。

( 2 ) 肺主治节 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津液的机能。《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 其生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治理调节呼吸运动 ; 二是治理调节一身之气的运动 ; 三是治理调节血液的运行 ; 四是治理调节津液的输布代谢 由此可见 肺主治节 是对肺的主要生理机能的高度概括。

( 二 ) 生理特性

1、肺为华盖

“ 华盖 ” 原指古代帝王车驾 的顶盖 肺位于胸腔 覆盖五脏六腑 , 位置最高 , 因而有 “ 华盖 ” 之称。《灵枢 · 九针论》说 : “ 肺者 五脏六腑之盖也 。 ” 肺居高位 , 又主行水 , 故称之为 “ 水之上源 ” 。肺覆盖于五脏六腑之上 , 又能宣发卫气于体表 , 以保护诸脏免受外邪侵袭 故 《 素问 痿论 》 说 " 肺者 脏之长也。”

2、肺为娇脏

肺为娇脏 , 指肺清虚娇嫩 , 易受邪袭的生理特性。肺体清虚 , 性喜濡润 ,不耐寒热 , 不容异物 ; 肺外合皮毛 , 在窍为鼻 , 与外界相通 , 外感六淫之邪从皮毛或 口鼻而人 , 常易犯肺而为病 。 临床上治疗肺脏疾患 , 以轻清、宣散为贵 , 过寒过热过燥之剂皆所不宜,正是肺为娇脏生理特性所决定的。

3、肺气宣降

肺气宣降 , 指肺气向上向外宣发与向下向内肃降的相反相成的运动 。 宣发与肃降运动协调 , 维持着肺司呼吸、主行水等机能。

肺气宣发 ,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一是呼出体内浊气 ; 二是将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上输头面诸窍 , 外达皮毛肌腠 ; 三是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 , 以温分肉 , 充皮肤 ,肥腠理 , 司开阖 , 并将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 。 若肺失宣发 , 则可出现呼吸不畅 , 胸闷喘咳 , 以及卫气被遏、腠理闭塞的鼻塞、喷嚏、恶寒、无汗等症状。

肺气肃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一是吸入 自然界清气,并将宗气布散至脐下,以资元气 ;

二是将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向下布散于其他脏腑 ;

三是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浊液下输于膀胱 , 成为尿液生成之源。若肺失肃降 , 常出现呼吸短促、喘息、咳痰等症 。

肺气的宣发与肃降,是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的两个方面。宣发与肃降协调,则呼吸均匀通畅,津液得以正常输布代谢,即所谓 " 水精 四布,五经并行 ” 一般来说外邪侵袭 , 多导致肺气不宣为主的病变 ; 内伤及肺 , 多导致肺失肃降为主的病证 宣发与肃。降失常又相互影响 , 互为因果 , 最终形成宣降失常同时并存的病理状态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运动失调 , 常见于呼吸失常、津液代谢障碍及卫外不固的病证。

肺气肃降与宣发协调 , 有赖于肺阴与肺阳 的协调。肺阴 主凉润、肃降 , 肺阳主温暖 宣发。肺阴不足,凉润、肃降不及 , 易导致虚热虚火内生、咳喘气逆的病变;肺阳虚衰,温暖、宣发不及 , 易发生寒饮蕴肺而咳喘的病变。

( 三 ) 与形 、 窍 、 志 、 液 、 时的关系

1、在体合皮 , 其华在毛

皮毛为一身之表 , 具有防徇外邪 , 调节津液代谢与体温 , 以及辅助呼吸的作用 。 毛附于皮 , 故常 “ 皮毛 ” 合称 。 肺与皮毛之间存在着相互为用关系 , 故称 “ 肺合皮毛 "肺对皮毛的作用主要有二 :

一是肺气宣发 , 将卫气外输于皮毛 , 以发挥其温分肉 ,充皮肤 , 肥腠理 , 司开阖及防徇外邪的作用 ;

二是肺气宣发 , 将水谷精微和津液外输于皮毛,以发挥其濡养 、滋润的作用 。 若肺津亏 、 肺气虚 既可致卫表不固而见自汗或易罹感冒,又可因皮毛失养而见枯槁不泽 。

皮毛对肺的作用也主要有二:

一是皮毛宣散肺气 , 以调节呼吸。《内经》把汗孔称作 " 玄府 ” ,又叫 " 气门 " , 是说汗孔不仅是排泄汗液之门户 而且是随着肺气宣发肃降进行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 二是皮毛受邪 可 内合于肺 。 如寒邪客表 卫气被遏可见恶寒发热 、 头身疼痛 、 无汗 、 脉紧等症 ; 若伴有 咳喘 等症 则表示病邪已伤及肺脏 。 故治疗外感表证时 , 解表与宣肺常同时并用。

2、在窍为鼻 , 喉为肺之门户

鼻为呼吸之气出入之所,通过肺系 ( 喉咙 气管等 ) 与肺相联 鼻 的主要 生理机能是主通气和主嗅觉。鼻的通气和嗅觉机能 均依赖肺津的滋养和肺气的宣发运动肺津充足,肺气宣畅,鼻窍得养而通利,嗅觉灵敏;肺津亏虚 肺失宣发则鼻窍失润而干燥 , 或鼻塞不通 , 嗅觉迟钝。故曰 : " 鼻者 , 肺之官也 " ( 《 灵枢 · 五阅五使 》 ) “ 肺气通于鼻 , 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 ” ( 《 灵枢 · 脉度 》 ) 。 故临床治疗鼻干生疮 嗅觉失常多用滋养肺津以润燥之法;治疗鼻塞流涕、嗅觉失常 多用辛散宣肺之法。

喉为呼吸之门户 , 主司发音 。 喉的发音有赖于肺津的滋养与肺气的推动肺津充足 , 喉得滋养 , 或肺气充沛 , 宣降协调 , 则呼吸通畅 声音洪亮 若各种 内伤或过用耗损肺津、肺气,以致喉失滋养或推动 , 发音失常 出现声音嘶哑 低微 称为 “ 金破不鸣 ” , 治以津气双补 ; 若各种外邪袭肺 导致肺气宣降失常 郁滞不畅 出现声音嘶哑、重浊,甚或失音 , 称为 " 金实不鸣 ” 治以宣肺祛邪。

3 , 在志为忧 ( 悲 )

忧 、 悲 由肺精 、 肺气化生。《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说 : "在脏 为肺 在志为忧。” 悲和忧虽有不同,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影响,却大致相同,故忧和悲同属肺志。悲忧皆为人体正常的情绪变化或情感反映,但悲忧过度 则可损伤肺,肺气出现呼吸气短等现象。如《 素问 · 举痛 论 》说 : " 悲则气消 ” 反之 肺精气虚 衰或肺气宣降失调 , 机体对外来刺激耐受能力下降 也易于产生悲忧的情绪变化。

4 , 在液为涕

涕 , 即鼻涕,为鼻窍的分泌液,有润泽鼻窍,防御外邪,利于呼吸的作用。鼻涕由肺津所化,并 有赖于肺气 的宣发。《素 问 · 宣明五气》有 “ 五脏化液 肺 为涕 "之说。

肺津、肺气充足,则鼻涕润泽鼻窍而不外流。若寒邪袭肺,肺气失宣 ,肺津不化,可见鼻流清涕;风热犯肺,热伤肺津,可见鼻流黄涕;风燥犯肺,伤及肺津,可见鼻干而痛 。

5 , 与秋气相通应

秋季 , 暑去而凉生,草木皆凋,属阳中之阴的少阴 ; 人体之肺气清肃下降同气相求 , 故与秋气相应,肺气应秋而旺,清肃敛降,时至秋日,人体气血运行 也随 “ 秋收 ”之气而内敛 , 并逐渐向 “ 冬藏 ” 过渡,故养生家主张秋三月 "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 《 素问 · 四气调神大论 》 ) ,使心志安宁,收敛神气,治疗肺病时,秋季不宜过于发散。而应顺其敛降之性 。 此外,秋季气候多清凉干燥,而肺为清虚之脏,喜润恶燥,故秋季,易见肺燥之证 , 临床常见干咳无痰、口鼻干燥、皮肤干裂等症。

附 : 肺 , 肺津 、 肺气 、 肺阴 肺阳的生理作用

肺精,是一身之精分藏于肺的部分,由发育过程中分藏于肺 的先天之精与 脾转输至肺的水谷之精组成 。

肺津 , 即脾转输至肺的津液。肺精以与肺津融合的形式存在肺中,统称肺之精津。

肺精 、 肺津具有 濡养滋润肺 、 大肠 皮毛 鼻 喉 等 脏器 的作用 依靠肺气 的 宣 发与肃降,上濡头面诸窍,外 “ 输精于皮毛 ” 下输各脏腑以濡润之。 肺之精津不足,不但本脏不得濡养 , 呼吸运动失常 , 而且大肠、皮肤、毛发 鼻、喉亦失其滋润而见肠燥便秘、皮肤粗糙、毛发枯槁稀疏或声音嘶哑等 干燥表现。

肺气由肺精、肺津化生,也是一身之气分布 于肺的部分,是推动和调控肺的呼吸,行水等 机能活动的一类极细微物质。肺气不足则呼吸 无力而见少气不足以息,津液不得输布而见痰饮内生,阻塞气道,咳喘并非。肺气不足,不得布散卫气以卫外,则多发感冒 。

肺气中具有凉润、沉降等作用和运动趋向的 部分称为肺阴,具有温煦、宣发等作用和运动 趋向的部分称为肺阳。肺阴能够凉润肺脏,使肺气下行;肺阳能温暖肺脏,使肺气上行肺阴 与肺阳的作用协调,则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运动 相反相成,呼吸均匀,和缓。有度 "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肺阴亏虚则肺失凉润,气不下降 而上逆,故见咳喘、逆气潮热五心烦热等症;肺阳虚衰则宣发无无力,津液不得四布而停聚 肺中为痰为饮,阻塞气道,常见咳喘憋气,痰多清稀,遇寒易发或加重,伴有肢冷等。

肺精、肺津、肺气、肺阴、肺阳、都是内涵 相对独立的概念,各有不同的生理作用和病 机特点。肺阴虚必见热象,肺阳虚必见寒象 , 二者一般都兼有气虚的表现。若肺阴与肺阳对 等的虚少,不见寒热征象而见少气不足以息,寒热征象,则属肺津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