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取出近3000颗“胆结石”,原来是这些坏习惯是引起的!

35岁的王女士上腹疼痛越来越严重,她不得不去医院做检查,医生发现她的胆囊里有结石,需要立即手术。手术后,取出了近3000颗不同大小的结石,医生看到这种情况表示非常惊讶。

近些年来,胆石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尤其在20-40岁的年龄段发病率逐渐升高。

胆结石病有一个特点是“重女轻男”,中年女性发病率高达15%。有统计显示,女性胆结石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4倍。长期口服避孕药者,患胆结石的比正常人高2倍。

面对越来越高发的胆结石,很多人都产生疑问:我是怎么得上胆结石的呢?

另外你可能有以下饮食习惯:

我只喝饮料,不喝水我只吃素不吃肉来来来,感情深,一口闷……

其实不良的饮食习惯,才是引起胆结石的最大元凶。


8类“吃货”易吃出胆结石

NO.1:爱吃“大油”

长期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容易使血脂水平过高,形成高脂血症。血脂升高,作为血脂的一部分,胆固醇的水平也随之升高,不能溶解在胆汁中的那部分胆固醇,就容易析出胆固醇结晶,形成结石。


高脂肪食物主要有:动物油脂,如猪油、羊油、牛油等。

高胆固醇食物主要有:奶油、蛋黄、动物内脏、鱼子和猪脑羊脑等。

NO.2:甜食主义者

喜爱甜食或过量摄取含糖量高的食物,如精制大米、面粉等,也会加速胆固醇的积累,容易造成胆汁内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三者之间比例失调,所以有形成结石的危险。

NO.3:不吃早餐的人

长期饮食不规律,尤其是不吃早餐的人,导致浓缩的胆汁在胆囊内淤滞时间过长,也会使得胆固醇沉淀析出的几率大大增加。

NO.4:食草动物


长期低脂肪饮食其实也是胆结石的不利因素。

低脂肪会影响机体对营养的吸收,造成胆汁缺乏及营养不良,引起胆结石。当维生素E和维生素A缺乏时,亦可能影响胆固醇代谢而导致结石形成。

NO.5:不爱喝水的人

平时不太爱喝水,或者饮用含钙镁离子较多的“硬”水,胆汁也容易浓缩、生成结石。

温馨

提示

水的硬度与其所含钙镁离子的多少有关,含量高的称之为硬水,反之则为软水。水质的硬度还与水的来源有关,来自深井的水,尤其是矿泉水,溶解地壳内有益于人体的元素(钙、铬、镁、锰等)较多,属于硬水;而河流、湖泊的天然降水中含有此类元素较少,故称软水。

NO.6:肥胖患者

肥胖患者,他们往往伴有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容易生成结石。

但这类人减肥也不能减太快,大量消耗脂肪也会造成胆固醇生成增多,使胆汁中的胆固醇明显增加,并析出和沉淀,最终造成胆汁淤积和结石。

NO.7:糖尿病、肝硬化

糖尿病、肝硬化患者的胆汁成分改变和胆囊收缩异常,胆结石的发病率也明显比正常人高。

NO.8:吃避孕药

长期口服避孕药者,患胆结石的风险比正常人高2倍。这可能与性激素有关。因为女性体内的性激素对胆汁的化学成分和胆囊的收缩功能起一定作用,可促进结石的形成。


这五大症状需就医

胆结石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胆管)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主要症状为腹痛(胀痛或绞痛、剧痛)、恶心呕吐、畏寒、发热及黄疸。

1.胆绞痛或上腹痛。胆绞痛是一种内脏性疼痛,多数是因胆囊管被结石暂时性梗阻所致。如果胆囊有急性炎症并存时,则胆囊壁可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或增厚等病理表现。

2.恶心与呕吐。多数患者在胆绞痛发作的同时伴有恶心与呕吐,重者伴出冷汗。呕吐后胆绞痛常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呕吐的持续时间一般不会很长。

3.消化不良。消化不良表现为对脂肪和其他食物的不能耐受,常表现为过度嗳气或腹部膨胀,餐后饱胀及早饱、烧心等症状。消化不良症状的发生可能与胆石的存在或并存有胆囊炎等有关。

4.畏寒、发热。当并发急性胆囊炎时,患者可有畏寒、发热;当胆囊积水继发细菌感染形成胆囊积脓或坏疽、穿孔时,则寒战、发热更为显著。

5.黄疸。单纯胆囊结石并不引起黄疸,只有当伴有胆总管结石或炎症(胆管炎),或胆囊结石排入胆总管引起梗阻时可出现黄疸,部分患者伴有皮肤瘙痒。

得了胆结石,需要手术吗?

胆结石的手术指征要看症状和并发症。

如果仅仅是查体发现的,很大,可它在胆囊的壶腹不会梗阻胆总管,而且也没有症状,那就没有必要做手术。

有些很小,但形状很光滑,在胆囊内位置容易改变,甚至发生梗阻,导致阻塞性黄疸等症状,这种类型就需要尽早做。否则易刺激胆囊,导致慢性胆囊炎和急腹症,如绞痛等。

不可自行判断,需按照医嘱积极配合治疗。

如何预防胆结石?

1.健康饮食

采取健康的饮食方式,在饮食中适当的增加粗粮比例,多吃蔬菜水果,比如绿叶蔬菜、菌类,选择肉类时多吃白肉,比如鸡肉、鱼肉、虾肉,这些食品适当的搭配不仅会极大的降低患胆结石的风险,还对心血管等全身各个器官、系统都有益处。

除此之外,饮酒对肝脏的伤害较大,而肝脏和胆囊关系密切,因此饮酒也容易导致胆囊疾病。

2.良好的生活作息

想要保证身体的健康,不能只注意饮食一个方面,而是应该对自己的生活进行综合、系统的管理,这其中既包括饮食方面,也包括作息时间、生活习惯等方面。

比如要保证三餐规律,不要忽略早饭,早睡早起,尽量不要熬夜。

3.健康情绪

俗话说“恶向胆边生”,说明在以前大家就意识到了情绪对胆囊的影响,因此在生活中我们也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尽量保持快乐的心情。

4.预防肝脏疾病

有一个成语叫做肝胆相照,正体现出肝脏和胆囊的关系密切,肝不好,胆囊难免受影响,研究表明,乙肝病毒阳性患者的胆囊息肉的发病率要高于健康人群。

可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感染肝炎病毒或出现其他肝脏疾病,对于保证胆囊健康是必不可少的。

快医君提醒:

胆结石引起的疼痛可能会随着结石位置转移而发生疼痛部位的改变,比如当结石穿过尿道时,疼痛就会转移到不同的位置或疼痛强度增加。如果您有任何担心您的体征和症状,或者遇到疼痛剧烈无法忍受的时候,请立即前往医院就医。

推荐科室:肝胆外科(可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