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元好问与新乡结过什么缘?

元好问”,即便您对这个名字不熟悉

也一定对《神雕侠侣》里,赤练仙子李莫愁葬身情花丛时,吟诵的那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有些许印象吧?

没错,这阙《摸鱼儿·雁丘词》的作者就是元好问!

而对于新乡人来说,被熟知的还有他的另外一句:“涌金亭下百泉水,海眼万古留山阿”。这句诗里描写的就是新乡辉县的百泉

辉县,可以说是元好问的第二故乡,他晚年相当长的时光都在这里度过......


元好问:一代文宗 少年神童

元好问,不是新乡人,但新乡人应该对他有更深的了解!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

元好问是八百多年前的“古人”了,祖先原为北魏皇室鲜卑族拓跋氏,后随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南迁洛阳,在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中改姓元

元好问出生时,宋、金、元三角鼎力,正处在历史的重要关口,那一年是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他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兵荒马乱中度过的。

元好问天资聪明,7岁就能写诗,被誉为“神童”。14岁时,元好问拜陵川大儒郝天挺为师,博通经史,淹贯百家,奠定了成才的基础。

很快,元好问在当地便小有名气,可读书人想证明自己,科考是唯一的途径。

16岁那年,元好问独自赴太原应试,也正是在这次途中,意气风发的少年,写下了这首经典传世之作《摸鱼儿·雁丘词》。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今存词377首,兼有豪放、婉约诸种风格,为金代词坛第一人,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用俗为雅,变故作新,在当时影响很大,具有开创性。


晚年归隐 结缘牧野

晚年,元好问退隐山林,和牧野大地结下一段缘。

彼时,他在辉州(今辉县)的百泉、白茅寺(今白云寺)隐居多年,并在百泉、石门山、白云寺写下十多首好诗。清道光《辉县志·艺文》收其中《苏门山》(即《涌金亭示同游诸君》)、《石门庙》等篇入书。

他在《石门庙二首》中,有“三仙祠下往来频”的句子,可见他游辉县石门不是一两次。


百泉湖北岸涌金亭西墙外壁镶嵌着一块诗碑,碑文题目为《涌金亭示同游诸君》,就是元好问游览百泉时所作。


https://mp.weixin.qq.com/s/34fEgwkCyCG9vCBHol0VF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