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抵巇之道:所谓高情商,就是会洞察


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

“抵”,抵御、防备。“巇”“隙”,巇者,大隙也,可引申为矛盾、弱点和危机,也可以理解为细节上出了问题。

抵巇,意为弥补不足,堵塞漏洞。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真正领略抵巇之道的人,既能在危机出现的萌芽阶段及时止损,更能在防护自己的同时,攻击对手的漏洞。


01

抵巇的原则

a. 不具备唯一性

遇到出现问题的时候,抵巇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也不一定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抵巇只可能在特定的情况下,针对特定的对象,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有用。

b. 不具备普适性

同样,抵巇也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不能随意用、不能随时用,更不能对所有情形和所有人都用。

c. 不具备标准性

抵巇使用的度,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灵活掌握。问题的严重程度、影响面、产生根源等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准备定位,因此无法匹配相应的解决方案。

02

抵巇的用途


a. 研究局势,伺机而动

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

万事万物必然存在着裂痕,潜藏着危机,是不可不研究的问题。

研究这个问题就要用到上卷第一篇“捭阖”的方法,迂回了解,试探真伪。

b. 识别小人,远而避之

鬼谷子的谋略使用要分人,君子与小人皆可用。正直的人使用抵巇之术,是积极正面的行为,可以为个人与团队带来有利的影响。

而心术不正的人,可能会利用管理上的漏洞,行一些损人利己的事,破坏他人及团队的利益。

因此,要善于通过细微之处识别小人的居心,自己多留个心眼,不要在小事上被抓住把柄,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C. 暂避锋芒,韬光养晦

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

如果没有什么漏洞可补,也说明可能没什么机会,没有必要硬要出头。

时机未到不能强求,可养精蓄锐,自我磨砺,以待时机再建功立业。


03

抵巇的关键

智慧是一个人的理智所能到达的高度,抵巇之道综合了洞察力、领悟力和决断力,引领我们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关键1:思想上重视

a. 细节意识——明察秋毫,见微知著

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

世事洞明皆学问。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更没有万无一失的事。

细节决定成败,一个人对待小事的态度,就能折射出人生格局,也显示了用心的程度。

b. 危机意识——居安思危,防患未然

有近而不可见,远而可知。

为什么远处能看见,近处却视而不见?“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身在庐山中,哪还能见到事情的真面目呢?

这就需要一个具备风险意识的头脑,最正常的时候,最不起眼的地方,可能就把隐藏着危机。

c. 发展意识——防微杜渐,因势利导

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

防守控制是要有的,但也要审时度势,静观其变,不能操之过急。

有些小问题,正如风险处理中的“搁置”,放着放着也就不了了之了。

同样的,一些创新与变革,也要等待合适的时机才能实施并被接受和认可。


关键2:策略上谨慎

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陶弘景注:朕者,隙之将兆,谓其微也。自中成者,可抵而塞;自外来者,可抵而却;自下生者,可抵而息;其萌微者,可抵而匿;都不可治者,可抵而得。

深知此五者,然后善抵巇之理也。

这里阐述了五种策略,均能根据不同程度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策略1:内有缝隙从里面抵挡,让缝隙弥合;

策略2:外有缝隙从外面抵挡,让缝隙减小;

策略3:上有缝隙从上面抵挡,把缝隙堵住;

策略4:下有缝隙从下面抵挡,让缝隙消失;

策略5:以上几种方法都不行时,可以让裂缝扩大,待裂缝明朗化之后,寻找恰当时机一举解决,弃旧从新,另起炉灶。



关键3:时机上合适

圣人见萌牙巇罅,则抵之以法。

在尚未出现裂缝的时候,要学会观察,未雨绸缪。

在裂缝产生的萌芽阶段,要防微杜渐,尽力抵住。裂缝的出现时有征兆的,所以在刚出现的时候,就要通过防御去控制。

当缝隙扩大到无法抵塞的时程度,可以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为解决问题出谋划策。

把握好抵巇的时机,既可以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又能保全自我,进退自如。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

开天辟地至今,日月尚有离合,人间岂非诸事缠绕矛盾叠起?故曰离中有合,合中有离,离久必合,合久必离。

商场如战场,烽烟四起,一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掌握抵巇之道,方能进可攻,退可守,攻守兼备,成就一番事业。


——END——

(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