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田医案:积聚胃柿石例验案二

积聚,胃柿石食滞症验案2

张××,男,14岁,学生。于1963年2月24日初诊。患儿曾于1962年中秋节时空腹吃柿子2个,食后自觉不舒。此后时常说腹痛,且饮食渐减少,病情逐日加重,身体虚弱,食则腹痛更甚,近几个月来症状日益加重。经多次治疗无明显效果。吞钡、X光透视,诊为胃内异物,建议手术治疗,其父母不同意,而要求中药治疗。


检查,患儿发育良好,营养欠佳,形体较瘦,神疲无力,懒于动作

触诊:脉沉而无力,腹部平软,肝在剑突下1.0cm,上腹部压痛明显,可触及如梅杏大之包块一个,质硬,推之移动。症状及体征再结合病史诊为胃柿石。,

辨症:食滞积聚。

治则:宜以消积散滞。 自拟消滞汤

处方:鸡内金15克,焦楂30克,桃奴12克,大黄15克,水煎,冲红糖服之。(桃奴即毛桃、碧桃)。

服药半小时后患儿自觉胃内不适、烦躁、欲呕,持续约2个小时,欲解便,便后,突感舒畅,欲进食,第二天继服一剂,服后食欲增加,无痛感,精神好,再次腹部触诊,未触及任何包块,后作胃肠透视,报告未见胃内异物。再以调理脾胃之法,以善其后。

按:胃柿石多系空腹食柿引起,柿中鞣质较多,遇胃中之酸而凝聚成块,坚而不化如石。故谓之胃柿石。“消滞汤”中鸡内金,焦楂以破坚消积,而桃奴善消沉积破结石,无坚而不攻,大黄增强肠蠕动,为消积聚癥瘕之要药有将军之称。四者相辅相乘,消坚实破积聚之力更强,故能将胃柿石之沉寒痼疾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