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战“疫”:一线医院的“时间”账单

在本次疫情中,中国速度再次震惊世界:容纳1000人床位的医院,十天搭建完成,中国再次被全球高呼为基建“狂魔“。

自疫情爆发来,疫区医疗机构一直处于与时间追赶的状态,面对疫情的斗争,他们都有一张明细的时间“账单”。每个“账单”都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辛亏时下科技的快速发展,而这些也体现在医疗信息化,正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为缓解医疗机构的时间压力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惊叹于国家基建,也应感叹国内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来看这些一线医院的时间“账单”及应对方案:


场景一:快速搭建一家方舱医院,包括建筑实体搭建以及业务运行IT信息系统建设;

需要时间:为稳定疫区趋势,40小时内搭建完成

智慧医疗方案:医疗桌面云助力医疗业务,20小时内助力上线

医院的快速搭建,除了科室等建筑实体,还有一块也不容忽视,就是支撑医院业务正常运营的IT信息系统。医院挂号、门诊管理、住院管理、电子处方等各种应用的运行,都需要信息系统支撑。

除了繁多的业务,还有如X光/B超、读卡设备(身份证、社保卡、诊疗卡)、打印机、网络打印机、扫描仪等各式各样的硬件设备。

桌面云的快速安装部署

繁多的医疗硬件终端、丰富的医疗应用,让医院的IT系统十分复杂。按照传统信息系统建设流程:购买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然后安装、建设,最后搭建对应机房环境,预计需要数月,这样一套完整流程下来无疑会影响医院建设效率。而利用一套医疗桌面云,20小时内即可助力医疗机构业务系统快速上线,同时通过远程运维,还可避免感染的可能。


24小时“高负荷”审核500张CT片子

场景二:为保证大家顺利就医,医院高峰期间每天需要对近500左右病人进行CT诊断

需要时间:24小时内

智慧医疗方案:AI在线阅片

疫情高发期,医院接诊病人,病人太多,各个环节都几乎满负荷运转。病人被医院接收,首先是要快速确诊,这就需进行CT片检查来完成确诊工作。而就前线医院的实际运转情况来看,十几名诊断医生三班倒,一天不停歇,一天预计看片500张左右,才可保证高峰下医院病人的正常就诊。期间,医生还需要保持长久的精神聚焦,精力亦是极大考验,很容易因疲劳影响判断。

减缓医护人员压力的AI阅片

医疗中,人工智能得到出色发挥,如AI阅片应用。人工智能在医疗中,一项重要作用就是知识沉淀:人工智能公司内部AI专家与权威医疗人员合作得出病人CT识别算法初步模型,然后结合数据对初步模型进行训练、优化,得到精准算法模型后,正式对外应用。

目前AI阅片准确率已达到95%,暂时或许无法完全替代人类审核,但结合AI阅片的协助,有效减缓一线医护人员压力。


场景三:疫情传播快速,需要快速搭建远程医疗视频应用,对各个基层发热门诊进行疫情应对的专业医疗培训

需要时间:8小时内

智慧医疗方案:医疗远程视频一体化解决方案

面对疫情快速传播,需要紧急搭建培训平台,对各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进行统一专业培训,让发热门诊做好对病人诊断的同时,也做好对新冠病毒的防护,防止进一步扩散。此外,培训平台的搭建,同时可以24小时为下属医疗机构提供疫情诊断、检测、救治方面的远程会诊服务。

疫情中应用于医疗的远程培训、会诊及调度

RTC实时音视频传输技术,协助快速建立稳定、实时的远程音视频服务,不仅应用于在线教育,也同样可以应用于远程医疗。结合RTC技术的软硬件一体的远程医疗解决方案,助力医疗机构的远程培训、会诊以及针对疫情的远程指挥及调度等。

科技温情,科技向善,一直是我们呼吁的科技未来方向,这些在本次疫情中得以诠释。当诸多人从疫区出走,我们的施工团队、医护人员,与时间赛跑,甘心逆行。为我们筑守护长城,医护人员照护我们,科技则来“照护”他们:远程IT运维、远程医疗、AI阅片等智慧医疗应用,不仅助力医护人员抢时间完成各种挑战,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他们的感染。

那么在本次疫情中,智慧医疗技术都得到哪些更多实际应用?未来的智慧医疗究竟向什么方向发展?对此UCloud联合医疗生态伙伴,举办“线上转型,智慧医疗实战”线上系列公开课,为医疗场景的线上化提供建设性参考:

添加微信号:U688158,发送关键词“医疗”加入活动群

添加微信号:U688158,发送关键词“医疗

”加入活动群,即可参加UCloud本次“智慧医疗”在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