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马鞍山博物馆等你

颠覆性的数字创意

革新传统博物馆展示模式

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营造艺术氛围

打造征集、典藏、陈列、研究等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展馆展厅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诗仙李白流传千古的名句勾画出马鞍山这座“诗城”身后的文化底蕴和诗情画意。

马鞍山博物馆

了解一座城,从博物馆开始,在马鞍山市博物馆,寻觅六朝风度,尽览诗城人文。

马鞍山博物馆注重博物馆陈列空间人与物的对话和交流,注重现代科技及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注重博物馆陈列空间形式设计的安全性与环保性这些基本的原则,使整体空间设计和谐统一,赋予空间以生命,同时再现昔日琳琅满目、古色斑斓的六朝遗韵,腥风血雨、刀光剑影的尘烟旧梦,浓墨重彩、鬼斧神工的想象空间!

序厅,preface Hall

序厅由前室和后室组成,穿过地质层是气势恢弘的展标造型墙,粗大的实木横梁造型,粗犷的斧凿石墙体,铿锵有力的钢质大字,无声的勾勒出马鞍山地区的历史。通过展标墙,是一个气势磅礴的圆弧型空间,最吸引受众眼球的是正中巨大的青铜铙,其四周是寓意“巍巍天门,楚江奔流”的大型艺术浮雕墙。运用象征手法生动的勾勒出滚滚长江,生生不息的江东情怀,同时墙体上浑厚的钢与青铜质感,凹刻的历史文化符号寓意着马鞍山地区积累了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文明。

第一单元·文明之光,The light of civilization

该展区以岩石造型和地球球体,从微观到宏观营造出马鞍山地区远古自然环境的概念,参观者仿佛穿越“时光隧道”,经历一个探索远古文明的旅程。在“人文兴起”展区,通过地质山体塑型和重要遗址的局部复原,综合动态影像展示,使受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更能亲身体会到户外发掘的乐趣。制陶纺织展区,巧妙的利用了场景复原的一角,使受众与古代先民面对面,一起参与原始制陶的工艺过程,大大的提升了参观者的参观兴趣度。同时青铜烧展区中模拟敲击互动的运用,为整个空间增添了互动性和趣味性。

第二单元·六朝遗韵,Lingering charm

进入该展区,感受到的是三国时期的金戈铁马,六朝时期的贵族遗珍。畿辅重地展区,采用透光玻璃地面沙盘和两侧圆弧型对峙的大型地图墙体,再现马鞍山地区控据通衢、沟通南北、比邻都城的畿辅重地。通过声光电技术,与受众互动,活化了江东要地的地理意义,同时通过沙盘模型创作向受众勾勒出马鞍山地区此器彼落的城垣文明。大型的背景油画,生动传神的人物塑型,配合声光电技术再现了马鞍山地区金戈铁马,豪杰辈出的壮志豪情。

第三单元·山水诗城,Landscape poetry city

环绕着展厅中央飞扬的简状造型,地面模拟楚江奔流之势,“一代诗仙”李白举杯邀月,“踏云仙去“的意境,带出马鞍山的山水诗情。竹简造型以触摸感应技术实现‘流动的诗文”成像方式,映射出远去的流逝感,体现“云中的山水卷”意境,中央亦设置的概念化“云台”,引清香一柱,以真人表演的方式,奏以弦歌,为展厅更添诗情。沿着云里长卷造型参观,激发的是行云流水,漫步山水间追寻历史踪迹的感受,在这里复原一段远市山水:小桥清涧上,清翠摇弋处,矮墙篱笆,简舍三两间。借此情境,传达诗人所处的情境让参观者感悟词人李之仪的情怀。

越泰科技以开放的展示语言展示了一个和谐、开放、进取的社会观念,利用光影与先进的电子技术手段,流畅而又起伏变化的展线来整合彼此间循序渐进而又相互独立的展区,全方位展示了一个立足本位、胸怀广大的马鞍山,烘托出一个朝气、发展、锐意、革新的现代山水诗城,以放射性、平衡、激荡的线条,奏响了一首气势磅礴的交响曲。

更多优秀展馆展示

越泰科技

哈尔滨越泰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数字新媒体艺术展示的创意科技公司,以全息投影、多媒体互动技术为研发核心,致力于打造可视化、AI 智能化、场景体验化的数字展馆,将研发产品运用到数字展馆、展厅中,为政府企业、商业地产、文化旅游等行业打造数字展馆及数字互动体验等多项数字化体验展示方案。同时,越泰已拥有6项技术专利和12项国家软件著作权证书,并在全国性科研大赛中获得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