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民族之卡尔梅克:民族之间联络不断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渥巴锡率4旗54苏木至珠勒图斯及开都河流域驻牧。乾隆四十年,清政府又将旧土尔扈特部分为南北东西4路,设4盟,实行扎萨克制。南路4辖,归伊犁将军节制。南路四旗组成一盟,即为乌讷恩素珠克图旧土尔扈特南路盟,设盟长公署,属喀喇沙尔办事大臣兼辖,归伊犁将军节制。南路四旗是汗旗、中旗、右旗、左旗,各设扎萨克,其中汗旗扎萨克直辖克烈特、扎布苏尔、茶腾、巴伦、斜米纳尔5个旗,每旗10苏木共50苏木;中旗扎萨克下辖2苏木,右旗扎萨克和左旗扎萨克各辖1苏木。南路4旗联合组成一盟,即乌讷恩素珠克图旧土尔扈特南路盟。至此,巴音布鲁克为蒙古封地。

民国27年(1938)11月17日,南路旧土尔扈特盟长公署代盟长尔德尼在盟长公署主持召开全盟临时会议,共商改制设县一事。经过反复磋商,会议形成4项决议,其中第一项为:同意改制,呈请省、督两府改组。因南路旧土尔扈特盟辖地广袤,人口众多,非其他各处可比,请改设正县。会议还决定,于11月30日由南路旧土尔扈特代盟长尔德尼呈报省、督两府与焉耆区行政公署定夺。民国28年(1939)2月,于德一再次拟定土尔扈特、和硕特两部改设县。是年4月,新疆省边防督办公署督办盛世才、省主席李溶联名指令,批准于德一行政长所拟在焉耆土尔扈特、和硕特两部落进行改组,增设县、局的方案。6月,正式成立和通县,隶属焉耆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原南路旧土尔扈特乌讷恩素珠克图盟长公署撤销,原盟长公署图萨鲁克齐(转音“土斯拉齐”)印务处官员殷英任和通县首任县长,李国栋任副县长。7月1日,正副县长正式就职。

设县后不久,各区正副区长对县名提出异议,认为和通这个县名不适合,请求修改。同年8月,正式定名为和靖县。民国36年(1947),民国政府当局出于政治需要,恢复盟长公署,但仍保留县治,属焉耆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1950年4月,和靖县人民政府成立,属焉耆专员公署。1954年后,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965年11月3日,国务院决定,将和靖县汉语名称改为和静县。

和静县成了中国境内土尔扈特人聚居的区域,如今,他们安宁祥和地生活在这一片土地上,依然过着部分耕种、部分放牧的生活。他们和俄罗斯境内的卡尔梅克人虽然生活在两个国家,但自从东归之后,来往一直不断。在各自生活稳定之后,有一部分土尔扈特人迁回了伏尔加河流域,成为卡尔梅克共和国公民,而也有一些人从卡尔梅克共和国移民到了中国,在新疆和静县生活。数年前,曾有传言卡尔梅克共和国总统伊柳姆日诺夫邀请一万名土尔扈特人移民,但没有后续消息,估计是谣传。

不但使中国境内和俄国境内这两处土尔扈特民族主要聚居地,世界各地的土尔扈特互相来往也都比较多,美国、法国境内的卡尔梅克经常有人来到新疆和静县。看来喜欢内斗只限于部落之间,部落内部感情还是很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