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此史记之后再无“史书”?史记承载的不仅是历史,还有这些

能点开这篇文章的人想必都对历史感兴趣,但看看历史文章下面的评论区,有理性思辨能力的人有几个?而相互谩骂者又有多少?

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性的历史研究者来说,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探寻历史的真相?还是为了在真真假假的历史故事中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呢?

历史到底是故事?还是后人编造的一个个虚拟的故事呢?别说历史,就在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国际上昨天才发生的大事,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能了解到多少真正的内幕呢?

而我国古代有个人就将历史当成了自己的信仰和事业,在他死后,可以说再无历史。


·他用生命来铸造历史

为何鲁迅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呢?啥叫绝唱?就是从此之后再无来者。

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活下去的唯一寄托就是完成他的史记,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铸造的结晶一点也不为过。

在汉武帝登基这年,司马迁已经5岁了,他是整个汉武帝时代的见证者,也是中国历史走向的见证人。

中国,就是从汉武帝时代开始进入一个死循环的。

因为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做的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件事不是远征匈奴,而是“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而这个“儒”,还是以前的那个儒吗?也正是这个儒,直接塑造了后世一千多年的文化骨架。

在我眼里,1840年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的不是清朝的国门,而是儒家传承了上千年的文化壁垒。唐宋元明清,有本质区别吗?

而司马迁作为一个文史专家,对此看的是一清二楚。

那么,司马迁又是如何看待儒学的呢?


·看透“独尊儒术”本质的司马迁

很多人幼稚地认为是董仲舒对独尊儒术起到的决定性的作用,但真正的决策者是汉武帝自己。

早在汉武帝刚即位之初,在他还没有真正掌握实权的状况下,他就已经开始召集天下儒生,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儒学研讨会”。

这次人事竞赛活动看似是窦太后博得了头彩,其实,背后最大的赢家还是汉武帝。



而当窦太后死后,汉武帝掌握了帝国的实权之后,就有了后来举世闻名的《天人三策》。

这三条建议看似偶然,但今天看来,早就是汉武帝和董仲舒二人提前布局好的双簧。

我们就看看天人三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 君权神授,天下一统,尊王攘夷;

2、 废黜灿烂的百家理论,唯独推崇“变异”后的孔子理论;

3、 建立官方教育机构,官方推广儒学,并只在儒生里选拔官员;


这就奠定了后世文人只研究“儒家”经典,而忽视了科技和其他学科的原因。

因为,在古代想出头就必须做官,想做官你就必须学儒。

到了宋代,即便是收复了燕云十六州,还不如半个状元风光。

而到了明朝,文官集团更是全面操控了朝廷。别说武官了,就是朱家皇帝被文官集团弄死的还少吗?

满人能成功统治那么多异族和地盘,就是将儒学发挥到了极致。

明朝鼓励女人去死,建造了400座贞节牌坊,而到了清朝则建了4000多座,也是拜孔庙最多的朝代。

很多人恨满人,骂满人,这些人都是糊涂蛋,他们根本就没弄清楚真正害人的是什么!

而一千多年前的司马迁,却对此看得一清二白。

司马迁对儒学又是什么态度呢?你绝对想不到。


·穿越历史看透了后世一切的司马迁

写史是为了干什么的?是为了记载当时的大事,而汉武帝时期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尊儒。

对此,司马迁在史记里选择了忽视。这绝对不是偶然,而是司马迁对这件事的故意忽视。

不但如此,司马迁还通过记录董仲舒的一件丑事来对废黜百家的直接批判和讽刺。

我们都知道,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奠定了后世一千多年的历史走向。

但司马迁不但没给他单独写传,还将汉武帝时期的一件“文字狱”记录了下来。

通过这件事,董仲舒不但被汉武帝关进了死牢,还差点性命不保。

在整个汉武帝时代,这仅仅只是一件小事,司马迁为何偏偏记录下来了这件事呢?

司马迁就是告诉后人,你董仲舒提出废黜百家,将皇权推向了极致,那最先倒霉的也是你这个大儒。

你董仲舒是始作俑者,也必将是遗臭万年的历史罪人。


·以史劝谏的司马迁

司马迁为什么开创性地发明了纪传体历史记载呢?就是告诉世人,相对历史事件,人才是第一重要的。

而汉武帝的晚年是不问苍生问鬼神,梦想着像黄帝那样成仙成佛。

但司马迁偏偏把黄帝写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虚头巴脑的神。

另外,司马迁为何在那么重要的历史文献里写下几个刺客呢?

就是因为司马迁看透了废黜百家之后的千年社会,必将会失去道义这个东西。

我们不妨看看,在历史上越是尊儒厉害的时代,文人士大夫越没骨气!

这仅仅是巧合?还是古人并不傻,都明白所谓的仁义道德,背后隐藏着的实质是什么东西。

在宋灭亡时,有十万百姓为之跳海。

当明朝灭亡时,不仅只有一个小太监守在崇祯面前,像“水太凉”、“头皮痒”、“我没钱”等士大夫更是争先恐后地跪倒在满人面前自称奴才。

聪明的文人里有几个内心深处不明白朱元璋设计的那套自欺欺人的玩意的呢?

而清朝更惨,最后干脆就是被各省的封疆大吏给瓦解和架空的。

而司马迁写的不是刺客,而是即将在他那个时代消失的侠客精神、诚信和道义这些中华国粹。


如果您真的对历史较真,那就去做历史界的学者去吧!

如果您想从历史中汲取营养,让自己变得更理性、更聪明,不妨多读读史记,看看司马迁对汉代的评论和暗喻!

最后作者想说的是:史书承载的不仅仅只有历史,还有骨气、道义和对当下和后人的警示。

对此,读者您是怎么认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