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死要面子活受罪,刚刚当选议长,为何转身就辞职

杜月笙在上海叱咤风云,势力几乎无人能及,连同为“三大亨”的黄金荣与张啸林也自愧不如。不过也有一个大人物根本不给他面子,为此,杜月笙死要面子活受罪,靠着自己的实力演了一出“闹剧”,也从此开启了他人生的末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37年8月13日,著名的淞沪会战爆发。战役结束后,上海即成为沦陷区,而作为上海著名的大亨,一直支持抗战的杜月笙也怕遭到敌军毒手,继而远赴港地,后又飞往重庆,继续开展后方抗战工作。

至1945年8月15日,日方正式接受《波茨坦公告》,决定实行无条件投降,从此上海彻底光复,重新受到国府的统治。杜月笙对此异常兴奋,他随即坐专机从重庆回到上海,并对即将实行选举的上海市长一职极感兴趣,思忖自己往年的功绩,杜月笙认为自己势在必得。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杜月笙刚刚到了上海,就有人向他禀报,称上海市长已经被重庆方面内定,自己根本无缘辞职。更令杜月笙恼火的是,在机场接机的人群中,居然还有人举着“打倒杜月笙”的条幅。杜月笙顿感重庆卸磨杀驴的行为有些过早,从此之后,他便悟出了一个道理——“莫要做他人的吹鼓手,否则自己就成了人家的夜尿壶!用到的时候,把你捧在手里,不用你的时候,却嫌弃你臭气熏天”。

杜月笙起于底层,后经自己的打拼与奋斗,终于在上海地界立足,成为了沪上地区著名的大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杜月笙在上海跺一下脚,黄浦江的水都要乖乖倒流,上海文政工商各界,谁不给杜老板三分薄面,可能第二天就要滚出上海滩,面对蒋总司令的行为,杜月笙何时受过这等窝囊气?为了自己的面子,杜月笙决定亮出獠牙,让高高在上的大人物瞧一瞧自己的手段。

1946年8月,上海临时参议院宣布,正式选举第一届市议会,此事正中杜月笙下怀,在他看来,“报复”大人物的机会到了。杜月笙在自己的杜公馆内排摆宴席,邀请上海各界人士前来联络感情。其实所有受邀之人都心知肚明,杜月笙此举明为庆祝聚会,其实是暗中为自己拉选票。于是众人顺水推舟,纷纷推举杜月笙下辖恒社中的徒子徒孙及心腹,令上海各区的大部分区长头衔都落在他们的头上。如此一来,杜月笙的实力暴涨,同时也为自己未来担任议长铺就了一条坚实的道路。

此时的杜月笙可谓是春风得意,在他看来,上海终归是上海,黄浦江与十里洋场依然姓杜,大人物这条“强龙”,终究还是斗不过自己这一条“地头蛇”,参议院议长之职对于自己来说,可谓是唾手可得。

然而造化弄人,正当杜月笙踌躇满志时,当时任上海市的吴国桢吴市长前来拜访,并亲口告诉了杜月笙一个令人不敢相信的事实——重庆方面已经下令,上海参议院院长将由潘公展担任。听罢之后,杜月笙顿感如五雷轰顶,身子不由得有些踉跄,过了半天,他才定了定神,只道大人物与自己作对,全然不顾当年自己支援抗战之功。不过杜月笙依然是杜月笙,他不会轻易认输,至少,自己要把丢掉的面子赚回来。

杜月笙要赚回面子,他该怎么赚回面子呢?

虽然如今上海参议院议长已定,但是在吴国桢的操控下,选举仪式依然如期举行,上海各界人士也来纷纷参加。此次选举仪式中,议长候选人共有三位,一为杜月笙、一为潘公展、另一人为徐寄顷。随着吴国桢宣布选举开始,在场的杜月笙恒社社员们,纷纷将选票投给自己的老板,而潘公展与徐寄顷的选票却寥寥无几。最终,杜月笙以131票高票当选,远远高于二人票数总和。

可有趣的是,在杜月笙发表当选感言时,却直言议长任重事繁,自己又病体沉疴,无法胜任该职位,随即婉转请辞,引来场下一片唏嘘之声。此时吴国桢不失时机地接过话茬,对场下宣读了杜月笙的病历,并对杜的“主动让贤”与“高风亮节”之精神进行了宣传表扬,随即宣布再次进行选举。不出众人所料,在杜月笙请辞议长之后,潘公展迅速以全票当选议长,而徐寄顷则成为了副议长。此时明眼人才看懂,原来杜月笙本来就无意当选议长,而是在众人的配合下,专门为大人物演了一场“大戏”。

经过杜月笙如此一闹,所有人的目的都达到了,潘公展还是上面任命的议长,杜月笙也找回了自己的面子,而吴国桢也没有辜负朋友的重托,可谓三全其美了。

经此一事,杜月笙也清楚了一个道理,上海再也不是原来的上海。随着抗战的胜利与租界的消失,上海政令开始逐渐走向统一,地下班会组织的作用随即变得愈加弱小,反而还成为了统一治安下的重大隐患。杜月笙自己虽明为商人,暗中却是“走夜路”的青帮大佬,身上既然沾染了污泥,便再也无法重见天日,只能在黑暗中自生自灭。换句话说,杜月笙的时代已然逝去,自己的好日子也算是到头了。

从此之后,杜月笙的社会活动开始越来越少,至1949年以后,他辗转赴往香港,并在此地了却残生,一代枭雄至此陨落,成为了后世人们口中的传奇。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