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方外之人的品质

鲁智深一向来给人的印象是粗鲁蛮横,性急,不守清规,在文殊院因为屡次破戒、酒后闹事被轰出山门,可谓不在乎个人表面的形象,与佛门遵守的戒律。但他却有着自己的道德真实。

何谓道德真实,即虽然不遵守表面的礼数,但人格却是完善的,人性在人物的行为举止中能真实地体现出来。

鲁智深是懂得人情的,譬如在东京菜园,他乐客好施,懂得还礼,不占他人便宜,身上少有贪着之习性。如“拳打镇关西”一节,对茶庄说“茶钱洒家自还你”。

在“大闹野猪林”一节,“又取出一二十两银子与林冲”从中可见鲁智深的仗义疏财,不贪不吝,对朋友和遇难者慷慨解囊。

他不仅坚持慷慨,且不屑与悭吝者为伍,厌恶李忠、周通等人,保持了方外之人应有的节操,不同流合污。

鲁智深遇事有分寸,在拳脚场面中能分青红皂白,不盲目动武,知道看长老的面子,不打死瓦罐寺的“秃驴”,且给他人改过或者自救的机会,这正是方外之人应该有的“恕”的品质。

他手下冤魂较少,且多是罪恶之人,可以通过教育而重新开始的人在他手下都得到了重来的机会。在“大闹桃花山”一节,鲁智深的道德真实表现得尤为突出,先是疑心桃花庄的混乱,好奇却礼貌而巧妙地掺和其中一来显示出鲁智深的机智的设下语言圈套,二来这也是他可爱的地方。


在和李忠谈及“刘太公这门亲事”时,以“老人养终身”为由,符合传统的伦理观念,不能让人有半点抗拒。又劝李忠不要反悔,言语中体现了鲁智深的道德修养。

着此两点,成功解决事情的同时,鲁智深还给读者留下了高情商的好印象。在李忠周通要去抢劫路人的财务给鲁智深当盘缠时,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道德原则,对于李忠这等损人利己的小人行为充满厌恶,且给了这等小人应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