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筠对疫情的反思

应该反思的太多了。这也是我在这个期间想得最多的,以至于夜不能寐。首先,经过17年前的“非典”,我们吸取了什么教训,亡羊补牢了吗?翻出了我2003年9月发表的旧文《痛定思痛话“非典”》,如果隐去日期,似乎就是在说当下,当时的担心不幸而言中,当时的“期待”,似乎更遥远。试摘录几段充当现在的反思:

当前最重要的、扭转被动局面、举世瞩目的变化就是从信息不公开到公开。人们所期待的也正是这意味着一种真正的觉悟,是通向进一步改革的突破,而不是被动的权宜之计。……最重要的标志,首先是对最早促使真相公开化的蒋医生的态度。……是鼓励还是忌讳说真话的试金石,也是有没有决心改弦易辙,承认公民知情权的试金石。

……

诚然,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但是,非常手段是不得已的,人民的正常福祉靠的是能够长治久安之计。这一次后期采取的非常手段,有些是本来早该采取的正常手段,有些是不得已的救火行为。如果原来有一个健全的“可问责”的政府,一贯尊重公民知情权,实行信息公开;如果流行于各级政府中的注意力,不是在“形象”,而是在百姓的真正疾苦;如果普通百姓具备与现代国民相称的公民意识和维权途径,那么当灾难袭来时,应对的机制会及时有效得多,至少不必发展到这样“非常”的程度,再采取非常措施。许多具体的、常识性的事,本来是每一个有关人员和有关单位负责人的职责范围,如果事事都要诉诸领导,再英明的领导也没有三头六臂,在庞大的官僚机构中的其他人岂非都是尸位素餐?何况,这种非常手段即使在现体制下也是行之不远的。

……

实际上,政府后期抗SARS取得成功,还是由于采取了科学的态度,其中包括把对人的生命的考虑放在其他传统的考虑之上、主动与国际合作、信息公开化,等等。人们有理由期望沿着这一方向继续前进,更期望能举一反三,运用于其他严重性不亚于SARS的疫病……但是人们也有理由像担心疫情一样,担心旧的一套的“反弹”。尽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是经常被引用的成语,中国人对于惨痛的经历却是相当善忘的,更确切地说,是容易被导向忘却的

17年后,大同小异的脚本又在武汉上演一次。最后不得不采取非常措施。然而与上次相比,疫病蔓延之广,情况之严重,控制之难,何止以道里计?这些都有目共睹就不必多说了。另外,相对于成倍增长的需求,医疗资源更加短缺。短期内以“举国”之力建成临时医院,然而硬件可以速成,有专业训练的医生护士却无法速成。亡羊而不能补牢,令人痛心。

特别需要反思的是“人道主义”的缺失。一部分民众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自己缺乏人道主义,而且还不相信别人具备,以小人之心度人。别人做好事就怀疑其动机,吹毛求疵,甚至污名化。韩红的遭遇是典型例子。还包括狭隘的极端国家主义,什么事都和国家间的“敌我”联系起来,对待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也是如此。不但不感恩,还出现各种匪夷所思的阴谋论。外国科学家愿提供合作,共同克服疫病,被称作“黄鼠狼给鸡拜年”……以至于他国发生疫情竟有人幸灾乐祸,更加是丧失人性。

当下这种思维还突出表现在对待中医药问题上。本来很自然,中西医结合如证明有效,值得推广。如果实践证明某些中药有积极作用,当然应该采用,医务界有不同意见也是科学问题。但是在某些舆论中,又与“爱国”和“弘扬民族文化”扯在一起,信奉中医成了“民族大义”。最近见到与此有关的最极端的“阴谋论”,是说当年美国人在中国建立协和医学院,就是帝国主义消灭中医,进而消灭中国文化的大阴谋,而且已经得逞云云,连用“科学”态度研究中医学都是“阴谋”的一部分。如此荒唐无知的言论,说得振振有词、洋洋洒洒,竟获得不少点赞。

还需要反思的是如何实现法治的问题。最近法律专家指出,实际上我国早已制定应付此类紧急情况的法律,发现疫情的初期,各级官员和有关单位的负责人采取措施是有法可依的,并不需要层层报批。但是,不习惯依法行事的父母官或者根本不知道有这样的法律,或者知道也仍然不敢不揣摩上级领导意图,因为如果上面怪罪下来,法律是不能做“挡箭牌”的。缺乏法治观念,既造成不作为,又造成权力的任性。根据以上的反思,不敢提“建议”,只能说希望:

1.全民自上至下进行科学精神和人道主义教育。把理念和事例收进教科书,代替空洞说教。

2.允许人说真话。“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加强信息公开,维护公众知情权,做到言者无罪。

3.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尊重专业。对于疾病,最先掌握第一手情况的是医生。首先提出警示是医生本职,不要重复“吹哨人”受训诫的悲剧。

4.加强法治,依法治国。非常时期尤其重要。对全民实行普法教育,俾使人人自觉守法、守纪,按规则行事。日本能对疫情采取比较放松的管理办法,有赖于全民对灾害的训练有素和守法的自觉性。

5.放松对民间团体的束缚和限制。充分认识现代社会民间组织,特别是公益性组织,必不可少的积极作用,将“相信群众”的口号落到实处。

最后,希望某些媒体和妙笔生花的写家们多关注些民间疾苦,多一些反思。医护人员已经忙得焦头烂额,媒体如果不能为他们纾困解难,至少别去添乱,让他们配合宣传的需要而浪费时间精力。现在连“拐点”都还没有看到,对病毒来源与防治的研究还在进行,许多情况尚无定论,湖北人民还在水深火热之中,一幕幕人间惨剧还在发生,疫病还有向全世界蔓延之势,至少现在还不是庆功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