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蒲江县获得2019年度医联体建设考核全市第一名

目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

在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征程中,

对于手头上的重点业务工作,

那可是一点也没有松劲儿,

真可谓是“两手抓,两促进”。

阳光总在风雨后,

这不,有“喜事儿”来了!

3月20日,

成都市卫健委、财政局、人社局、医保局

4个部门联合发文

通报了2019年度医联体建设考核结果

蒲江县以99分优异成绩再获全市第一名

高出第二名3.74分

连续四年考核成绩居全市领先水平


2015年7月蒲江率先在全市开展医联体试点

“1+1+N+n”四级贯通

成都市首个纵向性紧密型互通式医联体

并于2015年12月实现全县覆盖

在全市率先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

“1+1+N+n”联动协同发展服务体系

几经风雨打磨和考验

蒲江医联体建设内涵不断丰富

多次走出成都参加全国性竞赛、交流经验

形成了可借鉴、可复制的“蒲江经验”

再到今天

成为全国、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

可谓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近5年的不断拼搏

有效推动了医疗卫生工作重心和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

区域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

持续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


2015~2019年,

蒲江县域内就诊率持续稳定在90%以上;

4年来全县无一例户籍孕产妇死亡,

户籍婴儿死亡率逐年下降,

2019年,全县人均期望寿命达82.20岁。


2019年度蒲江医联体考核再次取得全市第一,

是怎么做的呢?


一、坚持改革创新,形成融合发展“新格局”

着力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市三医院第三轮托管县人民医院,以医联体建设为抓手,实现从县级强到县域强。把全县公立医疗机构新组建成医联体,形成融合发展新格局。


在全市率先建立医学影像、心电、远程会诊等资源共享中心的基础上,设置24小时服务中心,开通了5G远程超声,实现了远程超声检查全覆盖。


全面建成并投用基于成都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双向转诊信息系统平台。

在全市率先实施“专科+全科”组合签约服务新模式,开展“科联体”“部联体”试点,实现慢性病患者“县治、乡管、村访”。

二、坚持提质增效,促进服务能力“新提升”

引导支持县域医联体牵头医疗单位与城市三甲医院开展合作,建立医学重点学科。

以网格管理、导师带教等形式,组建“师带徒”模式。

通过门诊坐诊、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等方式开展基层培训。

积极推进中医药城乡一体化工程,全县基层中医药服务量占基层医疗服务总量的50%以上。

在县级层面确定21个基层特色专科(专病),确保群众在家门口看好病。


三、坚持统筹推进,打造分级诊疗“新模式”

出台市内首个《关于将县级专科医生纳入家庭队伍建设的通知》

积极建设蒲江县“县域慢病健康管理中心”,摸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县域慢病防控模式。

出台医共体慢性病用药工作方案,制订基层常见慢性病用药参考清单113种,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四类慢性病的51种药品在医共体内完全匹配。

成立由公共卫生机构、县域医联体牵头医疗单位和成员单位组成的三位一体“健康管理闭合环”,组建以家庭医生为核心、专科医生提供技术支持的签约服务团队38支,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个性化服务。


2019年,医联体建设有关数据

全县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一、二、三级手术1366例,同比增长32.24%。

公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薪酬提升,工作积极性有效调动。

患者对医疗卫生工作满意度为95.13%。

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41.49%。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24.8万份,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82.91%、76.97%、97.09%。


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

我们不断向前


下一步,蒲江医联体又该怎样继续呢?


下一步,蒲江将坚持以健康为中心、以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为引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并在现有医联体建设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梳理问题,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积极上联城市三级医院优质的管理和技术,积极发挥县级医疗机构的县域龙头作用,通过整合县域卫生健康资源,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建立县域内更为紧密的医共体运行机制,满足群众的高质量卫生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