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侍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子曰:“侍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试译:

夫子说:侍君尽到自己的礼数,世人以为是谄。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试译:

鲁定公问:君使唤臣,臣侍奉君,该如何?孔子对道:君能以礼使臣,臣自会尽忠奉君。


吾见:

此二条上下衔接,推测皆在鲁国。意思很好理解,但是我想能不能引申到2020的职场?

鲁定公作为管理者的地位,可称为超一流管理者。看你顺眼你就能发家致富,看你来气你姓名堪忧。也正因为他具有这样的地位,所以孔子的尽礼成了别人口中的谄。

而且这里我想说一点,圣人之所以可敬,在于圣人是人。孔夫子侍君尽礼,无愧于己,但仍在乎别人的看法,无挂于心又怎能被学生听到?我们在职场里是不是也要有这样的觉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无畏他人的诋毁。

第二文我觉得更有深意。清朝满族子弟自称奴才,意为是皇家的奴才。孔子在定公面前仍坚持自己的复礼之道,定公称“使臣”,我发现上位者都有这样的私心。臣也好,员工也好,都是工具。君主为了国家富强,老板为了发家致富,但员工本身有关注吗?

为何很多企业找不到人,很多企业打破头也难进?在密集型生产企业里,员工只是机器的替代品,这是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最优解。何礼之有?自然也不会有忠。

为何很多企业打破头也难进?也非以礼,以稳定以待遇。但如果一个企业愿意和员工谈发展谈理想,同样关注员工的现在,关注员工的生活,没有人不愿意再这样的企业里。

说到最后,君是人,臣也是人。不以礼待之,也无忠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