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新闻联播声音—罗京


2009年5月29日春末夏初,一个温暖的午后。在北京解放军307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二病区,走廊深处的一个病房里,医护人员、罗京的妻儿、还有朋友大家聚在一起,为罗京庆祝他48岁生日。平日里罗京是一个不轻易流露自己感情的人,但是这一天他非常地激动,生日歌后罗京一一的谢过,在场的所有医护人员对他的照顾,他感谢妻子的付出和操劳,他让儿子要好好听话。他感叹自己的生命岌岌可危,对不住父母,过程中他数度哽咽难以成声。我们无从想象,当时罗京是否已经预料到这将是他生命当中最后一个生日。只知道当客人一一散去病房又恢复了寂静。罗京轻轻地呼唤着自己的妻子刘继红,让她坐到自己的身边,说道:"继红啊,我今后没办法再陪你去看大海了。儿子的家长会。我也..."还没等罗京说完,刘继红就捂住了她的嘴。"别胡说,咱好好治。你可得撑住,你就是我们的一切。没有你这个家就垮了。"

说这话的时候,罗京已经进行过两次骨髓移植手术的。怎料到癌细胞被短暂的遏制之后又再一次复发。2009年6月1日,罗京的病情开始急剧恶化,4日下午,针对他的病情医院组织了一个全国专家的讨论,到了下午4:00罗京突然出现心衰,虽然抢救了过来,但到5日凌晨6点20分左右,他的心率又开始下降。经过全力抢救七时零五分。罗京的心脏还是停止跳动,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转眼间今年已经是罗京去世后的第10个年头,在这十年里有一个女人。一直在伤感中度过。他就是罗晶的妻子,刘继红。1961年5月29日罗京出生于北京,在家中排行老二,他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父亲罗亭贵和母亲王朝忠都是新中国的第一代大学生。毕业后双双分配到北京工作,一家人生活虽然并不富裕。但倒也过得其乐融融。由于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所以罗京是在很好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从小罗京最大的爱好是看书,除了读书,罗京还喜欢运动。他最喜欢和哥哥弟弟抖空竹,踢足球。多年以后罗京成为了央视明星足球队的主力前锋。这正是因为小的时候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然而尽管如此罗京小的时候性格还是很内向。他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去从事每天都抛头露面,面对观众的主持行业。那么究竟是怎样的机缘?改变了罗京呢?

1978年初夏,北京广播学院专业考试的考场里来了两个年轻的小伙儿,这其中一个就是罗京,他身材瘦高、面目清秀,当时他是被同学拉着去陪考的。结果正是这次无心插柳改变了多久的命运。因为是临时被拉去陪考,所以罗京没有什么压力,表现得非常自如,当时他一出场,从容的气质就给监考老师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他清爽、悦耳的嗓音更是得到了监考老师的一致认可。结果罗京顺利的通过考试,只不过戏剧性的是,找罗京去陪考的同学却落榜了。

1979年罗京正式考取了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播音班学习,全班30人绝大多数是在新闻战线工作过的。只有八人是从高中考入的。罗京便是其中之一。年龄虽小,但因为罗京心思细腻稳重,很会照顾班长的哥哥姐姐,所以被同班同学选为班长,直到现在回忆起罗京这个大学同窗罗京的同班同学依然对这个小弟赞不绝口。据罗的的同学贾际回忆:"他从来都是干干净净。包括那个球鞋,那时候穿的那个小白球鞋,他刷完以后都会用那个白石灰粉抹的非常白,包括他缝的那个被子,也特别细心,针脚特别好。"同学张宇时回忆说:"我这腰动不了,后来就送到医院去看了,当时动不了了,我记得非常清楚,罗京很细心,当时是用那个小黄书包。给我煮了很多鸡蛋。带到医院去了,我当时想这小孩这个怎么细心,而且鸡蛋是煮熟的,他说,老贵,吃点鸡蛋吧,因为那时我们上学啊,大家都不是很富裕,那么他能把鸡蛋给你拿去,而且煮好了给你带过去。我觉得这个这小孩儿很不错。"同学鲁景超回忆说:"当时最大的印象是抱着一大摞报纸、信件不声不响的给我们这个分那个分。要不然就收作业,再有的印象就是谁生病了,他跑前跑后。本来应该是我们这些当哥哥姐姐的照顾小的,可是呢却让就这么一个小弟弟为我们忙活,净为我们忙活了。"

1983年刚刚22岁的罗京,由于成绩好被顺利的分到了中央电视台。担任《新闻联播》播音员,开始了播音生涯。1983年8月罗京第一次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他清秀俊朗的面孔立刻赢得观众的认可。从此,每当华灯初上,《新闻联播》的片头曲响起,罗京就会经常出现在千家万户的电视屏幕上,播报国内外的重要新闻。1985年,因为新闻联播的关系,罗京在全国的名气已经不小了,那年他已经24岁,和现在的适婚男女一样,周围的亲友们也开始操心他的感情生活。然而,就在一次回学校看望老师的时候,罗京遇到了一个长发女孩,渐渐的走进了他的人生。

同样是就读于北京广播学院的小师妹刘继红。在去老师家请教问题的时候,刚好碰到了去老师家拜访的罗京。当罗京与这个留着披肩长发的女孩四目交汇的时候,奇妙的化学反应产生了,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一见钟情吧。刘继红对于眼前这个比自己大五岁的师兄,早已有所耳闻,心里充满了仰慕之情。而罗京说实话在此之前他还真的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儿。直到看到刘继红的第一眼之后,他们脑子里迅速出现了四个字"文静大方"。对,就是这种感觉,自己喜欢的就是这种女孩儿,那天分别之后两个人似乎都有那么点儿恋恋不舍。

很快罗京和刘继红就确定了恋爱关系,但是同样很快,刘继红就发现了罗京有点儿"不靠谱"。在刘继红与罗京交往的过程中刘继红发现罗京会经常失约,两人明明约好的见面的时间,可罗京却常常就一个电话告诉刘继红自己去不了了。甚至有时候俩人刚见面一会儿,罗京的电话一响便匆匆的离开,因为罗京的工作实在是太忙了,做为一个电视人要随时做好要应对突发新闻事件的准备。这导致罗京的作息时间极其的不规律,而且出差频繁。他留给这个小师妹的更多的是一个人的独自等待。对于罗京工作的繁忙,刘继红十分理解,因为她也是广播学院毕业的,非常了解作为主持人的不容易和特殊性。但是有些问题刘继红就显得十分的无奈了。别看罗京是主持人嘴皮子利索,但实在是太不会甜言蜜语了。连句"我爱你"这样的话都从来没有对刘继红讲过。如果说这样的情话在80年代说不出口,也还情有可原,那么写信总可以了吧,可是每次刘继红收到罗京出差时从世界各地寄来的信都不免会失望。因为信中的内容永远都是谈一些见闻和报告行程。但正是因为这样刘继红也感受到了罗京的真情和实在。经过两三年的交往,两个人很自然地走到了"咱们结婚吧"这一步。

可这时候双方的父母都有疑虑,罗京的父母是朴实的知识分子,担心出生于高干家庭的刘继红有娇小姐脾气。而刘继红的父母则担心,罗京是"国脸",他在家里会不会摆名人架子让女儿吃苦呢?罗京了解到准岳父岳母的顾虑后,就提着一个水果蓝来到刘家看望两位老人,刘母与罗京闲聊时,随口问他喜欢哪种类型的女性,罗京实话实说:"我喜欢哪种通情达理有事好商量的女孩,漂亮当然好,但如果长久相处做夫妻,许多外在的东西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内在的东西就会慢慢显露出来,可爱的女孩儿不会因为漂亮就趾高气扬,也不会因为长相不美而自卑。她要理性地认识自我"。罗京表达着对婚姻的看法,刘继红的父亲坐在一边边听边满意的点了点头。吃完饭之后罗京抢着去洗碗儿,而母亲紧忙阻止说:"女婿头次上门哪能让你做家务呢。"听到这句户,刘继红的心里那时美的开了花,父母算是同意了这门婚事。

现在摆在刘继红面前的问题是,罗京爸妈这关她还没过呢,眼看着去见罗京的父母了。在去见准公公婆婆之前,刘继红特意跟她的好朋友现学了三个菜。分别是:炖老母鸡汤、香菇菜心,还有白灼虾。鸡需要时间炖,白灼虾放点盐水煮一下就行,香菇菜心不能炒老了。就是这样三个看起来非常简单的菜,刘继红足足学了一个星期。可最后这三个菜她不是盐放多了,就是煮的时间长了。刘继红来到罗京家的时候心里七上八下的,毕竟这三个菜都是她刚学的。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进家门一看,罗京早已经在厨房里悄悄的都把饭菜准备好了。刘继红钻到厨房里手忙脚乱一阵之后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饭菜上桌了,不知内情的准公婆一看,哎呀!又会做饭,又会收拾家务,对眼前这个文静的姑娘喜欢的不得了。这下双方家长都看对了眼,成了!

1988年6月,罗京和刘继红在北京举行了简朴而又热闹的婚礼。婚后两人搬进央视分的职工宿舍。一套一居室的小房子,房子虽小,两人却布置的十分温馨。刘继红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每天晚上无论罗京多晚回到家,家里都亮着一盏温暖的灯,累了一天的刘继红总是坐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等他。罗京一踏进家门。她就递上一杯热茶,茶里不是泡着胖大海,就是泡着几粒红枣。6年后罗京和刘继红有了爱情的结晶,一个大胖小子出生了。初为人父的罗京欣喜不已,他给儿子取名罗疏桐。这一年罗京34岁,刘继红29岁。罗京给儿子取名疏桐,这源于他特别喜欢的一首唐诗《蝉》"垂纬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罗京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像梧桐树的枝干挺拔高远,长大以后成为品格高洁的人。

说到孩子有一张照片是刘继红最为珍贵的一张,照片上充满了他们幸福的回忆。照片上疏桐笑的特别灿烂,这一刻,全家人一定是无比幸福。一晃罗京已经去世十年了,在这十年的时间里他的儿子也长大了。这棵梧桐树,已经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现在已经是大学四年级的学生了。相信罗京听到这些,他在天堂也会为此感到欣慰的。疏桐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刘继红的悉心照顾,在疏桐还小最需要人照顾的那几年,也正是罗京工作最为忙碌的时候。为了减轻丈夫的压力,刘继红在婚后主动承担了几乎所有的家务。她辞去工作,在家照顾丈夫和孩子。

从1996年1月1日起,《新闻联播》由录播改为直播,搞子提前十分钟才到播音员手里,而且越是重要的新闻稿件来的就越迟。有时甚至要到播音时才拿到稿件。这对播音员的素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据李瑞英回忆说:"在这个岗位上我们都碰到过无数次很急的稿子,像所有人都一样,差一分钟,差15秒钟来的稿子是每一年都会碰到的。但是罗京自己说那一天的稿子是他有生以来最急、最难的一条稿。十二篇,满满的纸,复印的。有的是打的半个字,我那天是跟他一起上班,我们的那天当天的中心主任就就蹲在我们的演播室的点播台的旁边,播音台的旁边,给我们一条一条一篇一篇的递稿子。因为他也不知道后面还有多少篇儿。旁边的人往这边送经过我的手我再给他传过去,其实第一声我听了他挺有颤音的,从来没听过他播音有颤音,但是第二声,他就像一个特别好的车,跑在高速公路上的时候,那种快速的时候就扒地的那种感觉,一下就是底气特别饱满,然后就给扒住了,我就觉得特别的安全。他一定不会错,我就每一篇给他很轻的传过去,我看哪个字不清楚我给他描一下,或者是人名字有可能不清楚我还要在这翻字典,给他标上音,很默契"。

罗京对于专业非常的追求完美,他们的妻子刘继红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重大的新闻事件,罗京在等待一篇非常重要的新闻稿件,他因为害怕睡觉之后反应会不好就站在走廊上,来回溜达等稿子。刘继红心疼丈夫给他打电话,让罗京赶紧找个地方稍微眯一会。罗京说:"没事儿,我扛得住。"这就是罗京,一个电视人对自己工作的尊重。相信罗京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新闻联播》当中,那招牌式的表情和声音。严肃、不苟言笑,因此很多人送给罗金一个外号说他是荧屏上的"冷面小生"。其实这样的概括并不准确,也并不全面。除了语言功底了得罗京还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踢足球、唱京剧,相信观众朋友都知道,但是他跳舞并可能就未必看过。西班牙舞蹈少见,他演唱的音乐感十足的舞曲也是难得一闻。

多年来刘继红一直做家庭主妇,时间长了,她的心里不是没有困惑。有一次罗京和刘继红夫妇去参加一个朋友的聚会。当刘继红看到罗京跟几个女同事侃侃而谈,当她看到职业女性的脸上洋溢着那种自信的微笑,自己却插不进话去。心里顿时很难过,恰在此时她听到有人窃窃私语,"那是罗京的爱人吗?怎么这么沉默呀?"罗金看在眼里。知道妻子心里有委屈,在经历了这件事情之后,罗京决定要帮助妻子重新找回自我和自信。2007年的7月,罗京陪着妻子回到母校报名学习为媒介经营管理。当刘继红忙起来之后,罗京也就帮忙分担了不少的家务。每次当妻子看书看累了。罗京就会学着以前妻子照顾自己的样子,给她揉一揉肩膀。

都说好的家庭是要经营的,这点罗京深有体会。我们在这儿特意为您摘录了一份罗京曾经的家庭杂志上发表的文章。题目叫做"家庭也意味着责任"。上面写道,家庭一词意味着温馨,意味着甜蜜,意味着寄托,意味着归宿,这都毫无疑问,但我得认为家庭更意味着责任。每当我工作较忙,对家庭疏于照顾的时候,我总感到有一种没有尽到责任的内疚。我会尽可能的采取一些方法,哪怕是言语去加以补偿,每当这时妻子的怨气牢骚我会心甘情愿的接受,而她的理解、体谅更会使我深感安慰。

2008年7月底,罗京在国外出差中给妻子打来电话,称胃部疼痛。妻子刘继红立刻给罗京挂了一个专家号,等到罗京回国便去做了体检,最终被确诊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取结果的那一天是刘继红一个人去的,她手里紧紧地攥着罗京的检查报告,坐在医院门口泪雨滂沱,泣不成声。回到家中刘继红刻意装作很轻松的去跟罗京说他的病情。可刘继红即使再伪装又怎能骗过和她相濡以沫20年的丈夫呢。在罗京的再三要求下,终于忍不住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在她告诉罗京实情时,举例北京奥运会开幕只剩十天了。而且罗京还是火炬手。为了能圆满完成任务,罗京决定隐瞒自己的病情,不辱使命。

2008年8月6日罗京做为奥运会火炬手参加了奥运火炬的传递,眼前的罗京运动、健康。但是谁能想到此时的他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后背了,他是忍着剧痛完成了火炬传递。在2008年8月8日用他堪称完美的声音为北京奥运会播音,让广大观众深深记住了他在奥运会上的声音。罗京曾经说过:"那么我希望我退休的时候。大家不是只记住了,我们这些播音员的形象。我希望当我退休的时候,大家能数出几次重大的事件,是经由我们的报道给他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我想如果当我老了的时候,碰到很多人能够提起这些的时候。我感到我非常幸运。"

罗京就是一个对工作极其认真负责的人,在他工作的26年里,完成了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播音。26年零差错成为了他最光辉的写照。但这些光辉背后的压力相信很少有人能够体会的到。"各位观众晚上好,今天是8月31号星期日,农历八月初一距北京残奥会开幕还有六天,欢迎收看《新闻联播》节目"这是2018年8月31号的《新闻联播》,这一天在新闻联播的播音员是罗京和李修平。电视里两位播音员沉稳大气、字正腔圆地向全国的观众播诵着新闻。电视外千家万户一边吃着饭一边听着《新闻联播》。多少年了,《新闻联播》和着饭香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当中的一部分。这一切看起来,和平时没有什么两样,谁也不曾想到这将是罗京在《新闻联播》上的最后一次播音。

后来李修平接受采访时说:"其实这个大家都知道罗老师最后一次播音是跟我搭档的,在这之前呢,我没有没有接受任何人采访,因为我觉得我都没有办法去面对。我老觉得他8月31号可以来,然后9月他还会来。可能永远都会来。但是他的播音的生涯就终止的那一天。每当看到那天的片子的时候我自己都挺难受的,就我都看不了这样的片子。那天说实在之前呢,可能就李老师知道点他的病情,我们组里其他人都不知道,来了之后他进了办公室,我第一感觉是罗老师怎么这么瘦啊,就是我的第一感觉,他就是永远是淡淡的笑了一下,最近胃不舒服。就说了这么一句,然后就进入正常的准备。"

2008年9月1日,在肿瘤医院的一间病房里,罗京开始了深切治疗,而这段时间也是逻京与妻子结婚20多年来相处时间最长的一段。由于癌细胞扩散和化疗后的反应,当时罗京的嘴里长满了溃疡,疼痛难忍。但医生们却说罗京是他们见过的最为乐观的病人,他的求生欲望非常强。等化疗结束之后罗京的病情有了好转,医院这才允许他回家休养。

2009年的春节,罗京哥仨和父母大团圆吃了一顿年夜饭。可是让人没想到的是,几天之后罗京的病情就出现了反复再次住进了医院。刘继红在罗京生病期间对他的照顾可谓是无微不至,化疗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会影响到人的形象。罗京在平日里对头发的保护非常在意,但是经过几次化疗之后,罗京的头发大把大把脱落。一天刘继红对罗京说:"要不咱把头发剃了吧。"罗京没有什么反应,只是平静的说"好"让刘继红心疼不已。

我们都知道,一般病人在病情恶化的时候都会心浮气躁,会发脾气。但是罗京不会。每当有专家过来给罗京会诊的时候,他都会起来说声"谢谢"。然后起来把专家送走。刘继红回忆:罗京在整个和病魔对抗的过程中,只对她发过一次脾气。"那天是他发烧,那时候一直发烧,发烧了又没有别的办法,全是用冰块去给他降温,那天说想吃冰棍,冰箱里平常也会准备,但那天他不太想吃那个,然后我说那我出去买吧,然后他就有点急,那是他生病一来唯一急了那么一次,然后我就急急忙忙跑出去了,其实我当时没往心里去,因为那时他病得很重了,我那时就是想只要能为他做的,我就很开心,然后我就跑出去到307院外买冰棍,然后刚到那儿,然后就就收到一条短信,他跟我说声对不起,刚才是我脾气不好了,我当时挺感动的,我就跟他开玩笑,咱俩谁跟谁啊,没关系。后来他又发了一条短信,然后那一次是他唯一的,过了20多年,然后他给我回了一句我爱你。所以当时我真的非常感动。"

刘继红回忆说罗京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离开,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给自己和儿子留下什么话。只是有一次,儿子来看他,因为是隔离病房,罗京躺在纱帘里面,儿子戴着大口罩在病房里走来走去,罗京的眼睛一直在盯着儿子看,一次都没有离开。

虽然在医院治疗期间罗京一直全力配合着医生,但是2019年6月5日就在罗京过完48岁生日的第七天早上7:00多罗还是离开了我们。他在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下走的平静而安详。鞠萍回忆说:"我觉得他的一言一行对我们很有影响,比如说,对人宽厚,从来不拿架子,在播完音之后,穿的特别的朴素,你可能经常看到这次老用的这个兰色体恤的这张照片。除了穿西服,这个工作之外,他没有太没特的什么穿着,永远那么随和平易近人。"罗京的同事李修平这样说:"每到七点的时候,我就会觉得如今还像以前一样,然后他从里屋出来。打着他的领带,然后跟我们说,我穿这衣服行吗?你看打这领带能跟你们的衣服配上吗?但是就那一段特别接受不了的是我们再去化妆,然后后面就是罗京的遗像。抬起头来我们该进机房的时候,我们在这儿,他在墙上。到现在我都觉得他就是在我们中间。"

就在这一年的秋天,中国记者节后的第六天,罗京被追授2009年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终身成就奖"的荣誉,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鲁景超和他的大学同同窗兼同事李瑞英代替前来领奖。主持人的颁奖词是这样说的:"26年零差错,可以说是中国播音主持界的奇迹,于是我经常在想,如果一个医生,他26年不出医疗事故;如果一个法官,他26年不叛错一起案件;如果一个司机,他26年不出现一起交通的事故。我们的社会会更平安、更和谐、更美好。做到这一点真的很难。但是罗京老师他用自己的行动给予了我们做到这一点的答案。六个字:勤奋、敬业、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