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猝死之谜

赵匡胤剧照

开宝九年(976)十月十九日夜晚,宋太祖赵匡胤(927-976)跟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喝了顿酒,几个小时后,身强体壮、无病无害的赵匡胤,突然暴毙宫中,五天后就被匆匆下葬,由此引发了千百年关于“斧声烛影”等有关赵匡胤死因的诸多争论。

而《太祖实录旧录》中,关于赵匡胤死亡前后及死因的记载,竟然完全略过,一字不提!正史《宋史·太祖本纪》中,也只有寥寥的九个字:“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此外,《宋史·太宗本纪》中,也只有九个字提起了这件事:“太祖崩,帝(宋太宗赵光义)遂即皇帝位”。

种种迹象表明太祖死的很蹊跷,从正史资料来看仿佛是有人特意在隐瞒什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太祖赵匡胤的猝死?里面又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吗?史学专家都是如何定义的呢?

一,谋杀论。

想知道太祖死因就必须知道他死后谁是最大受益人,毋容置疑最后皇位继承者是赵光义,而他也成了最大受益人。

赵光义史料照

宋太祖出身武将,体格一直非常好,如果说正常死亡的话,在此之前身体一定会有征兆,正当所有人对宋太祖猝死迷惑不解时,于文莹的《湘山野录》中记载了一条新线索:“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乞,禁漏三鼓,殿下雪已三寸,帝引柱斧戳地曰‘好做,好做’”云云。在这一句话中透露了很多信息,首先于文莹认为宋太祖赵匡胤的死和这场酒席有关,而和赵匡胤一同饮酒的这个人有最大的嫌疑,而此人正是自己的弟弟赵光义。

在《宋史·郭密传》、《宋史·王昭远传》、《宋史·戴兴》中都多次提到赵光义收买人心的线索,如果没有图谋,赵光义为何要招揽如此众多的猛将呢?或许赵光义早就做好了准备,一旦赵匡胤猝死,自己便要取而代之,但是赵匡胤的身体一向很好,这让赵光义犯了难,思来想去就出现了历史上记载的那一幕:烛光斧影。

烛光斧影照

很多历史学者认为,赵光义用斧子砍杀赵匡胤的可能性不大,例如宋史研究专家邓广铭先生就对这一说法提出质疑认为赵光义就是再傻也不会做出这种蠢事!所以史学界的一部分专家认为赵匡胤确实是死在赵光义手中,但是并非被弟弟用斧子砍死的,而是用毒酒毒死的,这是最符合历史的一种可能。赵光义为了证明自己即位的合理性,提出了世所未见的“金匮之盟”一说,说赵匡胤生前承诺母亲杜太后,日后将帝位传给光义,这在后世的史学界看来也纯属子虚乌有,很有可能是赵光义害死赵匡胤之后威胁母亲杜太后,而杜太后为了防止事件扩大,只能顺从赵光义,承认其即位的合法性了。

二,病死论。

有研究显示赵氏皇族有心脑疾病家族遗传病史,有学者推测赵匡胤的死因在此。他可能死于脑溢血或者心肌梗塞等心脑疾病,因为他身体肥胖,而且喜欢酗酒。

关于赵匡胤猝死的真相,至今仍是史学界的一大谜团。真相到底如何, 我们还需要大量的史实根据才能确定,目前也只能推测,太祖墓已被盗,研究太祖死因价值已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