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下山参、人参、移山参……有什么不一样?

有不少网友私信过小编,林下山参、人参、移山参……有什么不一样?关于这个话题,小编今日整理了关于人参的几大品类,供各位参考。

人参是我国特产珍贵药材之一,在古代医药学书籍《神农本草经》中就被列为上品。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逐渐发现人参有大补元气、宁神益智、益气生津、补虚扶正、延年益寿之功效,被誉为“益气要药”。而现代医学也逐步证明,人参除了能滋补强身外,在防肿瘤、抗衰老、抗心律失常、抑制细胞凋亡、降糖降脂、改善学习记忆、增强性功能和免疫功能及解酒等方面均有疗效,所以近些年来,无论是术后养身还是日常滋补,人参都是人们第一选择。

人参种类很多,若以其生长的环境来分有四种:园参、野山参、移山参、林下山参。

园参

顾名思义就是人工栽培于园地里的参,民间大集上如果你看到卖“人参”的就多是这种啦!园参由于加工方法不同,又分生晒参、白参(糖参)、红参等。它的特点是芦头短粗,多不弯曲,主根多为圆柱形,质地较疏松,横纹粗而浅,参腿多而短,参须多而短,珍珠疙瘩不明显,是最好被辨别的参类。

野山参

是生长在海拔1000~2000米的原始高山森林中的人参,由于近些年自然环境的变迁、破坏以及人类不断的疯狂采挖,目前数量已经极为稀少,几乎要绝迹了,是非常非常罕见、珍贵的天然补品。野山参的纹路细很深,尤其在肩部更显密紧,多呈螺旋状,山参的腿仅生1-2条,三条腿少,其腿上粗下细,比较均匀,山参之须上有明显的小疙瘩,俗称珍珠点。

移山参

是把野山参的幼苗从野生自然环境移栽到山地池床种植环境,进行人工管理和培育的品种,属于半野生人参。移山参的参须多交错散乱,珍珠疙瘩不明显。

林下山参

是模拟野山参的生长习性和生态环境,选择适宜山参生长的野生山林,采用人工播种,自然生长,不进行任何人工管理的人参。林下山参经过20 年以上的自然生长,其质量可与同龄的野山参相媲美。林下山参芦高,碗密,纹深,须毛少,有珍珠点,形体比较张扬,品相较好,药用价值极高。

长白山,是我国十大名山之一,因其主峰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长白”。长白山是我国东北境内海拔最高、喷口最大的火山体,在主火山喷发时,伴生的寄生火山口经后期断裂及地表的外力作用,塌陷形成一片苍翠茂密的谷底原始森林。谷底古树参天,巨石错落,是天然的氧吧。在这片原始森林中,有野生植物有2277种,其中人参为我国一级保护植物。

生长于这片长白山原始山林的长白山林下山参,是来自于深山的深情馈赠,它的芦头长柄肉质结实;色泽乳白、足龄很长手指粗细;皮老、纹深、连续呈螺旋状,参须根少、老而坚韧称之为皮条须,根须有小米状的珍珠点。通过鉴别,品相是国内各种林下山参中最好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