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李世民,皇帝父子权力的被迫交替



继汉朝以后,中国全盛王朝就是唐朝了。自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之后,中国一直处于半壁江山的状态,直到隋朝的出现,隋文帝一统中国,再次建立起一个大一统王朝

开皇之治 国家富足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中的隋文帝)

很多人都知道隋文帝是一个开明的君主,他勤俭节约,不爱奢华,史料记载次子杨广,也就是后来的

隋炀帝早期刻意隐瞒自己的穷奢极欲,故意穿着破烂的衣服,展现出自己的勤俭,因而得到了当时独孤皇后的喜爱,而独孤皇后就是杨广称帝的最佳辅助

根据唐朝魏征撰写的《隋书》来看,隋文帝是哪里人氏呢?

弘农郡华阴人也

华阴人、姓杨,结合这两个就明白了,杨坚身世显赫,他属于华阴杨氏或者也叫弘农杨氏

说这些大家可能不太理解,这个杨氏为什么身世显赫呢?西汉他们家有一个丞相叫杨敞、杨敞的玄孙杨震官至太尉,而且号称“关西孔子”,他的后辈儿孙大多身居要职,最广为人知的才子

杨修也属于弘农杨氏,包括此后的杨玉环也属于华阴杨氏。

明白了杨坚的家世,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男人后来能取代北周,成为隋朝的建立者。尽管如此,皇帝对他是非常信任的

内史王轨骤言于帝曰:「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坚貌有反相。」帝不悦,曰:「必天命有在,将若之何!」

有人说皇太子不是当皇帝的料,杨坚有造反的相貌。什么意思,杨坚这个人现在不反,以后迟早是个反。

当时的北周皇帝说什么呢?天命,别人有什么办法?

(普六茹坚这个词是杨坚的另一种称呼)

后来他就韬光隐晦了,直到后来成功取代了北周,建立了隋朝。

他的功绩最伟大的一个就是:一统南北

自西晋以来中国就一直处于南北方对立的状态,国家始终是分裂的,没有一统,直到隋文帝的出现,南北方正式统一,国家才正式变得完整。

其次,隋文帝彻底废除了一项制度:九品中正制,改用五省六部制(后来演变为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

在隋文帝仁德的统治之下,人口迅速增长,国家比较安定,百姓比较富足,虽然到了晚年杨坚滥杀功臣,但是在历史上口碑是比较好的,至于为什么选杨广为帝,这件事情存在争议,不做任何讨论。

隋末起义 李渊称帝

隋朝最终的灭亡,我在《隋炀帝,为历史背锅的男人》一文中有所讲述,直接原因是隋炀帝修筑大运河,实施暴政,搞得天下到处都是反叛的起义军。

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隋炀帝与关陇集团的矛盾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关陇集团领袖宇文化及的最后一击。

(关、陇地图)

618年,隋炀帝自杀身亡,同一年唐高祖李渊建唐称帝。

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插科打诨的话叫作:李渊见(建)糖(唐)留一把(618)。

那么这个趁着天下混乱称帝的李渊是个什么来头呢?

文帝独孤皇后,即高祖从母也

独孤皇后这个人不得不说,对隋唐两代的历史影响真不小,她是唐高祖李渊的姨妈,也就是说李渊和杨广是堂兄弟,杨广是李世民的堂叔。

从这么层关系上看,李渊虽然改朝换代了,但是隋唐两代的权力交替,实际上等于家族内部交换权力。

(唐高祖李渊画像)

李渊在炀帝期间(炀帝是阳光死后的庙号,没有在位期间叫隋炀帝的,庙号世祖)广交天下豪杰,这个人什么心理不得而知,但是炀帝是有想法了:

尝以事召高祖,高祖遇疾,不时谒。高祖有甥王氏在后宫,炀帝问之,王氏对以疾,炀帝曰:“可得死否?”

有一次隋炀帝有事情召见他,他刚好生病了(在古代疾、病是分开的,疾:是说毛病不大,病:是说问题比较严重。),没来拜见皇帝,刚好他的外甥女王氏在炀帝后宫,隋炀帝问她舅舅怎么了,王氏说生病了,隋炀帝立马就问:“病得快要死了吗?”

得了,都碰到这事情了,你怎么办呢?你这个堂兄弟还弄的个自杀身亡,干他!还等什么?

义宁二年,逼迫隋恭帝杨侑让位,自己当了皇帝,建国号为,因为他是唐国公,所以起了个唐。

但是你以为那么简单?天底下只有李渊一个皇帝?显然并不是,在隋朝末年,只要你是个农民起义军领袖你就可以当皇帝,譬如隋末瓦岗军领袖李密(这可不是那个给晋武帝写《陈情表》那个后汉的李密)、薛举、刘武周、李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宇文化及等。

这些人在明朝演义小说《隋唐演义》包括评书《说唐》都有所涉及。

李渊想要真的当上那个统一天下的皇帝还差一步。

秦王征战 国家一统


依照隋末这个人人称帝局面来看,李渊想要当上天下的皇帝还得是逐个击破,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秦王李世民。

为什么说这个人一定是秦王李世民呢?《旧唐书·太宗本纪》是这样记载的

有书生自言善相,谒高祖曰:「公贵人也,且有贵子。」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高祖惧其言泄,将杀之,忽失所在,因采「济世安民」之义以为名焉。

有个书生说自己会算命,天底下就不缺少这种神棍,到处给人算命。他拜访李渊说:你是贵人命,而且有个好儿子。这是句好话,他见到了李世民,说:“这个孩子太好了,有龙凤的样子,二十岁左右的时候,一定能够济世安民。”

这要是放在现在,这顶数顶的好话,我儿子能当大官,可是放在那个时候,这就不是句好话,一旦泄露,人头难保。这句话可怕在哪里呢?

龙凤之姿。

这四个字,你要是说隋炀帝这话没错,人家是皇帝,有龙凤之姿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你要是说姓杨的人以外的人,行了,你有龙凤之姿是啥意思?意思是我这皇帝的位置就是你的了呗?

这话虽然是好话,但是却又不是好话。

李世民这个名字就是来源于济世安民这四个字。

大业十一年,李世民跟随着云定兴,营救被突厥围困的隋炀帝,大业十二年,跟随父亲李渊留守太原,多次抵抗突厥的进攻。

义宁元年,劝父亲李渊起兵造反。由此可见,正经人家的儿子也不一定就比元末明初的和尚好,这也是一个实打实的危险分子。这就是晋阳起义,这时候的李渊以太原为首都,四处进行扩张。

武德元年义宁二年

,李世民开始对外征战,这里的对外征战指的是攻击其他农民起义军,不是说对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进行扩张战争。

李世民一共参与了四场重大战役:

1、破薛举,浅水原之战

2、击败宋金刚、刘武周

3、虎牢关之战,灭王世充、窦建德

4、重创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徐圆朗

基本上隋末敢叫皇帝的,都被李世民清除干净了,那么帮助李世民的都有谁呢?

最厉害的一个就是:李靖

这可不是商朝末年陈塘关总兵李靖,而是隋朝末年唐朝初年,进入凌烟阁的二十四位功臣之一的李药师。(注:李靖,字药师)

其他的诸如:

长孙无忌、房玄龄、尉迟恭、侯君集、程咬金、虞世南、秦琼。

这些人忠心的是谁呢?他们可不是忠心于高祖李渊,而是忠心于太宗李世民。

先把自己的位置摆正了,跟对了领导人,你任命我我答应你,但是具体怎么干,我只信秦王,就算秦王把我弄死了我也没有怨言。得了,李渊,你这皇帝基本上到头了。

玄武门兵变 尉迟恭逼驾

彻底造成李渊对李世民不信任的转折点就在于虎牢关之战。

这场战役过后,李世民拜为“天策上将”,这个时候的李世民实力已经很强了。身为皇帝的李渊也发现了这一点,于是他想换个人领兵,于是他任用了皇太子李建成,以及重臣裴寂

结果很明显,这俩人不行,刘武周估计都在说:“你派的这俩人不是我的对手,叫李世民来吧。”

李渊没办法,只好再次启用李世民,这才实现了唐朝的统一。

要命的一点是什么呢?李渊和李世民在造反之前有个约定:事成之后,立李世民为太子。李世民是拒绝的,可是根据后来的事件看来,李世民也就是客气客气。

皇太子李建成很慌张,李世民明显功劳大过于自己啊,自己这个皇太子能不能干下去,还得看命,这个时候出来两个人,开始撺掇李建成除掉李世民,这俩人是谁呢?

齐王李元吉、太子洗马魏征。

得了,你们说干,咱就去干。说干就干,他们先干嘛呢?先好好冤枉一下李世民,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位好同志有一个缺点:好色。

要知道好看的女人在哪里?皇帝的后宫

里面啊!所以这两位淫乱后宫,后来用后宫嫔妃愿望李世民,李渊明知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还是要处理李世民,为什么?

明朝的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是前朝还是现在,功高盖主不是一件好事。

唐朝也不例外,李渊处理李世民就是因为,李世民的手下遍布朝堂,尤其可怕的是十个当兵的里面,九个是李世民的人。

李渊不得不害怕,可是李世民也不是吃素的,尤其是他手底下的人。

我辛辛苦苦跟着你混了这么久,本来目的就是为了你爸爸能兑现诺言,让你当了皇帝,我们底下这一票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人能混的好点,结果你看现在,咱们眼看就跟普通人没两样了啊,你得找你爸爸兑现诺言去。

以这个意见的是谁呢?唐太宗的皇后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这老家伙混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一位可真不是吹的。

于是李世民先发制人,这一天,他跑去向李渊打小报告,李建成、李元吉霍乱后宫,还想杀自己。

《旧唐书》怎么记载此时皇帝的反应呢?

帝大惊,曰:“明当鞫问,汝宜早参。”

皇帝“大惊”,十分的惊讶,说你明天早早来,我把他们抓起来问罪。

李建成通过后宫嫔妃得到了消息,众人劝他不要去,结果他非要去,结果走到了玄武门外,被“善骑射”的李世民一箭射死。

射死了李建成之后,李世民的第一件事情是干什么呢?派出了尉迟恭。

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

正是尉迟恭拿着兵器走过了不允许携带兵器的玄武门,到了皇帝所在之处。

皇帝也是个大忽悠,前一天还说你早早来,我要审问他们两个,第二天就到海池上边泛舟游玩去了?这什么心理?

没办法,挑破最后一层关系的只能是这个朔州善阳的大老黑尉迟恭,在皇帝面前逼宫。这可不是尉迟恭的想法,这想法是李世民的,不然什么人胆大包天敢去逼宫皇帝?脑袋要不要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尉迟恭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面力压作战等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卫国公李靖的原因了。

因为李世民的帝位多亏了这位降将。

李渊无奈,只好退位,当自己的太上皇。历史上除了他以外有名的太上皇还有

书法家宋徽宗喜欢到处盖章,爱写打油诗的乾隆皇帝。

李渊、李世民是父子二人,毫不夸张地说,李渊是“父由子贵”,可是由于李渊本人的政治手腕以及能力确实有所欠缺,导致在和李世民过招之中,为李世民所败。李世民身为唐朝第一开国功臣,玄武门兵变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好的名声,但是李世民对于唐朝的功绩是卓著的。尽管父子二人的权力交替,是实力相差悬殊的被逼无奈,但也是李渊保住性命的唯一对策,主动让位已经是李渊所能做到的,面对满朝文武半数以上都是李世民的亲信,最明智的做法。

(对于玄武门兵变的记载,有意思的事,《旧唐书》与《新唐书》都记载了玄武门兵变的时候,皇帝泛舟海池,并没有准备上朝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