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不起,中国父母的中国式“起跑线”

不正确的“起跑线”之说,

激励了多少中国父母的育儿斗志,误导了多少中国父母的育儿理念,扼杀了多少中国孩子的童心智趣

问题在于“起”的定位不准、“跑”的速度不匀、“线”的划法不清,于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构成众多家长将拔苗助长进行到底的壮观景象,辅导、监督、看管、打骂、体罚多管齐下,一场不知妥否的未来教育革命悄然兴起经久不衰,革命的队伍在无知中发展壮大。

第一,“起”的定位要准。既然要起就要准确定位方向。目前中国家长定位孩子发展方向,主要是面向高考成绩,起于早幼,严于小学,急于中学,一切围绕高考,一切服从高考,一切服务高考。这个方向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似乎是唯一的,即使人们并不知道孩子大学毕业能做什么会做什么,尽管进入象牙塔的是少数,但可怜的父母一直等到高考成绩最终裁定时,宁可相信分数和命,也没有怀疑“起”的方向,一切都为时已晚。

第二,“跑”的速度要均。早教、幼教、小教、中教、高教、成教、终身教育,是人生不可跨越的学习生命线,起点相同,终点各异,从群体来讲最好是直线形成的扇面,从孩子个体来讲可以有不同方向,就像美国一个孩子从小就想当理发师摸摸总统的头。但是由于用力不均,一些孩子的学习生命线被扭曲变形,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欲速则不达,当家长主观臆断逼孩子学习提速的时候,得到相反的结果就不难想象了。

第三,“线”的划法要清。起跑线只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教育越早越好。但是问题来了,孩子教育的早在哪个时段?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划什么样的线?究竟是一个孩子的线还是所有同龄孩子的线?我的建议是,自己孩子的、针对个性的、不同阶段的、参考社会的、可以变化的线。牛顿、爱迪生若按照中国的“起跑线”培养,世界科学发展在黑暗里不知道还要再探索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