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起跑线:“挤”名校能决定了孩子的“起跑线”?

精英训练营第五十期

在印度择校神剧《起跑线》中,主人公拉吉是一位服装商人,在影片最后,善良内心之下道出了感人肺腑之言:我们有豪车豪宅,可我们说不好英文,人们嘲笑我们,我自己倒无所谓,但我老婆她在乎。

在如今这个时代,家长们只重视孩子的能力,而非人品。我们曾认为这所学校能让我的女儿博学多识,所以我们不择手段,我们曾假扮成穷人,入住巴拉特纳加尔社区,又偷又骗,用尽了不堪的手段,最后我们居然通过了审查,窃取了真正属于穷人的权利。

起跑线:“挤”名校能决定了孩子的“起跑线”?

所以进这所学校不是在培养孩子,而是父母在满足自己。“少即是多,分享就是关爱”。我们总是这样要求孩子,可我女儿真正学会却是在巴拉特纳加尔,在那个小男孩身上。像小男孩那样的穷人,可他们进不了名校,为什么?因为有像我们这样会欺诈的家长,还有这样的校长,时刻准备剥夺真正属于穷人的机会,她不仅仅是校长,更是生意人。

教育已经失去了它的本质,沦为了一桩生意。可我不会教育我的孩子剥夺其他人的权利。

网上爆出这样一则很现实的说法:

问: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不是最大的谎言?

答:这句话不是谎言,只不过用错了对象,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是将来往死里折腾孩子,而是现在往死里折腾自己,因为你孩子的起跑线就是你,你的经济能力,学识修养,道德三观,眼界品味决定你孩子从哪开始跑,往哪跑,怎么跑。

起跑线:“挤”名校能决定了孩子的“起跑线”?

决定一个孩子起跑线最重要的因素,其实是家庭。家庭又包括家庭教育和家庭经济。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父母及其成年人对其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家长又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长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伴随孩子的一生。

这种终身教育往往反映一个家庭的家风

而家庭教育跟家长个人的道德修养、品质的好坏等息息相关。

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孩子都是有样学样。

起跑线:“挤”名校能决定了孩子的“起跑线”?

孩子的教育也跟家庭经济条件有直接的关系。当一个家庭的经济条件好,父母便有更多的条件让孩子接触更多更广泛的教育。家庭的财富推动了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富裕家庭的孩子的教育会更多,普通家庭的父母拼了老命让孩子进入名校,耗费了全部的财产,他们的孩子也只能以最经济的方式受到一定程度的所谓“优质的”教育。而自己的生活条件受到很大的影响,普通家庭在舍去其他一切开支后才能承担昂贵的学费。

挤上名校,不等于改变孩子的“起跑线”

所以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并不仅仅是上学和学校学到的文化知识,更不是学校的成绩和分数。从广泛意义上来说,教育包括一个孩子掌握知识的丰富程度、技能、性格的成长、习惯的养成、人生经历和生活领悟等......以及从这一切中孩子所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

所以孩子的起跑线是由家庭教育(包括父母的学识、认知、个人的道德修养、良好的品质等)、

家庭经济、学校教育共同影响的,而学校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挤”名校并不能完全决定孩子的起跑线。

作为父母我们必须认清最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是要培养出一个怎样的孩子?

为什么人不断地学习知识到最后要读研究生,就是专业研究某项东西。

起跑线:“挤”名校能决定了孩子的“起跑线”?

人不可能把所有的都要研究一遍,这样就不会有所精,有所长。最终人都是凭借自己的某项专长给这个社会创造价值,为社会所用。所以对某个人来说除了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良好的习惯养成等,还必须有所喜好,有所专业,有所突出。

所以说“挤”名校对孩子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在不断追求知识后能发现自己喜欢什么,能为他人带来什么样的便利。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谢谢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