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黄疸,常用的8种中成药,值得收藏


一般肝脏的炎症及生物化学的异常征象持续超过6个月,病情无明显好转,我们称为慢性肝炎。常见导致慢性肝炎的病因主要有各型肝炎病毒,其中尤以乙型肝炎病毒最常见。其他病毒如EB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肝炎亦可见之。此外还有伤寒杆菌、疟原虫感染、酒精中毒等也可引起慢性肝脏损害。慢性肝炎患者常反复出现乏力、头晕、食欲有所减退、厌油、尿黄、肝区不适、睡眠欠佳、肝稍大有轻触痛,可伴有轻度脾大,今天玥亮说药给大家介绍下常用于慢性肝炎,黄疸的中成药,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二十五味松石丸,本方由松石、铁屑(诃子制)、小伞虎耳草、檀香、广木香、绿绒蒿、唐古特乌头、西红花、麝香、牛黄、珊瑚、石灰华、木棉花、天竺黄、肉豆蔻、木香马兜铃、珍珠、朱砂、丁香、五灵脂膏、降香、鸭嘴花、毛诃子(去核)、余甘子、诃子肉组成。具有消热解毒,疏肝利胆,化瘀的功效。用于肝郁气滞,血瘀,肝中毒,肝痛,肝硬化,肝渗水及各种急、慢性肝炎和胆囊炎等。

方中绿松石、虎耳草、珍珠、鸭嘴花、木棉花、朱砂、牛黄、绿绒蒿清热解毒,抑制病毒;麝香、藏红花、西红花、余甘子、五灵脂、珊瑚凉血活血,化瘀消癓;铁屑平肝清热涤痰,天竺黄清热涤痰;船形乌头清热利湿,解毒泻火;檀香、降香、广木香、肉豆蔻、丁香等健脾化湿,理气助运;诃子涩肠止泻;毛诃子调和气血;石灰华清肺热,利黄疸。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化瘀止痛之功。

用法用量:开水泡服。一次1g,一日1次,或遵医嘱。

九味牛黄丸,本方由红花、巴夏嘎、木香马兜铃、牛黄、渣驯膏、波棱瓜子、獐牙菜、绿绒蒿、木香组成。具有清肝热的功效。用于肝大,肝区疼痛,恶心,目赤。各种肝炎,培根,木布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5丸,一日3次。

七味红花殊胜丸,本方由红花、天竺黄、獐牙菜、诃子(去核)、麻黄、木香马兜铃、绿绒蒿组成。具有清热消炎,保肝退黄的功效。用于新旧肝病,劳伤引起的肝血增盛,肝肿大,巩膜黄染,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一次4-6丸,一日2次,早晚服。

七味铁屑丸,本方由铁屑(诃子制)、北寒水石(奶制)、藏木香、木香、甘青青蓝、红花、五灵脂膏组成。具有行气活血,平肝清热止痛的功效。用于肝区疼痛、肝脏肿大。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八味獐牙菜丸,

具有清热,消炎的功效。由獐牙菜、兔耳朵、波棱瓜子、角茴香、榜嘎、小檗皮、岩参、木香组成。用于胆囊炎,初期黄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5丸,一次2-3次。或遵医嘱。

五味金色丸,具有清热利胆,消食的功效。由诃子、波棱瓜子、石榴子、黑冰片、木香组成。用于黄疸型肝炎,胆区痛,胃痛,恶心呕吐,口苦。

用法用量:一次2-3丸,一日2次。或遵医嘱。

十一味金色丸,具有清热解毒,化瘀的功效。由诃子、黑冰片、石榴子、渣驯膏、波棱瓜子、榜嘎、角茴香、酸藤果、蔷薇花、铁棒锤、麝香组成。用于血、胆落于胃肠,胆囊痞肿,巩膜黄染,消化不良,中毒症。对黑亚玛虫引起的头痛发烧、黄疽性肝病疗效最佳。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丸,一日2次。将药丸碾碎或嚼碎后用温开水冲服,或遵医嘱用药。

十味黑冰片丸,具有温胃消食,破积利胆的功效。由黑冰片、石榴子、肉桂、豆蔻、荜茇、诃子、光明盐、波棱瓜子、止泻木子、熊胆粉组成。用于龙病,食积不化,恶心,培根痞瘤,胆囊炎,胆结石,寒性胆病及黄疸。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12丸,一日2次。或遵医嘱用药。

对于慢性肝炎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合理营养,辅以适当药物调理,避免饮酒、过劳和使用损害肝脏药物。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对常用于改善慢性肝炎,黄疸的中成药都有一定的了解了吧!请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