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狐仙——聊斋《红玉》

《红玉》是聊斋中对生活的新发现,整篇言词慷慨,一派豪气,再现聊斋赏善罚恶之心。“用笔有神龙夭娇,不可挟制之势。”

《红玉》故事写被剥职的宋御史‘居林下,大搧威虐’,抢冯妻,打冯父,买衙门,使冯无处雪冤……揭露了剥削者明抢暗夺、无所不用其极的丑恶嘴脸,借凄凉的氛围衬托,描写贫弱无依的善良人民受迫害时惨绝人寰的情景。蒲松龄展现了一副血淋淋的现实画面,形象地告诉人们:这就是黑暗现实社会的缩影。

《红玉》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大开大合而又转接自然。一面是统治阶级级——官僚、贵族、地主、豪绅;另一面是被压迫人民——善良的农民、正直的书生、热情的少女以及抱打不平的侠客。最后借用鬼怪狐魅力量求得戏剧性收场“人烟腾茂,类素封家”。不粉饰太平,不歪曲现实,用浪漫主义传达并满足人们的期望。

聊斋里众多狐女形象中,红玉是经典的封建女性形象,“夙兴夜寐、剪莽拥彗、类男子操作、荷饞诛茅、牵萝补屋、袅娜如风、手腻如脂”,善良、淳朴、勤劳、富有正义,杜绝逾墙钻隙,情义多于爱情,身具各种优点,又有厚重的封建文化色彩,寄托了作者和男人们对女性的审美理想。红玉自言“妾实狐也”,形象和易可亲,性格却过于理想化了。

无论从人物描写上,还是文章结构上,这篇《红玉》都是成功的,蒲松龄又一次展现了密而不漏,榫卯相扣,前呼后应,丝丝入口,混成一体,层层波澜,无丝毫牵强,曲终奏雅,皆大欢喜的文笔。

蒲松龄最后说:其子贤,其父德,故其报之也侠。非特人侠,狐亦侠也。遇亦奇矣!然官宰悠悠,竖人毛发,刀震震入木,何惜不略移床上半尺许哉?使苏子美读之,必浮白曰:‘惜乎击之不中!’”此处引用宋代文学家苏瞬钦读《汉书》张良的故事,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帝,误中副车,遽抚案曰:‘惜乎击之不中!’遂引一大白。”浮,本指罚酒,后转称满饮为浮白。此处惜此故事说明没有杀掉虐民的官宰,使人遗憾。

聊斋志异图咏

劫妻杀父大仇平,

义士相逢吊平生。

肖子有家谁玉汝,

不期巾帼有程婴。

有人说,聊斋红玉是千古第一狐仙。读到红玉笑着说:“妾诳君耳。今家道新创,非夙兴夜寐不可。”让人属实羡慕,真是肖子遇玉汝,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性,和易可亲,忘为异类。

程婴救孤的故事。程婴,春秋时晋国义士,为晋卿赵朔的友人。用自己的孩子代替了赵氏孤儿,并将赵氏孤儿养大成人,为赵氏家族报仇雪恨,见《史记·赵世家》。现在被证实这个故事只是传说,历史上没有赵氏孤儿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