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用宽容智慧待人,关键时刻救了自身性命!

孟尝君在担任薛地领主后,广收天下食客。连那些逃亡中的罪犯都闻风而至。孟尝君散尽家财,一律对前来投奔的食客礼遇有加,食客的数目因此多达数千人,大有天下才俊尽数归薛的局面。他对这些食客,不论贵贱,都给予相同的待遇。

由于生活保障有加,食客们衣食无忧。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旦主人家有事,就必须使出浑身的解数,替主人家化除危难,作为一种回报。但是,在乱世时候的人心较平时更为现实,多是见风使舵的人,要让食客心甘情愿的竭诚效忠,平时就必须对他们推心置腹。

孟尝君与新来投靠的食客见面时,里面的内室总会坐着一位书记小吏,在一问一答中记下食客的父母、兄弟现况,食客一退,他就立刻派人拜访食客的家族,还送一些适当的礼物。


01同餐同食,不搞特殊

有一回,他跟一位食客共进晚餐,有家人碰倒了灯火,霎时间屋内一片昏暗,那位食客起了疑心,以为饭菜有所差别,丢下筷子就要离开。孟尝君把自己那份摆了饭菜的托盘端到食客面前,让他看清楚饭菜并没差别。食客羞愧得无地自容,竟然当场砍了自己的脑袋。这件事一经传播出去,孟尝君的声望又大大提升。

孟尝君对任何食客都一视同仁,给予同样优厚的待遇。但是,食客们都觉得自己最受眷顾。由此可以看出孟尝君养士待客的手段。

数千食客集聚一堂可谓是洋洋大观。这些人当中,可说是卧虎藏龙,也难免有顽劣之徒,不知好歹,对这些人,孟尝君也是宽容相待。

02对待异见,大度敞亮

当时他的食客中有一位叫夏侯章的人,给他出乘四匹马的马车、领取百人份粮饷的厚遇,这在食客中是无与伦比的。可是那夏侯章好像不大领情,动不动就说孟尝君的坏话。

有人向孟尝君打小报告,他却只是苦笑:“算了吧,随他去吧!”

另一个叫繁菁的食客,着实看不过去,就诘问夏侯章,夏侯章回答说:“孟尝君并没有诸侯的富足,却给了我四匹马的马车和百人饷。我向来没有任何汗马功劳,却照受不误,照理不该说他的坏话。我说他坏话,无非是在立一些功劳。我这么骂他,他却不介意,所以他才能有哪些名声,我不正是为他舍身吗?要我停止骂他,绝对办不到!”


这样的歪理却被孟尝君认可,不得不说他的心胸很是宽大,政治智慧无人可比。

03隐忍不能忍,终获性命大回报

孟尝君后来当齐国的宰相,食客中有人与他的爱妾私通,另一个食客就把这件事告诉他说:“食客居然跟主人的女人私通,是在太过分,您应该亲自杀了他。”

孟尝君说:“嗨呀,被美女迷住,这是人之常情呀!算了算了。”

一年后,孟尝君叫来那位与爱妾私通的食客说:“阁下到了我这里后一直没有获得好官位,实在对不住,让阁下当小官吏吗,又太委屈了,我倒有一个办法,卫国的国君跟我的私交不多,我为阁下准备车马、旅费,到卫国闯天下,不知阁下的意思怎么样?”

这位食客就到了卫国并大受重用。


后来齐、卫两国断绝了关系,卫国就策动各国来攻打齐国,那个食客因此向卫国国君劝谏说:

“我能够在这效力,全靠孟尝君举荐。以前齐、卫两国的先君彼此喝了马羊的血,发誓说:齐卫两国世世代代的子孙都不能干戈相对,谁违反了,就不得好死。如今,大王联合各国攻打齐国,这不单是违背了先君的盟誓,也背叛了孟尝君的交情,请收回攻打齐国的成命,否则,眼前我只好和大王玉石俱焚。”

卫王因此取消了讨伐齐国的计划。

齐国人听到这个传闻的反应是:“孟尝君这一手真是妙,竟然转祸为福了!”

这件事经过人们争相传告,更大大提高了孟尝君的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