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方方作家的《有关》

今天方方作家来到了头条,也许是感应到了头条阅读者们对于出版外文版《方方日记》的民情激愤,因此特来头条做个澄清与说明。毕竟名人还是爱护名声的。那名声就像羽毛一样,若人们心目中的白天鹅,被生生染成了黑乌鸦,那自然是要被人厌弃的。所以汪作家是绝不能让人往身上泼污垢的。在她文字中所展现的如“卑劣的”,“仇恨”,“肮脏的”词汇背后,仿佛看见了她咬牙切齿,竭斯底里和恼羞成怒的面孔。


与其说方方作家是来作澄清与说明的,更像是向站在她对立面的意见和声音的宣战。

看吧:

我要减少喧嚣,安静地在做一次记录。

这份记录的名字,叫《关于》

对于这本日记,我始终有些疑惑的。您所说的“既不是写日记,也不是写文章,只是将疫中所见所闻记录一下

......”那么您日记中所记录的所有事情,确凿无疑都是所见?还是绝大部分都是所闻?如果真是”确如所见”,在全城封闭居家隔离,您是如何一幕幕亲历见证的呢?如果绝大多数都为所闻,您能确保日记中每一个字眼都带着诚实的标签,经得起良心和灵魂的拷问,不会流于道听途说?那究竟是一部记录真情实景的日记,还是无可考证的见闻录?

您的所见所闻里只有悲惨无助的求救者,却没有舍生忘死的抗疫英雄,白衣天使。

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阴影。

而您的眼里只看见了阴影。

揭露体制,描黑中国,这才是您招人不痛快的地方。也是您所思所感极力引导的方向。


您说,约稿的是《收获》的杂志主编程永新,为何你不考虑将您的作品,整理成册,交给程主编帮您出版,而非要交给天生自带“自由民主色彩”,痛恨“专制制度”的外国出版社-柯林斯出版集团呢?难道《收获》杂志的受众太少,圈子太窄,引不起共鸣,或者无法将您的伟大观点和内心心声传播到更广大的世界天地里去?您将置程主编于何境地?他人会不会产生“我欲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感慨?

也许您从经济利益最大化或者名利双收的角度考量,这无可厚非。但是当下,外交部门面对“疫情源头”“疫情责任”,被国外一帮颠倒黑白,是非不分的疯狗乱咬而疲于奔命,百口莫辩之时,您是否有“兹事体大”的觉悟和眼界?难道您有蹭疫情热度的本心还是有啃“人血馒头”的癖好?

另外,从您上文中对于财经记者的采访和报道,字里行间不满甚至于要溢出屏幕了。您是否觉得他(她)的报道内容,删了又删,(你的原话是删至极简)把您要吐露的心声,要揭露的黑幕淡而化之,化而小之了???说实话,我没去看或者了解这篇报道,如果是为民请命,我们要为您击掌叫好,如果不是,那就不能既大块吃着体制的肉,又大声骂着体制的娘。

我并不太满意那个采访,因为,它在发出之前,已经删了又删,记者尽了全力,但仍然难以原样照发。由此,我的表达,既不详细,也没尽兴,并且还有很多人没有看到。 ”

嘴里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往往说的是人心口不一。

从上面您的口吻里,我似乎读懂了你选择柯林斯出版集团出版您的《方方日记》的终极原因。那绝对是原汁原味的,甚至于夸大的,添油加醋的。碰巧那也是你的本心吧!

不多说了,免得日后,这《有关》集订成册,再出版一本《方方战记》,而我却成为您战记里的素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