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救·命!救·命!


这是一场集危、急、重、难为一体的写实记录

真实记录下,疫情防控期间,大庆油田总医院多学科与死神争斗,“生命至上”的一个个瞬间


救·命!

救·命!

救·命!


2020年春节,灯笼、对联、团圆、炮竹……
喜悦的氛围
因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蒙上了阴霾
大庆油田总医院地处龙江西部,是整个西部地区最大的三级甲等医院
与其他兄弟医院一同,担负起油城防疫保卫战的重担


除此之外,还承担着大庆及周边五区四县的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
一幕幕“救命”的场景
为这段注定被写入历史的经历,添加了“惊心动魄”的色彩


01

危危


“产妇是第三胎,前两次都是剖宫产,现在血小板极低,随时有出血可能……”一场紧急剖宫产在手术室内,紧张的进行中

“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必须马上终止妊娠,否则性命堪忧!”

一名怀有双胎的孕妇从外院紧急转往油田总医院,这是病情危重,且发展迅速的她,能抓住的最后救命稻草!

“手术成功,母子平安!”

“血止住了,需要转入ICU进行下一阶段的治疗,你们家属要有信心”

新生命的到来,总让人感觉惊喜,而历经万难重新收获的生命,则更让人珍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子痫前期,伴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妊娠合并心脏病、心衰、房颤”“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

每种病单拿出来,都是要命的,而这在油田总医院产科,仅仅是其收治危急重症患者的一个缩影

在紧抓防控工作的同时,他们尽己所能的为一个个微弱的生命、一个个绝望的家庭,撑起希望,带去阳光


据统计,2020年1月至今
油田总医院产科7病区

共收治重症患者60余例,其中危重症患者近30例,占全市危重症患者80%以上



02

急急


啊!有人晕倒了

一声尖叫,打破了住院三部大厅凝滞的空气

一名心脏病患者突然发病,死亡一触即发

“室颤,快!上设备……”

医护人员迅速开展抢救

当监护仪上的数据,恢复有规律的跳动

另一场救治随即展开

主任医师孙志奇紧急为其进行了PCI手术

术后,患者症状消失

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抢夺战,就此落幕


类似这样的救治,在心内科基本每天都在上演

仅3月13日至4月13日

心内科成功完成了PCI手术260余例

1





另一边,“静脉溶栓”“动脉取栓”“动脉溶栓”

是总医院卒中中心,在疫情期间经常要面对的场景

脑血管栓塞,如救治不及时轻则偏瘫失语,重则猝死

为及时有效提供诊治,卒中中心在严把防控多重流调、探视陪护、消毒及培训关卡的同时

对危急重症患者做到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据统计,1月22日至今
神经内科三个病区,共收治患者961人次,出院患者993人次,其中危重症患者162人


疫情防控工作不能松,这是为国为民的大义,而急诊救治也不能停,这是一名医生的责任



03

重重


“各位老师,这是一名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肝衰竭、肾功能不全,还有凝血障碍的产妇,我们对其进行了……”

4月23日,油田总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就一名危重症产妇的救治进行了远程会诊

这是继总院联合重症医学科、产科、消化内科、新生儿监护室、血液科、输血科等多科会诊后,在救治方案上进行的又一次尝试

总院举全院之力,为这名产妇的生命助力加油

在油城,重症救治领域,一直处于领头地位的油田总医院

疫情防控期间,举全科之力,派遣出32名医护精英,前去支援定点医院,为新冠重症患者保驾护航

在后方,以胸心外科张振才主任医师为首的“外援”,经过层层培训学习,接管重症监护室,担起了重症患者救治的重担


据统计,1月至今,重症医学科共收治新入院患者130人,出院患者122人,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


不管是新兵,还是老将,就像他们承诺的那样重症救治一刻一秒都不能停!



“你好,这是今天宝宝的照片,孩子一切都好,你们放心。”

“宝宝很坚强,已经成功闯过了感染关,胜利就在眼前,爸爸妈妈也要坚强啊!”

疫情防控期间, 油田总医院新生儿科实行拒绝探视制度

患儿家属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


新生儿科

短短数月,新生儿科共收治新生儿115人,出院126人,床位使用率72.97%
严重窒息、肺出血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心脏病……是这里大部分患儿的一道道致命考验,

他们其中,最小的仅有26周


,该科救治的患儿中,体重最小的,仅有0.84千克,不到两斤,也就成人手掌大小

据悉,该患儿的成功救治,刷新了新生儿科在新生儿重症救治上的战绩,也创下了大庆市有史以来抢救早产儿的最低胎龄及最小出生体重记录



04

难难


每周2-3次不间断的血液净化,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之源

“就算天上下刀子”这透析也必须坚持

疫情防控期间也不能例外

为了这群免疫力低、抵抗力差、基础病多的特殊患者

油田总医院血液透析室在做好排查、流调等基础工作的同时,在确保透析质量下,减少床位,为满足患者需求,拉长工作时间……

对有透析需要且有发热症状的住院患者,实行分时段单独加透

1月22日至今,科室平均保持60人/天的透析人数,床位使用率接近120%。不完全统计,其承担了全市近八成透析患者的危急重症抢救及并发症处理。


完成内科急诊床旁血液净化230例,完成门诊及住院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及修补术37例,深静脉置管92例


在疫情防控期间,血液透析室为油城透析患者的生命,开通了毫无阻碍的高速路



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

兄弟医院病房被临时征用,床位数骤减,又一批患者前来求治

不完全统计,全市约有80%的肿瘤患者,聚集在总院

化疗、靶向、内分泌、免疫……

必须定时治疗的需求,加之大量患者的到来

为疫情防控期间的病房管理带来极大挑战

从大年初二至今,肿瘤科共出院患者2334余人日门诊量平均160余

在严格筛查和流调的基础上推行“日间化疗”新模式,即门诊完成各项生化指标,隔日直接化疗,并尽量一天内完成治疗,这使得患者的住院天数从4.6天,降至1.5天,最大程度减少了聚集风险


暖心又负责的肿瘤科,用行动赢得信赖和尊重



作为我市唯一拥有ECMO设备且技术成熟的医院

麻手科3名医生、1名护士,不畏风险奔赴定点医院隔离病房

成功为一例危重症患者实施ECMO技术


哪里能暂停工作,麻手科的时间是不能停的

对于麻手科医护来说,本土才是防疫主战场

入-汇聚密集,出-外流分散

这样的感染防控难度之大,责任之重,重于泰山

为保证“新冠”或“疑似新冠”患者能及时得到救治

准确掌握每一名进入手术平台工作的人员健康档案

手术室外推行家属零等候

成立专项筛查小组开展“三道防线双流调”

……

层层关卡,为防疫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增加砝码



1月22日至今
麻手科完成各类手术1742例,其中,

急诊手术789例

择期手术953例

重症患者127例

外出抢救插管120例

深静脉穿刺46例


这并不仅仅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其背后,是麻手人无怨无悔的坚守
更是其“永不停歇”的承诺的最直观体现



没有谁,生而勇敢

没有谁,疫情蔓延时

必须冲锋在前

他们有血、有肉、有家、有顾虑

然而,披上逆行的白衣

有情、有义、有国、有担当

就像他们说的一样

冲锋在抗疫一线的是英雄、是榜样

驻守后方抢救危重症的同样值得尊重和敬仰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

让我们为所有为“生命而战”的人们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