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民国粉喜欢说民国多大师?

民国粉眼中的民国

在网上经常有种论调,吹捧民国多大师,而喜欢说如今没有大师。好像民国是个文化水平极高的时代,其实说起来都是某些民国粉无知的心理在作怪,或者是有心者故意为之。

我们知道从1840的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结束,这段时间被划入中国近代史。这段时期几乎就等同于中国多灾多难的时代。科技、文化、经济、军事大大落后于欧美国家。这段时期军阀混战、列强入侵、人民饥不果腹。不过清政府为了改变现状而发起了洋务运动以图自强、自富。建立了大量的西式学校,并且鼓励学子留学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培养了与科举取士完全不同的新鲜人才类型。进入民国时期,这些人的学业也基本完成。他们的所学也基本在这个时候派上用场。当时的中国扔是90%以上的文盲率,或者说99%,那些人接受新式可谓如璀璨炫目的明珠从众多文盲中脱颖而出。相对于众多的文盲,他们是如此光彩夺人,因此大家完全可以给他们一个大师的称号。然而那个时代的很多大师也仅仅只能在中国国内被称为大师罢了,但是在国际上顶多算三流,甚至是不入流。比如像胡适,大家都评论其缺乏才气,只能研究一些没人研究的《齐名要术》之类的科目,但是他是这一科目唯一的研究者,因此也就是这一科目的老大,也就是这一科目的大师!而当时像《齐民要术》这样缺人研究的科目太多,然而在当时高文盲率的年代你能期望那些大师能有多高的造诣呢?这些人之所以被称为大师是得益于当时的高文盲率,这才是民国大师的真实情况。

真实的民国

再看看现代中国,消除文盲的目的早已实现,在这个本科、硕士、博士遍地的时代,谁敢妄自称大师?因为大家的学识几乎都差不多了,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在人群中那样炫目了。中国的论文、专利至少已经是世界的前两名。每一个科目都有成千上万人在研究,不存在冷门科目,这时谁还敢妄自称大师?如果把那些民国的大师放到现在,随随便便一个博士生在专业造诣上可以秒杀民国那些所谓的“大师”全部捆绑起来的学识。

胡适

民国粉在思考问题时往往有很多逻辑上的缺陷,他们没有对照和控制变量的科学逻辑,不存在在横向和纵向对比的的严谨精神。根据自己的喜好张口就来。也许他们是故意的。当然还有很多民国粉的奇葩言论,比如民国粉放几张民国上流人物贵妇鲜亮衣服的照片、几个几张民国贵族学校师生幸福笑容的照片就号称民国时候服装更加时尚、民国时代的人民有更高的幸福感。想必大家都被这些民国粉的奇葩思维方式雷到无语。民国时期军阀混战、上顿不接下顿、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路有饿殍是那时候的普遍现象。你很难想象军阀割据、外敌入侵、科技水平落后、经济文化水平低下的民国时代人民会有多少幸福感!

不管在何时,总会有人认为自己所处的时代是最差的时代,总觉得如果自己身处乱世自己必能有一番作为、必能成为乱世英雄,是当今太平的年代埋没了自己。然而你看不到的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成就这些英雄光环的是成千上万的小人物的牺牲,你更有可能成为的是最先丧命的无名小卒!

所以说民国粉跟部分“公知”是同样的心态,总向往自己没有去过的地方、没有处过的时代,也许不曾拥有的东西、不曾到达的地方在他们心中才是最美好的,而那些未曾触及的东西他们只会记住那哪怕只占千分之一的所谓“美好”,而忽视那千分之九九九的黑暗。而忽视自己所拥的一切,这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综上所述,民国粉之所以这样吹捧民国也就两个原因,一个部分人是真无知,一部分人是居心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