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马头琴的前世今生

“从日出方向过来的

以草为食的你

血肉之躯的我

我撇开你怎能行动

你离开我如何生存。”

在《江格尔》这部蒙古族史诗里,旋风塔布噶对自己的坐骑说。

蒙古族文化中,马是草原人们亲密的伙伴、家人和战友。蒙古族人把马头刻在他们最心爱的乐器上,制成了“马头琴”。

在草原上,人们用马头琴和世界对话;在世界上,人们沿着马头琴,返回13世纪,倾听蓝天白云,倾听人间情话,也倾听真实的自己。

马头琴,走过千年的音轨,它的前世和今生,如同一部民族改革开放史,徐徐展开。

马头琴,前生是龙头胡琴

成吉思汗9岁在山林打鸟时,听到乐音响起,亲切悠扬,这是火必思的曲子。

等他的孙子忽必烈继位时,火必思息音,胡琴流行民间。马可波罗访华时,见其形听其声,并将这种“二弦琴”记入《马可波罗游记》中,广而告之。

关于胡琴,《元史》卷《礼乐志》也有记载:

"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为马尾。"

然而,就如元上都金碧辉煌的“汉宫”内驯养着山羊麋鹿野马雄鹰一样,蒙古族人,对自己民族的图腾有极深的情感粘性,尤其是对帮助元代打天下的生死至交——马儿。

于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后,即蒙古人民共和国革命胜利以后,忠于骏马的蒙古族人抛弃了龙头,换上马头装饰。用当代中国著名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的话说,“这充分体现和完全符合我们蒙古族人民的思想感情。由此,现在国内外都统一称之为马头琴。”(节选齐·宝力高1979年2月23日在《内蒙古日报》发表的《马头琴的起源与发展》一文)

人们越来越发现,马头琴的音色深厚、遥远,能说草原的故事。呼啸的狂风,放牧的午后,奔腾的马蹄,云际的回响,都能被它一一道来,沁入心扉。它只要一响起,草原人内心的难捱便会减轻,让大家凝心聚力,共同面对。

马头琴,从草原,走向世界

2005年8月16日,马头琴的乐音穿过草原,第一次响彻在世界著名的音乐厅——金色维也纳大厅里。过去,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父子都曾在此度过多年音乐生涯。

将马头琴带向国际的,是成吉思汗后裔齐·宝力高。他以马头琴艺术大师的身份率“齐·宝力高野马马头琴乐团”来到这里,世界因此领略了蒙古草原独特的音乐魅力。

金色维也纳大厅响起马头琴的乐音

金色维也纳大厅响起马头琴的乐音

金色维也纳大厅响起马头琴的乐音

“马头琴是世界上唯一有脑袋的乐器,它有了脑袋就有了五脏,有了五脏,它就有了灵魂,有了灵魂,它就是神的乐器。所以,马头琴是五脏六腑独有的,很多年跟它拉了以后,我也变成了它,它也变成了我”。齐·宝力高后来接受采访时说。

他完成了先祖成吉思汗未了的心愿——用一把马头琴征服了欧洲。这来自草原上石破天惊的回响,令听到的人们振聋发聩。

马头琴不断远行的同时,也从没有停止过创新。《马头琴:与世界新的对话》中讲:“从羊肚蒙制,到羊皮蒙制,再到蟒皮蒙制,马头琴的制作已经有了三个质的飞跃”。60年代时,因为毛主席一句“能不能改进一下,走进音乐大堂”,张纯华大师和齐·宝力高费尽心思,终于将马头琴进行了变革。蒙面由皮改木,琴杆由直改成有弯度,琴弓由马头改为金属丝再到尼龙丝,音质和音域大为改观,可独奏、合奏、伴奏、重奏、协奏,与交响乐团同台演出。

齐·宝力高和张纯华

此时,马头琴再不是蒙古族乐器中独旅的游牧诗人,而成了国际交响乐原野上的壮年。

就在10天前,即3月11日下午,中国·乌审马头琴交响乐团弦乐组与法国尼斯和谐乐团,在尼斯港口圣母堂联合上演了一场音乐会,为尼斯人献上了一场中、西文化融合的音乐盛会,被当地人称为“意外之喜”。尼斯市长安德勒·夏维激动地说:“这是我们第一次欣赏来自中国的民族交响乐,

仿佛地震般震撼”。

马头琴,从古老走向年轻,从民族走向流行

2007年,一个叫“东方神骏”的乐团,横空出世,颠覆了人们对马头琴传统的认知。

他们站着弹琴,将奔放的情感展现得更淋漓尽致;

他们中不仅有粗犷的蒙古汉子,还有温婉柔和的姑娘;

他们不仅可以拉琴,还能唱歌跳舞;

他们不仅能演奏草原上悠扬传统的音乐,还将西洋流行、摇滚、Soul music、交响乐等音乐风格融合其中,带给观众心灵极大震撼。

有人说“这是原生态与新生态的完美结合”,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他们贡献出了不一样的马头琴,他们创造了蒙古民族乐器的加法,他们让马头琴穿越了时代,拥有了无限可能的基因。

2013年2月12日至28日,他们出访埃及、肯尼亚、南非、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分别在开罗、内罗毕、约翰内斯堡、哈博罗内、温得和克等地开展慰问海外侨胞公益演出和文化交流活动。

2015年,团长香丹荣获世界英才十大风云人物

马头琴,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是历史的,也是,未来的。

从古至今,马头琴的变迁同步着内蒙古的变迁。

马头琴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的涵义在进化,但琴声里藏着的民族精魂不变;

同飞驰的骏马一样,马头琴和内蒙古人民向前的脚步也将永不止歇。

最后,再听一遍马头琴演奏的迈克尔·杰克逊的名曲《Beat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