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认识衰老、了解衰老才能延缓衰老

人类要想实现长寿,度百岁而去,必须揭示衰老之谜,全面深刻的认识衰老,找出衰老的根本原因,实现延缓衰老的目标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衰老是一个动态过程,医学又称为老化,他和老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划分的新标准:44岁以下为青年,45岁~59岁为中年,60岁~74岁为准老年(或称老年前期),75岁~89岁为老年,90岁以上为长寿。显然,“ 老年” 指的是人生中的一个年龄阶段,国外这个阶段是60岁以后才进入初老年期,75岁为老年期,90岁为长寿。而我国一般认为50岁~65岁为老年初期,65岁以上为老年阶段,80岁以上为高龄。而衰老则指的是人体各器官组织功能普遍的、逐渐的降低过程,是人生中的动态过程。他可因个体不同以及同一个体中器官和组织的不同,在发生速度和表现程度上也有所不同,并不完全受年龄的限制,只不过在进入“老年” 这个阶段前后,衰老的变化更趋明显,更具“表面化” 而已。

随着年龄的增大,由于多种原因作用结果,使人的心理状态、生理状态、生理功能及其反映这些状态和功能的各种生理活动指标都会发生变化,其功能逐渐下降,衰老也就逐渐显现出来。

从生理角度来说,衰老是由新陈代谢衰退而引起的。新陈代谢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人在童年、青年时期,机体从外界吸取生活必需的物质,除用以支付生理活动所需能量外,将剩余部分用以合成组织器官成分,并加以储存,使机体能得到生长、发育。人至中年以后,随着年龄的继续增长,摄入的物质逐渐少于利用和消耗的物质,也就是分解代谢超过合成代谢,新陈代谢进入衰退状态,各器官生理功能开始降低,衰老便开始出现。

科学家研究衰老的理论根据概括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定时死亡钟” 理论,认为人体内有决定寿命的遗传基因,类似一种“定时钟”,衰老死亡过程按一定时序推进,时间一到,生命即终止。另一种是“差错折寿” 理论,由于遗传错步和外来损害导致机体死亡。

这两种“预定寿限” 和“磨损折寿” 的观点,都有某些依据。几乎所有生物体,从蝴蝶(12周)、狗(15年)、虎(40年)到人(122年),从基因角度看,都存在衰老死亡的最大值。

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来看,尚可以说明上述两种观点,研究表明皮肤蛋白质随时间而损坏(定时损坏),同时他又受到阳光紫外线的损害(外界伤害)。对人来说,随着时间流逝,机体逐渐老化,年过30岁性激素水平下降,免疫功能逐渐降低,肌肉开始萎缩,关节逐渐僵硬,牙齿松动,皮肤松弛。

衰老问题十分复杂,引起衰老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现今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科学结论。但已提出几种学说,其中有一种学说认为,导致衰老的内在物质基础是核酸。而实际上衰老应该是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因素(包括氧自由基、激素水平、免疫系统、环境损害及疾病等)的综合作用而引起的代谢失调,以及由于代谢失调而引起的生理功能减退和紊乱。

如果我们正确认知衰老,注意调节,就可推迟衰老的进程,那么,我们的寿命则可大大延长。解放前,国人平均寿命35岁,而今天国人寿命平均70岁,说明各种因素的有利变化,会促进人的健康长寿。

有关衰老的几种论述

一、基因程控学说

基因程控学说又称程序衰老学说,这一学说认为,衰老同发育、生长和成熟等相似,也是一种受到某种或某些遗传基因的控制,按顺序表达出来的生命现象。支持这一学说的论据:

1﹒每种动物都有各自大致相同的最高寿命。如:人在100岁~150岁间、龟约200年以上。

2﹒长寿者多有家族长寿史。有人对北京近300名90岁以上长寿老人调查,有家族长寿史者占71.6%。

3﹒人类生长、发育、成熟和衰老是按照一个准确的时间顺序进行。如:女子14岁左右来月经,49岁左右月经停止。

4﹒医学上有一种早老症的疾病,患儿从6个月~12个月开始生长变得很慢,皮下脂肪少、长到6岁时外观十分苍老,出现白发、老年斑、动脉硬化、骨质疏松。此病被认为是由突变的基因引起的。

这些都提示衰老是人生历程中的必然过程,而且是受体内某个或某些基因(可能是遗传基因)控制的。


二、免疫功能减退学说

医学专家1976年提出免疫与衰老有关系。他们认为免疫功能状态与衰老是密切相关。

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免疫机能减退,导致体内一些器官组织的病症,如:肿瘤、冠心病、动脉硬化,感染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加剧了机体组织细胞和器官系统的衰老过程。阻止或逆转免疫功能的衰竭,可以延缓衰老的进程。

三、必需微量元素缺失

人体内所含各种元素对人的健康长寿有极为重要的关系,除碳、氢、氧、氮、钠、钾、氯、磷、钙、镁等元素外,还有铁、锰、铬、锌、铜、钼、氟、碘、钴、硒十种经科学研究证明为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这就是必需微量元素。

这些微量元素大部分为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酶系统和蛋白质系统的成分,对核酸、激素、细胞膜等起着稳定或激活作用。

其中一些必需微量元素,随着年龄增长,由于机体对微量元素摄取能力的减退,体内的含量减少。有人研究,凡是长寿老人,其体内有一个优越的微量元素谱,必需的微量元素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其中体内硒、锰、锌、铁等微量元素较正常健康人含量要高。人到中年,特别是50岁~60岁年龄段,人体内常量元素镁和微量元素锌、锰、铁等减少到最低点,身体也最弱,最易患病、衰老和死亡。如癌症、心血管病、糖尿病、性功能减退和机体免疫功能降低都与缺锌、缺硒、缺镁等元素有关。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适当补充必需微量元素,对健康长寿有利。

四、自由基学说

自由基又称游离基,确切说是氧自由基,是体内氧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易与核酸蛋白质和脂肪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和过氧化物,因机体随年龄增长,人体防御体系的功能减弱,不能完全清除自由基,多余的自由基就会在细胞内积累并扩散到细胞外,使细胞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产生过氧化脂质,后者是脂褐素的主要来源,沉积在脑、心肌内,如果沉积在皮下就是通常所说的老年斑,他还可影响遗传物质DNA 和一些酶的活性,导致机体衰老。

因而认为,衰老是由于细胞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自由基损伤的结果。


五、酶类活性变化学说

据研究,体内抗氧化酶是与衰老密切相关的。

人体衰老过程中,体内的抗氧化酶也发生显著变化。SOD 活性随增龄而下降,正常人红细胞SOD50岁开始下降,60岁时非常明显,抗氧化酶活性的下降,导致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的减弱和自由基对机体损伤的增加,从而加速衰老的进程。

另一与衰老有关的酶是单胺氧化酶(MA O),参与单胺类物质的代谢。MAO 有A、B 两型。B 型存在于大脑皮层、丘脑、下丘脑、海马、黑质以及肝脏、心脏等组织中,与衰老关系较密切。其活性随年龄增加而上升。而M AO‐B 活性上升很可能是老年人脑内单胺类物质减少的重要原因。随着衰老的开始,人脑细胞逐渐被增生的胶质细胞所替代。而MAO‐B 主要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中,其活性的上升显然是由于胶质细胞的增生。现知衰老与神经的单胺类质不足有关。

六、激素学说

激素与衰老也有密切关系。人体在成长和衰老过程中,由于激素分泌与功能的下降,逐渐呈现衰老现象。如:男性随年龄增加,雄激素的分泌逐渐减少,引起性功能减退。女性在更年期,雌激素分泌的变化,引起女性生理和精神上的种种变化,人体逐渐衰老。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作为中枢免疫器官的胸腺逐渐萎缩,胸腺分泌减少,中年以后,血中胸腺激素难以检测出,机体免疫功能明显下降,身体逐渐趋向衰老。应用胸腺激素提高人体T 细胞免疫功能,可延缓某些老年病的发生和发展。

七、整体衰老学说

湖南学者蒋松柏提出的“整体衰老” 新说,在延缓衰老科学研讨会上又引起人们的注意。

他通过数千次动物实验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受试验动物的衰老逆转并突破动物的自然寿命极限,使寿命延长。他从整体、细胞、分子三个层次上提出衰老产生的“假说”,其中包括:生命新陈代谢发生“不可逆” 的衰减现象是从整体上同时发生的;“ 再生性细胞” 和生殖细胞基数减少;蛋白质合成与核酸合成之间不能平衡,分化过速。他找到了调节蛋白质类和核酸类合成速率的相关物质,成功地阻止了“再生性细胞” 的分化。因而,他认为衰老是有因可循的生物学现象,而不是不可逾越的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