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将朱棣庙号改为"成祖",看似尊敬,实则包藏祸心

一部《中国历朝通俗演义》,讲述人间百态!

不少人都以为,在封建时期,皇帝高高在上,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所以当皇帝的人,应该没有什么烦心事才对。

事实恰恰相反,越是位高权重的人,身上担负的担子越重,心思越深沉,压力越大。

作为皇帝,他们受万人敬仰,但同样,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受世人关注。

为了给百姓留有一个好印象,让众人爱戴自己、拥护自己,让江山更稳定,皇帝们都想要为自己树立一个好形象,都想要在历史的史书上留有一个光辉的形象。

但是,在历史上出现的几百位皇帝中,有很多皇帝都是经过了一番厮杀,以一些违背常理的黑暗手段登上皇位的。也就是说,不少皇帝都不是名正言顺的继任大统。

他们这样的行为,自然会引来很多人的批判,这对自己的形象也有很大影响。

为了挽回自己的形象,皇帝们通常会做很多事情,最常见的就是改先帝的庙号。

或许有人会说,一个庙号而已,改了就改了,能有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可大了!要知道,古人们对名字、称号、字号、庙号等,都非常的看重,因为这些称号都有着独特的意义,象征着某些东西。

因此,一旦改了称号,就意味着,某些意义被篡改了,这位皇帝在百姓心中的形象也会因此而有所改变。

这一招很多皇帝都用过,说明它很实用,也很必要。

《中国历朝通俗演义》记载:当年嘉靖皇帝就改动了朱棣的庙号,他将朱棣太宗的称号,直接上升为了成祖,这样的改动,看似是他对朱棣赞扬和尊敬,实际上,他这是推朱棣去当挡箭牌,让自己的名声更好听一点,所以他这一招,实则是包藏祸心。

01

庙号的意义

从商朝开始,庙号就已经存在,那时候,凡是对国家有大功劳的先王,都值得被子孙永远纪念,后代子孙便为他们追加庙号,表示要永远立庙祭奠的意思。

商朝灭亡之后,庙号制度也随之消失,直到汉朝时期,庙号制度才再次被启用,之后两千多年里,这种制度也一直存在着。

一般来说,庙号是具有着褒贬意义的。

《中国历朝通俗演义》记载:被称为太祖、高祖这类的皇帝,通常拥有着开国立业的大功劳;

太宗,指的是将先帝传承下来的江山发扬光大的皇帝;

世祖、圣祖、成祖,指的是重新打天下的皇帝;

世宗,则是对守成令主的称赞,但有时候它也指世系传承发生了转变的皇帝;

仁宗、孝宗、睿宗,指的是比较仁爱孝顺的君王;

圣宗,指的是中兴之主;

哲宗、兴宗、成宗、显宗,指的是守成的君主;

肃宗,指有富强国家之心,却没有成功的君王;

宪宗、宣宗、景宗,在位期间有功过功劳也有过过错的君主;

宁宗,比较软弱无能的君主;

德宗,曾经遭遇过战乱,被迫出逃过的君主;

高宗,在位期间,让王朝由昌盛转为衰败的皇帝;

玄宗、真宗、理宗、道宗,喜好玄学的君王;

文宗,文弱无能的皇帝;

武宗,崇尚武力的皇帝;

度宗、定宗、顺宗,在位没有多长时间的过度君主,对天下没做什么贡献;

穆宗、光宗,在位时间短,且没有做出什么贡献的君主;

惠宗,治国无方的君主;

僖宗,昏庸无能的君主;

哀宗、思宗,亡国之君。

02

包藏祸心

了解了庙号指代的意义以后,就不难理解嘉靖皇帝为朱棣改庙号的用意了。

朱棣原本的庙号是太宗,但后来被嘉靖皇帝改成了"成祖",这不就是暗指朱棣是重新打天下的皇帝吗?

据《历朝通俗演义》记载:朱棣要是泉下有知的话,估计一口老血都要吐出来。

朱棣毕竟也是一个好面子的人,他当年从自己侄子手上夺了皇位,本就招人诟病。他不希望留有这个污点,故而想尽办法力争自己皇位的合理性,为此,他死后让后人为他立庙号为"太宗"。

通过这个庙号,他想告诉世人,他是继承先帝传承的江山,并且将王朝发扬光大的君主。

结果,嘉靖皇帝上位以后,直接给他改庙号,虽说从称号上看,是尊称于他,但实际上,这是将他的遮羞布给扯下来了,朱棣要是泉下有知,自然会不高兴。

那么,嘉靖皇帝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他的目的很简单,想将朱棣变成自己的挡箭牌。

其实,嘉靖皇帝比大多数皇帝更加的自私自利。他不算是嫡系皇帝,而是旁支皇帝。

当年正德皇帝没有子嗣,便只能从旁系中找一个孩子继承皇位,嘉靖皇帝幸运地入了他的眼,最终登上了皇位。

由于他并不是正德皇帝的亲儿子,所以他坐上皇位以后,觉得心里始终有个疙瘩,认为在别人眼中,他是一个凭运气上位的皇帝。

这自然让他不满,因此,他也想为自己找一个合适的遮羞布。

于是,他改了朱棣的庙号和谥号,一来,可以借此机会让他的亲爹进太庙,从而让他的继位变得更加的名正言顺一些。二来,他也想借此机会向天下传递一种信息:大明朝的天下,是老朱家的天下,并不是哪一位皇帝一脉独占,只要是朱家的后代,都是有机会继承皇位的,朱棣当年能够继任皇位,他自然也能够继任皇位。


所以说,嘉靖皇帝将朱棣拖下水的目的,还是想为自己拉个同伴,为自己树个挡箭牌。

至于他这一个举动,会不会让朱棣备受世人争议?这可不在他考虑范围内,他在意的只有自己。

不得不说,嘉靖帝果然是一位心思深沉的利己主义者,为了让自己的名声变得更好听,他不惜打扰先祖的安宁,毁掉已经入土百年的老祖的名声。

看历史远比看小说更为有趣,因为历史就是一个有着无尽谜题的长卷,更何况还可以从中学到许多的知识。
有读者问我有什么能够一套书读懂中国史的,我一般都推荐他买蔡东藩写的《历朝通俗演义》。
这套书,从秦朝到民国2000余年历史,蔡东藩以正史为经、轶闻为纬,用《三国演义》式的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写成了这套中国最完整的历史小说。
大家要想通盘了解中国的历史,这套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史书太沉闷,不容易读,别的演义又虚构太多,蔡先生的这套书是史实重于演义,大事都是遵循正史的。
读了这套书,什么乱编的历史剧,或者朋友乱侃历史,你一听就能判断出来。
读者评论:蔡东藩正八经的科举出身,这个底蕴就更没法比了。它名为演义,实为正史。除了一些叙述上采用虚构人物对话,其余全都有据可依。即使是虚构或者来自野史的内容,作者自己的批注里也明确标明了出处。


团购价是165,价格全网最低。
想一口气读完中国历史故事的,点下面的看一看参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