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枝山身为“四大才子”之一,科举仕途坎坷,七次会试都无缘进士

祝枝山本名叫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字希哲,今江苏吴县人,明代著名书法家。他因长像奇特,从而自嘲丑陋,又因他的右手上有枝生手指,故而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祝枝山与唐伯虎是莫逆之交

唐伯虎与祝枝山是莫逆之交,两人来往密切,不是兄弟胜似兄弟,他们上门的时候不需要通报,临走时也同样不需要相送。有一次祝枝山去唐伯虎的书斋玩,一进门就要品茶猜谜。

唐伯虎望着祝枝山笑着说:“我正好有4个字谜,你要是猜不出来恕不接待!”说完给祝枝山出了谜面:“言对青山青又青,两人土上说原因;三人牵牛缺只角,草木之中有一人。”


没过一会,祝枝山就对唐伯虎说你这个谜也太容易了,他说出了谜底后,就大大咧咧地坐下,对唐伯虎说:“给我倒茶来吧!”这里卖个关子,有知道谜底的朋友请评论区留言。

祝枝山身为“吴中四才子”是个有学问之人,但他的仕途却坎坷

祝枝山出生在山西太原,其祖父祝颢是时任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因为出生在官宦之家,从小祝枝山就受到了非常良好的文化熏陶,在他4岁时就开始临贴学习书法,不久就可以写大字。


几年后祝枝山又开始学习作诗写文,后来的祝枝山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如此博学多才之人却在科举仕途上坎坷一生,难有大的作为,实在是令人惋惜。

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19岁的祝允明就考中秀才,如此年轻就考中秀才本以为在仕途上会一帆风顺。之后他开始力攻古文,同年7月他的长子祝续出生。此后他经过五次参加乡试,才于明弘治五年(1492)中举,成为一名举人,此时他已经32岁了。


祝枝山成为举人后。还参加过7次会试,但都是名落深山。每一次会试的出局都可以说是对他打击一次,特别是连他的长子在中进士后,对他的打击更大。正德九年(1514年),祝枝山第7会试不中就断了科举入仕的念头。

祝枝山放弃科举之后,就以举人选官,在1514年,被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到了1522年,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所以被世人称之为“祝京兆”,后因升迁无望,不久后就称病还乡。


结束语 :

祝枝山和唐伯虎并称为“吴中四才子”,可见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但他却被古代的科举所难,在仕途上毫无建树,实在是让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