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失意,留恋秦楼楚馆,范仲淹劝告他,家境富裕死后却无钱安葬


仕途失意,留恋秦楼楚馆,范仲淹劝告他,家境富裕死后却无钱安葬

古代大部分人读书就是为了做官,一些青史留名的文人,都有做官或者在求官职路上的经历。

宋代词人柳永,他一生都在追求功名,但事与愿违,仕途并没有想的那般好,即便他的作词水平很优秀,依旧仕途不顺。

他家底丰厚,到最后凄凉死去,这些经历也让看的人十分唏嘘。

仕途失意,留恋秦楼楚馆,范仲淹劝告他,家境富裕死后却无钱安葬

柳永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但实际情况有点特殊。父亲柳宜是南唐的降臣,祖父柳景是儒家名家。

从小就跟在哥哥后面去先生那读书,柳永也是有天赋的,尤其在作词方面,年少时在泉州那地方,就有了一定名气。

家中父亲哥哥都做了官,在这样的环境下,柳永对功名也有自己的期待。

早年他在《劝学文》就这样写过:“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表达了他对做官的追求跟向往。

年少就凭借作词而有一定名气,加上没有被社会打击过,柳永对自己有很高的期待,考中举人后,跟着父亲来到了汴京。

仕途失意,留恋秦楼楚馆,范仲淹劝告他,家境富裕死后却无钱安葬


事与愿违,第一次参加科考就是失败,柳永心中气愤,又或许是劝服自己为什么一定要在乎这些功名,所以写了首词《鹤冲天》,其中就这样写道:“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用词来一边认可自己实力,一边又自嘲安慰自己。

不过一次没有考中,也没有关系,重整旗鼓又参加了第二次考试,谁能想到因为这首泄愤的词,被仁宗知道,认为他自负狂妄,可想而知,这次又落榜了。

后来又考了一次,还是同样的结果,接二连三的失利,对柳永来说,也是不小的打击。

失意后,柳永找到了一个情感寄托的地方,就是青楼。

仕途失意,留恋秦楼楚馆,范仲淹劝告他,家境富裕死后却无钱安葬

古代的青楼不仅仅是传统印象中酒色之地,那时候青楼里的妓女,很多卖艺不卖身,弹琴歌唱与吟诗颂词才是他们的业务。

柳永就经常出没在这里,与他们喝酒享乐作词,时间一长,他了解很多妓女的凄惨身世,对他们也抱着同情之情,后来他写的词里,也有很多对他们遭遇的感慨。

在这样一片天地,柳永看到的一些人间世态也是有限的,他的好友范仲淹就这样说过他出生好,没有见到过百姓的疾苦,建议跟他一起出使边塞,就这样,柳永跟着范仲淹一起去了边塞,也在那里,柳永见识到与他以往生活不一样的场景,也写了不少鼓舞士气的词。

其实科考一次次落地,柳永也转移自己注意力,把情感寄托在秦楼楚馆,但依旧没有放弃考试。

仕途失意,留恋秦楼楚馆,范仲淹劝告他,家境富裕死后却无钱安葬

从他26岁一直51岁才考中了进士,做官之后,没有想象中那样顺利,柳永已经开始感受到了疲惫,对官场的疲惫。

早期作词表达对功名的不屑,那不过是自嘲,其实内心还是很渴望这些的,不过在他经历官场之后,倒真的有点质疑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在乎功名。

例如他的《归朝欢》里面就有: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

仕途失意,留恋秦楼楚馆,范仲淹劝告他,家境富裕死后却无钱安葬


柳永这时候想归隐,但现实却不允许。

他家道早已中落,做官也是为了糊口饭吃,现实条件不能够让他自由离职。柳永在仕途上也并不顺利,经常受到排挤,所以做官没有让他经济条件变好,柳永去世后,连办身后事的钱都没有。

他的词作品在历史中有一定的地位,但他现实的经历,却是一部心酸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