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晚期,愛吃甜食,不能怪你只怪基因

時間流逝

再次登錄今日頭條已是幾個月後了,一看我的2018.08.29第一篇發文居然有8000多閱讀量,將近60條評論。對於一個在其他平臺都是個位數的閱讀量的我來說,是驚喜,是不可思議,是後悔當初怎麼就沒有登上來看一看。

我就這麼華麗麗的錯過了第一次和讀者交流的機會。

但是,這幾個月過去了,我的焦慮還是當時的焦慮,孩子讀幼兒園後,放學時間從5點半提到了5點然後到了現在的4點30。上班確實無望,只能在家折騰。

以前全職在家帶孩子沒有時間的時候,我每天四點多就起來了,半個小時的keep運動,然後看書或寫一篇文章。因為特別珍惜時間,所以每一秒都不能也不敢浪費。我以為時間多了,我還會如開掛一般珍惜時間,創造更多價值。然而,我發現,我被拖延症給絆倒了。

孩子上學期間我有9個小時的空閒時間,我完全可以每天安排自己運動一個小時,看兩個小時的書,寫一篇文章,然後還可以悠閒的學兩個小時的英語。

但是,事實是我打開書時我覺得我還些重要社群沒有看於是打開手機,最後即便刷手機刷到要吐也放不下。

辦了一張健身卡後,我先後以等搬家了就去,今天天氣不好不想去,下午一定去等各種理由一直拖拉著沒去過幾次。

學英語的藉口更加好玩,我想著等我認識了一個老外一定學,但是事實是我都很少走出家門。

如果能完全放棄對自我的追尋也罷,我還能安心的看電視劇,看電影,也能圖個快樂。但是我也沒有完全放棄自己,還是打著努力的旗號來安慰自己。只是可惡的拖延症讓我自我懷疑,讓自己情緒煩躁。

我憤怒的喊出口號“我要戒掉拖延症”

於是網上找資料,聽課,看書,我要了解拖延症的來龍去脈,我要打敗這個大怪獸。

還別說,入門了拖延症這門學科後,我先原諒了自己的自責感。

原來我之所以會拖延,是因為人類攜帶了拖延症的基因。

美國神經學保羅.麥克裡恩在上個世紀提出了原始腦和理性腦的概念。他認為人類的大腦分為了原始腦,情緒腦和理性腦的三個層面。

原始腦+理性腦

動物腦在進化早期就形成了,顧名思義,動物腦就是為了活著。餓了吃,困了睡,任務只有一個生存並且繁衍。為什麼愛吃甜食,因為進化早期物質匱乏,吃甜食能更多的保存能量。而現在我們已經不需要甜食來保持能量,這個基因習慣卻保留了下來。

動物腦的特點是及時行樂,及時反饋,做的事情越簡單越好。就像我們看抖音只要我們手指輕輕一碰,我們就能馬上能夠獲得搞笑的視頻,讓我們當時大腦愉悅,所以無數人沉迷抖音“抖音10秒鐘,人間3小時”。

理性腦形成比較晚,代表著人類擁有區別於其他動物的高級功能,比如我們能夠思考,說話,創造力等。

人理性腦就有點不討好,它特點的是能夠理性思考分辨,會決定做一些需要努力很長時間,會面對很多有困難。比如很多人寫作,學會取標題,慢慢蒐集素材,需要持續輸出等。正是因為每一點都有難度,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看到收穫。所以很多人在最開始打著日更千字的口號後,慢慢慢慢就淡忘了這條寫作之路。

我們的腦袋中居然有這兩種頹廢和奮進的兩種大腦存在,難怪我們每天會努力一點,又會拖延很久,這也說明我們的動物腦總是能贏。

在這場較量中,我們總是輕易的妥協,我們總是有無數的藉口,今天就偷懶一天,明天一定看書,還有5天的截稿時間,我先放鬆放鬆把這局遊戲打完。最後就成了該看的書沒看,凌晨12點趕寫出來的方案漏洞百出。我們看似在當時享受了很多愉悅的時間,但是回顧當時的拖延的行為時滿滿的懊惱,後悔

,焦慮,是的,我們並沒有變快樂,只會更自責。

因為動物腦的存在,我們的拖延又分為了兩種:休閒拖延和假裝很忙拖延。

比如我準備看書,但是我拿著手機刷了十分鐘的朋友圈,二十分鐘的微博,三十分鐘的今日頭條等,這就是休閒拖延。而我又準備看書,但是發現桌面需要清理一下,需要下單買一個筆記本等,這看似與看書有關聯,但是根本不是我的任務清單,這就是假裝很忙拖延

總之我想做的事沒有做,我做了的事沒有做好。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到底該怎麼擺脫拖延症呢。

答案分為兩步:快速起步,慢慢前行。

怎麼做才是具體的行動呢?下次繼續分享...

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