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吃什么补血最快?

李辰晓

贫血分为另种,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更多的是缺铁性贫血。女性因为自身的生理原因,贫血的发病率较高。贫血的症状有很多,比如疲乏无力、容易犯困、手脚凉、畏寒怕冷、记忆力减退等等。当然并不是说必须具有以上所有的症状才是贫血。

贫血的时候饮食如何调理,吃点什么比较好?答案是动物性食物。很多人有个错误的观念,在调理缺铁性贫血的时候往往是选择吃红枣来补血,红枣中含有的铁是三价铁,在人体吸收时受到膳食因素的影响较大,吸收率仅为3%左右。

动物性食物中含有的铁元素是二价铁,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血红素铁,吸收不受膳食因素的影响,吸收率在25%左右,是补血的最佳选择。您可以选择吃点猪肝、猪血或者红色的肉类。很多贫血的朋友往往是素食动物,肉类食物吃的较少。您可以多吃点肉馅的饺子,慢慢 适应之后再选择其他的肉类。

如果您对这个问题有好的建议,欢迎您在下方留言评论


王桂真营养师

贫血的分类和原因有多种,因此,贫血吃什么补血最快?需要找出它的病因才能提出有效的办法。

一般人群中就常见的贫血是由于铁缺乏导致的缺铁性贫血,铁缺乏是我国主要的营养缺乏病。《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指出,我国6岁及以上居民贫血率为9.7%,6~11岁儿童贫血率为5.0%,孕妇贫血率为17.2%。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世界范围内贫血人数将达到20亿人,其中有50%的人可以归因于铁缺乏。

对于由于铁缺乏引起的贫血,解决的办法有:

1、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动物性食物如猪肝、瘦肉、动物全血等,不仅含铁丰富,而且吸收利用也好。因此,增加动物性食物的摄入是防治铁缺乏或缺铁性贫血最直接的方法。注意:增加动物性食物的同时会带来能量、蛋白质、脂类过量的问题,因此,一定要适量。


2、食用铁强化食品。铁营养强化食品也是改善铁营养状况的一种有效措施,如铁强化酱油、铁强化面粉等。容易发生铁缺乏的人群,如孕妇、乳母、婴幼儿、老人、消化道疾病患者等,可以选用铁强化食品或服用铁剂。

4、促进铁的吸收利用。常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其中富含的维生素C可以促进膳食中铁的消化吸收。

5、减少影响铁吸收的食物。食物中的草酸盐和植酸盐会影响铁的吸收,茶叶中的鞣酸与咖啡、可可中的多酚类物质也会影响铁的吸收,应避免上述食物与含铁丰富的食物同时食用。


马冠生

贫血分为好几种,首先要确定是哪一类贫血,然后根据贫血的种类来进行食疗。

一般来说,大多数贫血是属于缺铁性贫血。

最佳补铁的食物是肝脏、动物全血,其次是动物红肉(猪肉、牛肉、羊肉的瘦肉类)

有些植物性食物虽然含铁高,但由于吸收率低,所以植物性食物不是补铁的优质来源。

下面来推荐两道补铁菜肴:

一、鸳鸯豆腐

食材:

鸭血200克、豆腐200克、肉末适量、豆瓣酱适量、水淀粉适量、油适量

做法:

将鸭血和豆腐都焯水一下。

锅里加入适量油,放入豆瓣酱、葱姜蒜末炒香,然后加入肉末翻炒。
加入开水再次烧开,加入鸭血和豆腐煮几分钟,然后加入水淀粉勾芡即可。

成品图。

二、洋葱炒猪肝

食材:

猪肝200克、洋葱一个、泡椒适量、淀粉适量、油适量、盐适量

做法:
将猪肝切成片,加入适量淀粉、少许油和盐,抓匀。
将猪肝炒熟出锅待用。
锅里留底油炒泡椒、洋葱。
然后加入炒好的猪肝,翻炒均匀即可。
成品图。

维生素C有助于铁的吸收,平常多吃蔬菜,每天适量水果,日常蔬菜中青红椒是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水果中鲜枣含维生素C很高。比如青椒炒瘦肉其实就是一道不错的补铁食物。猪肝补铁效果非常好,但一定要注意猪肝一次性不宜吃多了,缺铁的一周吃两三次即可,每次建议50克左右(成年人的量)。

如果铁严重缺乏,还可以进行膳食补充剂进行补充。


叶子的小厨

贫血的人要想补血不能操之过急。补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只靠食补来补血,加之人体对微量铁元素的吸收程度有所不同,见效会比较缓慢,但同时能够调养气血,是最温和无害的方法。

轻度、中度贫血较为常见,症状轻,是完全可以通过改善饮食来调理的。

鸡蛋、肉类、红枣、枸杞、牛奶,这些常见的食物都是补铁的好帮手。

缺铁性贫血者通过合理膳食即可在不长的时间内大大减轻缺铁症状。此外,还应该注意,动物性食物比植物性食物更有助于补铁。巨幼细胞贫血则可以通过食用动物肝脏肾脏、胡萝卜、各种绿叶菜来补充叶酸,同时也应该食用富含维生素b12的鱼类、蛤类或直接服用维生素b12。

哺乳期的贫血者还要服用维生素c或富含维c的各种食物,确保自身能够摄取适量、足量的维c,以促进贫血的康复。

贫血患者要注意,要尽量少饮食含有鞣酸的食物,如茶和柿子;因为鞣酸会与铁元素结合沉淀,从而影响人体对铁的吸收利用。冰淇淋之类的冰冷食物和过于粗糙的食物不利于脾胃消化,也要少吃或不吃。

大多情况下,贫血只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所以对于贫血无需过度担心,请放松心情,乐观情绪有助于治愈贫血。切忌乱服保健品。


共享医生网

我们都知道,贫血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多见的,特别是对于女生来说。贫血就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的现象,一般会导致蹲下去两分钟站起来会头晕眼花、嘴唇脸色不红并偏白、有些苍白萎黄指甲、疲倦乏力、睡眠和食欲下降等症状。

目前,缺铁性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如果贫血严重,也会伤害人体健康。在生活中,可以用以下方法以补血,如:

1、多吃含铁高的食物。例如动物内脏、禽肉、鱼肉等,富含血红素铁,由于二价铁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补铁效果要比植物性食物含的非血红素铁好得多,一周可吃两次。其次,豆制品含铁量也较多,肠道的吸收率也较高。

2、多吃高蛋白质食物。在现实生活中,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比较多,常见的有牛奶、鱼类、蛋类、瘦肉、豆类等,这些食物对于蛋白质的补充都有良好的效果。

3、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的吸收。可以服用一些药用的维生素c片和复合维生素,也可以每天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因为果蔬中含有造血不可缺少的原料叶酸。并且,维生素C还能促进人体对铁的吸收,如泥猴桃、鲜橙、柠檬等。

4、服用补铁的药物。如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硫酸亚铁片、富马酸亚铁片或者服用阿胶补血颗粒等补充铁元素,以养血补血调理身体。


家庭医生在线

指周围血液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及(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的病理状态。

因而,在诊断和判别小儿贫血程度时,须参照儿童时期的年龄特点。贫血可按病因分为出血性、溶血性和造血不良性贫血三大类。

在造血不良贫血中因营养素的缺乏,如铁、叶酸、维生素B12等缺乏,引起的贫血称为营养性贫血

贫血的症状有皮肤苍白、疲倦、乏力、头晕、耳鸣、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心悸、气急(活动后更明显)、食欲不振、恶心、腹胀等。

人体的血液中红血球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数值。症状是面色苍白,容易疲劳,并有心跳气短、恶心、头痛、眩晕等。通常也指局部血量减少。

配方:鳝鱼。制法与用法:熟食。备注:本方尤为适用于妇女贫血或老年血虚。配方:紫河车(胎盘)。制法:洗净晒干,焙黄研粉。用法:每服6克,枣汤送下。备注:适于潮热盗汗,肝肾阴虚贫血患者。

配方:龙眼肉10克,莲子15克,糯米60克。

制法:煮粥。

用法:每日早晚食。

配方:乌雄鸡1只,陈皮3克,良姜3克,胡椒6克。

制法:将鸡切块,与后3味一起以葱醋酱炖熟。

用法:连汤带肉分次食。

配方:海带100克,芥兰菜100克。

制法与用法:同煮当菜吃。

配方:当归、黄芪、山楂、神曲、麦芽、陈皮、鸡血藤、生地、枸杞、何首乌、人参、白术、山药各10克,红花、内金各5克,大枣50克。


制法:水煎3次,去渣,浓缩至200毫升,加入蜂蜜50克。

用法:每次10—20毫升,日服3次。

备注:本方适用于营养不食性贫血。


康复汇

我一听就乐了,大枣和红糖确实是没白吃,都补上了,补到体重里去了。我们看看大枣里有多少的碳水化合物,平常吃的是干大枣,大概一个10g。100g的干大枣含碳水化合物61.6g。也就是相当于250g米饭的碳水化合物了。这补的不是血,是糖呀。红糖中95%以上的成分是蔗糖。红糖中的铁含量是2毫克/100克,和大枣相当。不过,健康成年女性,每天需要20毫克的铁。如果要靠大枣或红糖来供应,需要吃1000克,也就是2斤重。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即便吃一半,也会令人严重发胖。

很多女生因为长期节食减肥,或者饮食生活不规律,造成胃肠功能下降,或者是食欲不振,其中铁、锌、蛋白质、B族维生素等造血所必须的营养素供应不足。这时候,医生和营养师所建议的首选“补血”食品,也不是大枣和红糖,而是红色的动物内脏和红色的肉类,同时还会建议补充维生素C。同时充足休息、放松心情,就能恢复正常消化吸收功能,贫血问题自然解决,而脸色也会逐渐变得光润。所以我们想要说的就是肉里的营养十分丰富。

肉类的营养主要是三个方面:

1.提供大量蛋白质

2.提供血红素铁和其他容易吸收的锌、铜、锰、硒等微量元素

3.提供多种维生素B族,包括维生素B12,维生素B12是植物性食品中没有的好东西,缺了它会患贫血,还有神经纤维变性。

四条腿的叫畜肉,也叫红肉。两条腿的叫禽肉,也叫白肉。红色来自于血红素,其中含有铁元素。这些血红素铁,和人体肌肉当中的铁是同一种形式,吃了后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但是素食里的铁吸收率就和红肉差远了。颜色越红含铁量越多。

红肉之所以被说不好,主要是因为其中的脂肪,比如牛羊肉炼出来油在室温下是固态,就证明饱和脂肪比较多。所以更建议是瘦肉。

在蛋白质方面,猪肉的排名是靠后的,比牛羊肉鸡肉低四分之一。如果比瘦肉中的脂肪,猪肉要高两倍以上。含铁量也低于牛羊肉 。

所以想要补血,那一定也要添加蛋白质这个燃料,选择合适食物。并且选择红肉,当然还是瘦肉。重申一下,要靠大枣和红糖补血是不容易,补糖没问题。


张展晖



男性贫血需要补的食物:


1、南瓜

男性要补血不妨多吃南瓜。南瓜中所含的钴是构成维生素B12的重要成分,能帮助血液中的红血球正常运作,此外,南瓜中的锌元素会直接影响成熟红血球功能,铁元素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基本微量元素,这些都是补血所必须的材料。


2、葡萄

葡萄中含有极为丰富的钙,磷,铁等营养元素,以及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是贫血患者的补血佳品。除了新鲜葡萄有补血功效外,食用葡萄干同样可以达到补血效果,甚至葡萄干的效果比新鲜葡萄还要好。


3、荔枝

荔枝性温味甘,含有苹果酸,铁,钙,磷,粗纤维等营养元素,能够改善人体血液循环,滋润肌肤,益气补血,缓解人体贫血状况。但需要注意的是,荔枝保健作用虽多,但易上火,湿热及肝火旺的人不宜多吃。


女性贫血需要补的食物:


1、乌鸡

乌鸡的营养价值远远高于普通鸡,是补虚劳、养身体的滋补品,食用乌鸡可提高生理机能、延缓衰老、强筋健骨。对防治妇女缺铁性贫血、骨质疏松、产后虚弱等有明显功效。


2、阿胶

阿胶性甘味平,有滋阴补血、美容养颜、强身健体等功效。历来被誉为“补血圣药”,主治贫血、月经不调、产后虚弱等症;贫血的女性可以将阿胶、鸡蛋、蜂蜜配合服用,或者将阿胶粉碎成细粉状溶于牛奶中。补血效果更佳。

以上就是对于不同性别,贫血如何补的介绍,男性平时可以吃一些南瓜、葡萄以及荔枝,而女性可以吃一些乌鸡以及阿胶,对于补血有很不错的效果。



医联媒体

贫血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内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的病理状态。贫血的人很容易便会感觉到乏力、筋疲力尽、易怒不安、心情忧郁,容易感到疲劳、头晕目眩、还很容易晕倒。女性因先天原因,比男性更容易贫血。

胡萝卜:含大量维生素B、c,具有很好的补血功效。

面筋:面筋中含有大量铁质,同样也是补血的佳品。

金针菇:含丰富的铁、维生素A、b1、c、蛋白质等。

龙眼肉:除了含丰富的铁质外,还含有维生素a、b和葡萄糖、蔗糖等,益心脾、补血气。对气虚不足、心血亏虚、心悸失眠有疗效。

红枣:红枣有养胃健脾、补血安神,又能滋润心肺、调和营卫、促生津液、通关开窍、助益十二经络。对于贫血、面白、气血不正有很好的调养作用。

猪肝:含有丰富的铁质,很适合患有血虚症或者缺铁性贫血的人,猪肝炒菠菜不仅是一道美食,也是补血的佳品。

乌鸡:乌鸡养阴退虚热。乌鸡汤在补虚损、补气血上有很好的作用。对阳虚、气血两亏者来讲非常适宜。但乌鸡一个月最多吃两次,容易上火者不能长期服用。

红糖:红糖是一种非常有名的补血食品,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瘀,性温,适合怕冷、体质虚寒的人食用。

黑色食物:黑色的食物多有补血的功效,黑色食物入肾,有助于肾藏精纳气。肾藏精,精生髓,髓化血,因此,血的根本也在于肾。所以类似黑芝麻、黑豆一类的食物也有补血的作用。


YHOUSE城市指南

体内血红蛋白合成数量减少,无法运输足够的氧气到大脑,导致大脑供氧不足,就容易引起头晕、气色不好等症状。

那为啥血红蛋白的合成会减少呢?

缺铁。因为,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核心元素。

对于女性这种每月一次大出血的生物来说,缺铁十分常见的。

那么,女性更容易贫血的原因,其实就是缺铁的原因:

1. 摄入少

很多女性即使只有八九十斤,也还是会觉得自己胖,所以,就算馋死了也要拼命告诉自己别吃肉。

可是,肉类中的铁含量是相对较高的,吸收利用率也更好。

况且,别怪维他狗没告诉你们,容易导致发胖的其实是肥肉,肥肉,肥肉!

瘦肉可不背这个锅~

2. 消耗大

为什么这么说?

血红蛋白中的铁,占身体总铁的含量高达60%~75%,每月一次的大出血,无形之中导致女性丢失了大量的铁。

3. 吸收差

这个跟偏素的饮食也有一定的关系。

因为,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多为非血红素铁,就好比皇族在外的私生子。

在普通农户家庭长大的私生子,要想脱离这个家庭当上王子,简直是天方夜谭。

当然,“私生子”非血红素铁也并非一无是处,作为“备胎”,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得着呢。

其实,不管是否贫血,对于女性来说,保证每日摄入充足的铁都至关重要。

不过,这事儿简单,关键还在于一个字:

1. 多吃红色动物性食物

比如红肉、内脏,血豆腐,因为身体对肉类中的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高,而且不太受其它食物的影响。

2. 适量补充红色植物性食物

比如红枣、枸杞、红豆、西瓜,铁含量相对较高,虽然均为非血红素铁,利用率相对较低,只能算是正室太子的“备胎”,但姑且也能当个补铁的「助攻型选手」吧。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18~50岁女性铁摄入量为20mg/日,维他狗制作了一张补铁的食物表,大家赶紧收藏起来吧:

3. 选择铁补充剂

补充剂的优点就在于,一般都明确标明了含量,而且吃着方便,对于多少有点懒癌的女性来说,确实省了不少事儿。

好了,讲了这么多好累,头有点儿晕,维他狗先去吃块牛排补补铁了~

参考文献

[1] 邹尧, 竺晓凡. 缺铁性贫血[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0 (2): 158-160.

[2] 朴建华, 赖建强, 荫士安, 等. 中国居民贫血状况研究[J]. 营养学报, 2005, 4.

[3] 陈瑛, 周冬梅, 陈海娟. 昌吉市育龄妇女贫血状况调查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2): 113-115.

[4] 徐雪琴, 章锋华. 孕妇缺铁性贫血原因调查[J]. 浙江预防医学, 2014, 26(3): 307-308.

[5] 赵晓珍. 从营养和安全的角度看红肉与健康[J]. 中国果菜, 2016, 7: 00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