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半岛东部过去叫登州,这个“登”字有何含义?

对于登州这个称呼,胶东人应该很熟悉。在明清两代的大部分时间里,胶东半岛主要就是登州府和莱州府的地界,其中登州居东,莱州居西。时人通常也以“登莱”作为胶东的代称,比如明代曾设“登莱巡抚”,负责胶东与辽东海防,从南线遏制后金政权的扩张。

言归正传,本文主旨不在讨论军事,而是探索地名含义。登莱两州当中,莱州的“莱”字比较好理解,指的就是古代的莱夷之地;但对于登州的“登”字,不少朋友却感到摸不着头脑,这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在日常生活中,提到“登”这个字,大家联想到的都是“登山”、“攀登”一类的词汇,难道登州的“登”也是这个意思?

胶东半岛东部过去叫登州,这个“登”字有何含义?

想弄清登州的地名含义,就要从登州的建置说起。“登州”这一称谓,始于唐代。据清光绪版《登州府志》记载,“唐武德四年,以牟平、黄置牟州;以文登、观阳置登州。”此后数十年间,登州时设时废,直到唐朝中期才成为定制,延续到后世。在此期间,登州的州治也多次迁移,其中《旧唐书•地理志》就记载有两个地方,“如意元年,以牟平为治所;神龙三年,移州治于蓬莱。”

胶东半岛东部过去叫登州,这个“登”字有何含义?

唐代的州取名,除了承袭前代之外,再就是以州治所在地作为参考,多数为取治所之县名中的一字为州名。比如,唐代的沂州,治所在临沂县;淄州,治所在淄川。而牟平和蓬莱这两个地方的名字,与登字毫不沾边,显然不是登州得名的原因。

继续往上追溯,又回到武德四年登州设立之初。当时登州的州治在哪里?《登州府志》中没有记载,《旧唐书》也忽略未提。而根据学者(于敬民曾撰有《登州之设与治所变迁》一文,论述颇详)研究,治所当在“文登”,所谓登州,即取文登的登字而得名。实际上,唐代登州仅辖四县,分别为蓬莱、黄县、牟平和文登,就算不知道那段历史,从字面来看,也仅有文登的名字看起来跟登州比较相似。

胶东半岛东部过去叫登州,这个“登”字有何含义?

那么,文登的“登”字又有什么含义呢?据清代《文登县志》记载,高齐(北齐)天保四年……置文登县……寰宇记取县界文登山为名。同书又记载,文山在城东北一里,一名文登山(即现在威海文登区的文山公园),召文台在其上,相传秦始皇东巡,召集文人登此山论功诵德因名。按此,文登的“登”字是登山的意思;那登州的含义,应该就是(文人)曾登过山的州,听上去似乎有些幽默,但确实如此。

不过,由于后来登州州治迁到蓬莱,并延续到清末,历经千余年时间。“登州就是蓬莱”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而鲜有人知晓文登的旧事。因此,登州的“登”字如今才会颇令人费解。

胶东半岛东部过去叫登州,这个“登”字有何含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