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笔谈124:败将不追究,“冤大头”赵恒终于“大捷”结束亲征


赵恒亲征出发十天后,大军到达大名府,住下了。再往北,就是一片战乱了,赵恒不敢再以身犯险。他在这里尴尬地等了十余天,日夜盼望着前方捷报传来。

傅潜的龟缩神功

可惜,前方主帅傅潜还是没有动静。

赵恒见没有动静,从大名府派出石保吉、上官正率军前往会合。傅潜的态度仍然是——拒不出战。

在定州,定州都部署(军分区司令)范廷召数次催促主帅傅潜不果后,怒了,他讥讽傅潜说,懦弱如此,还不如一个老太婆!

面对这员老将的侮辱,傅潜不好还口。他也很能容忍,没有任何表示。

副帅张昭允又劝他,傅潜笑答道,敌人势大,我们跟他斗,只不过挫我们的锐气罢了!

见主帅如此言语,将士们无不扼腕。范廷召不管,反正豁出去了,都得罪他了,继续不停地念叨、催促。

傅潜被逼无奈,交给范廷召骑兵八千、步兵二千,命他前往高阳关阻击敌人,自己则答应随后出兵援助。

宋史笔谈124:败将不追究,“冤大头”赵恒终于“大捷”结束亲征

就这样,范廷召出发了。

裴村之战

范廷召比赵恒更了解傅潜,深知傅潜压根靠不住,求人不如求己,自己想办法吧。他派人联络高阳关都部署(军分区司令)、马军都虞候、彰国军节度使康保裔,相约一起出击。

从这角度来看,这已经是傅潜属下的两大行营联合作战了。

等范廷召的部队走到瀛州西南的裴村,两军还未会和时,后军就与契丹前锋遭遇了。一场恶战就此开始。

范廷召见兵力不足,力战之余,第二次派人告知康保裔。

康保裔很有血性,也很慷慨,将精锐挑选了给他,自己则另率人马前往,另命张凝(这也是赵光义藩邸旧人)、李重贵率部负责策应。

康保裔压根没有估计到敌人主力会如此凶猛,所以他分兵一部给了范廷召后,见天色将晚,就打算先休息一晚,明早再一起合兵,出击敌人主力。

就这一晚,误大事了。敌人势大,康保裔划拨的那点兵力,加上范廷召这万把人,根本顶不住,宋军血战不敌,只能后撤了,仓促间都忘记了通报康保裔。

第二天一早,康保裔醒来才发现自己被敌人骑兵重重包围了,而范廷召不知何处去了,张凝、李重贵也没能及时抵达战场。

宋史笔谈124:败将不追究,“冤大头”赵恒终于“大捷”结束亲征

身边的人劝他,逃吧,换了盔甲逃。康保裔大义凛然,这正是我等效死之日,我怎能临阵脱逃?!

大战数十回合,前后两天,兵尽矢穷,康保裔就此阵亡。

等张凝、李重贵赶到时,范廷召已经撤退,康保裔差不多被全歼了。张凝、李重贵势孤被围,只得力战脱逃。

又一个坑人的属下

裴村之战,历经三场血战,契丹大军虽然胜利,但是遭遇的抵抗比较惨烈。战后,契丹大军不再南下,而是再折向东自德、棣州渡过黄河,再劫掠山东的淄、齐州而去。

这本是极好的追击机会。

王荣(也是赵光义府邸旧人)受命领五千骑兵追击敌人,结果他的表现和傅潜相差无几,令人瞠目结舌。

他领着数千兵马,眼睁睁地看着契丹大摇大摆的返程。他的打算是等着敌人渡过界河后再出发,打捞点漏网之鱼,顺便再上报大捷。

过了几天,他估计敌人撤得差不多时,就出发了。

结果发现还有数千契丹军停留在界河南岸。王荣怕了,不敢交战,下令部队不食不休、长途绕道、昼夜兼程地返回,使得近半战马倒毙路旁。

宋史笔谈124:败将不追究,“冤大头”赵恒终于“大捷”结束亲征

皇帝如何赏罚?

在裴村的战况传来之前,赵恒对捷报是望眼欲穿,他在大名进退维谷。眼见春节就要到了,于是,他下诏百官,畅谈边事。

这一下诏,王显再也控制不了朝廷言论了。

钱若水、李宗谔(李昉之子)、梁颢等人纷纷上书,所有言语归结为一句话,就是要赵恒用人得当、赏罚分明。

意外之意,之前赵恒用人不当、赏罚不明。直白点说,就是强烈要求他斩傅潜、削王显权、提拔重用杨延朗、杨嗣等人。

赵恒没见过这种场面,他还犹豫未做决断时,裴村噩耗就传来了。赵恒大惊,他这才意识到傅潜、王显的失误。作为一个登基不久的皇帝,面对先皇的重臣,他也不能再犹豫心软了。

宋史笔谈124:败将不追究,“冤大头”赵恒终于“大捷”结束亲征

赵恒首先命参知政事向敏中分管部分枢密院事务,然后派王继英宣旨,召傅潜和石保吉各率部队奔赴贝冀路行营。

等傅潜不以为意走到冀州时,赵恒再将驻守太原的并代都部署、步军都指挥使高琼,派往定州掌控大军,并命令傅潜赶回大名,下大狱,接受钱若水、冯拯等人的连夜审问。

其实根本不用审问,就知道结果——按律当斩。

面对百官的汹汹议论,赵恒做出了决断——赦免傅潜死罪,削夺官爵,流放房州。

赵恒确实是个重感情的人,对旧人过于宽容心软。对傅潜这种懦弱的败军之帅都能如此处理,所以对王显、王荣就更加包庇了。

赵恒命高琼领兵屯冀州,葛霸为贝冀、高阳关前军行营都部署,王显、王荣分为定州行营正副都部署,王超为镇州行营都部署。

四地重镇用的仍然全是赵光义府邸旧人,包括王显、王荣这两人的过错,赵恒也不打算追究了。

相反,他还把被王荣累死的战马统统加以厚葬。

冤大头终于“体面”地结束了亲征

此次亲征失利,明明是指挥的失误、用人的失误,战后还不吸取教训,仍然如此用人,将个人感情带入国家大事,自己要做冤大头,百官还能说什么?相互糊弄呗。

所幸,他将田绍斌、石保兴、杨嗣、杨延朗、石普等人都升了职,分别守卫邢州、棣州、保州、莫州等地。

再接下来,契丹撤兵返程后,赵恒期盼已久的“大捷”传来了。

范廷召报告,他率部追击契丹三十里,斩首万余级,俘获老幼数千人,并把契丹大军成功赶出境内了。

宋史笔谈124:败将不追究,“冤大头”赵恒终于“大捷”结束亲征

赵恒欣喜异常,即兴做了首诗,歌颂大捷。他压根不去追究捷报的真假。或许,梦想久了,自己就会信以为真。

范廷召在裴村时的责任就一笔勾销吧,还要厚厚的封赏,提拔为殿前都指挥使,好好地宣传。

赵恒的亲征首秀就这样结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