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車提回來,里程錶一般都是多少公里數?

於球球耐摺咧

想到網上汽車論壇的一個帖子。內容大概是某客戶到4S店提車的時候,發現汽車裡程表上有十幾公里的里程,於是堅決要求換一輛車。最後4S店給他拿了一輛里程數為零的車,車主滿意的離開了,而其實是4S店根本沒有一臺里程數為零的車,只是4S店技師用解碼器將里程錶調為零。

一般來說新車行駛的公里數在30以內都是比較正常的,畢竟在運輸的過程中或者是試車,庫房存儲的情況下都會產生一定的里程數。只要在合理範圍內都是正常的,不用那麼在意,因為4S店想調里程錶是非常輕鬆的一件事。

同時想判斷是否是庫存車或者試駕車,生產日期只要是在三個月內的屬於正常,超過三個月就屬於庫存車了。檢查輪胎,輪胎表面會有一些明顯的小毛刺,也叫胎毛。一般這個毛刺在開到50公里以上的時候,就會被磨掉,或者不完整了。同時像駕駛位的踏板,剎車踏板、油門踏板和離合器踏板。還可以看看輪胎內側的剎車盤,如果車子長時間開動,是不可避免的會使用剎車盤的,那裡程數越大,剎車盤磨損後,看起來或者摸起來越光滑。

到4S店提新車,一般里程數不超過25公里都是正常的。

首先,各大主機廠,即,汽車製造廠為了控制成本,新車下線前加註的燃油一般都控制在50公里內。算一算,如果每臺車之前加的油是100公里的油,那麼,每臺車的油錢可節約25元左右,一年只按50萬輛算,那麼每年就可以節省1250萬,這就是一筆鉅款啊。所以,你拿到新車裡程表超過了50公里,那說明你這臺車就有異常情況了,很可能就是非正常下線合格車,經過了返修,返工等。

其次,新車下線後,要經過一系列的調校和路試,合格後最後入車庫等待發運。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路面測試,在起伏路面,扭曲路面,搓衣板路面,鋼筋路面等各種不同的路面上行駛以檢測車輛的動態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有無異響,風噪,漏氣等情況。這種測試路面一般控制在3公里左右。

最後,如果你提的車是入庫後由掛車發運,那麼到4S店后里程一般不超過5公里。如果是要發船運或者火車運輸,那麼就要算上停車庫到港口或火車站的路程,一般不超過15公里。

綜上所述,所有里程數算下來一般控制在25公里內是正常的。且至少得給你預留足25公里的油呀,不然提了車還沒到加油站就沒有,豈不是很尷尬。

假定你曾經買了車,後面就等著到4S店提新車回家。在這個流程中,你需求對新車有一個根底全面的驗車。起首我們先對錶面上進行檢查,看看有什麼明顯的刮痕、掉漆等等,有的話要當場指出,否則等你開回去就沒人擔任了。

其次要記得檢查車門下標識的出廠日期,這關聯到車輛能否庫存車的問題,普通超越半年以上的時間,最好是協商換車,除非4S店在你購置之前就明確告知你這是庫存車,而且提供了較大的優惠幅度,那麼購置庫存車也無可厚非,但條件是4S店有對庫存車進行全面的檢查與保養。

檢查車內功用,比如空調、大燈、收音機都要翻開看看能否正常,摸摸按鍵的做工有無鬆懈感。同時檢查儀表盤的行駛里程,假如里程錶超越30公里的話,最好還是向4S店反映一下,而且要結合輪胎的磨損狀況,由於有些商家會成心把ABS拔了以便不會添加里程數,因而檢查輪胎的胎毛和磨損是最直觀的辦法。

在檢查完新車看得見的部分之後,最好留出一點時間去試駕體驗新車,哪怕短距離兜兜圈也行,目標是為了感知動力功能和轉向操控等等能否正常。最後,別忘了要跟4S店核對完全隨車證件,像購車發票、車輛合格證、運用說明書都是十分緊張的文件,一旦丟失脫漏,會導致新車無法上牌上路的狀況,實在得失相稱。

當順遂提完車回家時,我們還要思索新車買回來之後要做些什麼?起首最緊迫的就是除異味,大部分新車都或多或少都存在異味,除了在車內放置活性炭,有條件還可以為本人愛車買一個空氣淨化器,可以有效改善車內的空氣質量。

其次還可以在網上購置行車記載儀,關於新手來說很有必要,很多突發狀況和碰瓷往往會讓你有時有理說不清,裝個行車記載儀最最少能保障本人的合法權柄,可以提供完整的事變經過,總之作用十分大,這點小錢就不要省了。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實用的汽車配件和加裝項目,做不做就要取決於各位的需求,比如倒車雷達、防爆膜、底盤裝甲等,這裡就不做一一引見。值得一提的是,新車的磨合期終究應該做?雖說現在汽車的工藝與技術比以前先進了很多,但本質上關於新車磨合期的說法依然是成立的。

最威望的辦法就是參考新車的用戶說明書,裡面細緻記載了磨合期的留意事變,新車的磨合期固然緊張,但的確只要按照大多數人正常的駕駛方式即可。

1 車出廠後,火車運送到當地,當地用板車拉到4兒子店。這樣的車應該公里數小於15

2 車出廠後,火車運送到當地,當地僱人把車從貨場開到4兒子店,這樣的車應該公里數小於50

這兩種情況都屬於正常,當然還有第三種,異地接車開回當地。這種情況一般只存在於當地沒有此車4兒子店且是屬於進口車。很多高檔次的車板車都不願意單獨拉一趟,因為板車運車都是裝滿的。


高速警事

這位朋友聰明嗎?其實不然,按照常規來說我們根本買不到一輛里程數為零的車。先不說廠商在車輛出廠前的測試、磨缸,就是車輛在運輸中、4S店入庫、售前PDI等等他們總不可能抬著車做吧。車輪一滾里程數就開始往上走,所以想要買到里程數為零的車根本不可能。

最後說一下如何鑑別新車,其實大家可能看到很多網上報道說4S店以舊車當新車銷售,這其實真的只是相對極端的例子,大多數4S店做賣車還是比較老實的,如果真的不放心的話,可以通過合格證、銘牌等進行參考,這樣比較科學。


汽車觀察家

到4S店提新車,一般里程數不超過25公里都是正常的。

首先,各大主機廠,即,汽車製造廠為了控制成本,新車下線前加註的燃油一般都控制在50公里內。算一算,如果每臺車之前加的油是100公里的油,那麼,每臺車的油錢可節約25元左右,一年只按50萬輛算,那麼每年就可以節省1250萬,這就是一筆鉅款啊。所以,你拿到新車裡程表超過了50公里,那說明你這臺車就有異常情況了,很可能就是非正常下線合格車,經過了返修,返工等。

其次,新車下線後,要經過一系列的調校和路試,合格後最後入車庫等待發運。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路面測試,在起伏路面,扭曲路面,搓衣板路面,鋼筋路面等各種不同的路面上行駛以檢測車輛的動態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有無異響,風噪,漏氣等情況。這種測試路面一般控制在3公里左右。

最後,如果你提的車是入庫後由掛車發運,那麼到4S店后里程一般不超過5公里。如果是要發船運或者火車運輸,那麼就要算上停車庫到港口或火車站的路程,一般不超過15公里。

綜上所述,所有里程數算下來一般控制在25公里內是正常的。且至少得給你預留足25公里的油呀,不然提了車還沒到加油站就沒有,豈不是很尷尬。

新車下線後,入庫前,搓衣板路面測試圖


祥光008

很多朋友在買車的時候,可能會非常在意車輛的公里數,覺得如果新車的行駛里程超過20公里,心裡就會非常牴觸,甚至不太願意購買。我曾經去保時捷4S店看車的時候,碰見過消費者與店家的糾紛。因為當時雙方在4S店吵的很激烈,所以在場的人基本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事情大概是這樣的,因為保時捷的大部分車輛都要提前訂車,很少有現車。並且每一輛車的配置幾乎都不一樣,基本都是訂單式銷售。一般4S店會根據不同車型推出幾款選裝包,比如風尚包和運動包。如果您對於選裝包內的配置不滿意,也可以單獨調換。根據您的個人需求,和廠家提供的配置,進行個性化選裝。

當時這位大叔定了一輛卡宴,等了半年終於到了,可是當大叔去4S店準備交全款將車提走的時候,發現車輛的行駛里程已經有30多公里,於是大叔當時就不高興了,認定這輛車是試駕車,並且要求4S店更換車輛。由於大叔選裝了很多配置,所以4S店沒有同意給大叔換車的要求,一直在解釋車輛並沒有試駕過,這30多公里的行駛里程,是因為進口車在報關和運輸所產生的。一來二去溝通不行,雙方就吵了起來。對應此事,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驗和觀點。對於進口車型來說,在報關和運輸途中,車輛會與地面產生接觸,從而會產生一些行駛里程。當一輛車從生產車間裝配完畢之後,只要車輛與地面接觸,車輪發生轉動之後,就會產生行駛里程。一輛從車裝配車間出來,檢測完畢之後,要由人工開上運輸車,也就是我們經常在高速上能看到的那種運輸汽車平板大貨車。
開上平板車之後,會將車輛運送到需要發往其他國家運輸的碼頭,進行出關檢查。檢查車輛的時候,需要將車輛開下平板車。然後再開到需要出關檢測的地方。監測完畢之後,要開上運輸船,運送到其他國家。以國內為例,車輛進入到國內後,還需要進行入關報批和檢查。車輛需要從運輸船上下來之後,開到檢測和報關地點。檢測完畢之後,可以入關後,再次開上平板車,再由平板車負責運輸到相應城市的4S店。去過天津港保稅區的人,都應該見過入關的停車場有多大,能停多少輛車。所以對於進口車來說,新車的行駛里程如果在50公里之內,應該都屬於正常的狀態。如果真是試駕車,光憑公里數您是看不出來的。4S店完全可以用解碼器進入到行車電腦後,將公里數調到零。


巖哥的觀點:對於新車來說,如果公里數是零,反而不正常。合資和國產車一般在30公里內,進口車在50公里內,都屬於正常現象。如果真的遇見公里數很多的,比如100公里以上,建議您多留心,檢查一下車況。

我是巖哥,如果您有關於汽車方面問題,歡迎隨時向我提問,記得關注我!


巖哥侃車

看到這個問題,想到網上汽車論壇的一個帖子。內容大概是某客戶到4S店提車的時候,發現汽車裡程表上有十幾公里的里程,於是堅決要求換一輛車。最後4S店給他拿了一輛里程數為零的車,車主滿意的離開了,而其實是4S店根本沒有一臺里程數為零的車,只是4S店技師用解碼器將里程錶調為零。



一般來說新車行駛的公里數在30以內都是比較正常的,畢竟在運輸的過程中或者是試車,庫房存儲的情況下都會產生一定的里程數。只要在合理範圍內都是正常的,不用那麼在意,因為4S店想調里程錶是非常輕鬆的一件事。




同時想判斷是否是庫存車或者試駕車,生產日期只要是在三個月內的屬於正常,超過三個月就屬於庫存車了。檢查輪胎,輪胎表面會有一些明顯的小毛刺,也叫胎毛。一般這個毛刺在開到50公里以上的時候,就會被磨掉,或者不完整了。同時像駕駛位的踏板,剎車踏板、油門踏板和離合器踏板。還可以看看輪胎內側的剎車盤,如果車子長時間開動,是不可避免的會使用剎車盤的,那裡程數越大,剎車盤磨損後,看起來或者摸起來越光滑。

車友會群主,玩越野,玩飄移,利用休息的時間親自碼字,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回答車主的各類問題,想發私信提問的也可以一對一解答!另外也給車主準備了實用小工具,如輪胎升級計算器、汽車殘值計算器等,關注即可用!


車問診

到年末了,很多懂車的小夥伴預備買車,或許曾經買到了車,但關於新司機來說,初次買車的流程是既高興又盲目標,畢竟買了車交個錢僅僅只是個開始,後面還有一大堆事變等著你處理,因而,當天就來聊聊新司機提新車、用新車該留意些什麼?

假定你曾經買了車,後面就等著到4S店提新車回家。在這個流程中,你需求對新車有一個根底全面的驗車。起首我們先對錶面上進行檢查,看看有什麼明顯的刮痕、掉漆等等,有的話要當場指出,否則等你開回去就沒人擔任了。

其次要記得檢查車門下標識的出廠日期,這關聯到車輛能否庫存車的問題,普通超越半年以上的時間,最好是協商換車,除非4S店在你購置之前就明確告知你這是庫存車,而且提供了較大的優惠幅度,那麼購置庫存車也無可厚非,但條件是4S店有對庫存車進行全面的檢查與保養。

檢查車內功用,比如空調、大燈、收音機都要翻開看看能否正常,摸摸按鍵的做工有無鬆懈感。同時檢查儀表盤的行駛里程,假如里程錶超越30公里的話,最好還是向4S店反映一下,而且要結合輪胎的磨損狀況,由於有些商家會成心把ABS拔了以便不會添加里程數,因而檢查輪胎的胎毛和磨損是最直觀的辦法。

在檢查完新車看得見的部分之後,最好留出一點時間去試駕體驗新車,哪怕短距離兜兜圈也行,目標是為了感知動力功能和轉向操控等等能否正常。最後,別忘了要跟4S店核對完全隨車證件,像購車發票、車輛合格證、運用說明書都是十分緊張的文件,一旦丟失脫漏,會導致新車無法上牌上路的狀況,實在得失相稱。

當順遂提完車回家時,我們還要思索新車買回來之後要做些什麼?起首最緊迫的就是除異味,大部分新車都或多或少都存在異味,除了在車內放置活性炭,有條件還可以為本人愛車買一個空氣淨化器,可以有效改善車內的空氣質量。

其次還可以在網上購置行車記載儀,關於新手來說很有必要,很多突發狀況和碰瓷往往會讓你有時有理說不清,裝個行車記載儀最最少能保障本人的合法權柄,可以提供完整的事變經過,總之作用十分大,這點小錢就不要省了。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實用的汽車配件和加裝項目,做不做就要取決於各位的需求,比如倒車雷達、防爆膜、底盤裝甲等,這裡就不做一一引見。值得一提的是,新車的磨合期終究應該做?雖說現在汽車的工藝與技術比以前先進了很多,但本質上關於新車磨合期的說法依然是成立的。

最威望的辦法就是參考新車的用戶說明書,裡面細緻記載了磨合期的留意事變,新車的磨合期固然緊張,但的確只要按照大多數人正常的駕駛方式即可。


欣若說車

有兩種情況

1 車出廠後,火車運送到當地,當地用板車拉到4兒子店。這樣的車應該公里數小於15

2 車出廠後,火車運送到當地,當地僱人把車從貨場開到4兒子店,這樣的車應該公里數小於50

這兩種情況都屬於正常,當然還有第三種,異地接車開回當地。這種情況一般只存在於當地沒有此車4兒子店且是屬於進口車。很多高檔次的車板車都不願意單獨拉一趟,因為板車運車都是裝滿的。


markc12

一般15公里左右,因為汽車都要在廠家調校好的,不可能裝好不試車就送去4S,4S下車也要開的,不可能都叉車叉進去吧!所以有一定公里數正常。

廠家試車的時候,公里數又重新歸零了,到了4S還要PDI檢查。有些還要加裝什麼的,甚至幫你上牌審車,所以跑個15公里左右正常,我提車的時候都跑了17公里了,油箱燈基本上是亮這的。


城中草根

行規:新車裡程表在100公里以內都是正常的。

整車廠的汽車從生產線下來,都要開到大庫去集中存放。

而從大庫到全國各地的經銷商,也是需要從大庫開到板車(商品車運輸車),或者開到火車上(貨運火車),到了各地經銷商,也需要一個從車上下來,4S店檢查,存放到4S店車庫的一個過程。


雲海霧松汽車售後MBA

我以前是在4S店工作,新車一般里程錶一般都在30公里以內。新車從流水線下線以後,會先開到廠家倉庫停放,等待配額看發往哪裡。確定目的地,在從倉庫開出運到4S店,部分4S店可能倉庫離店比較遠所以里程數會稍微多一點。也會遇到有的客戶新車從4S店倉庫運到店裡,客戶覺得哪裡不滿意再開回倉庫往返幾次,里程錶也就多了。遇到不少客戶從倉庫把新車開到店裡,客戶覺得車架號不好的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