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是鲍师傅请来的“托儿”吗?

Hi,你是鲍师傅请来的“托儿”吗?

Hi,你是鲍师傅请来的“托儿”吗?

Hi,你是鲍师傅请来的“托儿”吗?

一篇报道,不仅曝光了“网红”鲍师傅的假排队问题,也再次引发了“真假鲍师傅”之争。而不管这家糕点店是否是正宗的鲍师傅,雇人排队营造热卖假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假排队”成网红店潜规则

事实上,类似鲍师傅这类的网红店早就遭受到“假排队”的质疑。近两年来,关于网红奶茶、糕点品牌花钱雇人排队聚拢人气,制造生意火爆虚假景象的报道频见报端。

去年6月,一家开在上海的网红奶茶店喜茶同样被媒体曝出开业第一天聘请300多人“假排队”;7月,成都春熙商圈的大科甲巷一家名叫“牛肉油匴”雇托排队,在20人的队伍里有7人是托;广州的网红奶茶店MOLE CHHA,每天花费上万元雇托假装顾客排队,以制造虚假人气,吸引真实顾客;此外,上海的一家糕点店鲍师傅同样被黄牛指出,曾请不同团队的充场人员假排队至少一个月,还有“牛头”一天至少为鲍师傅提供了200人次。针对这些爆料,上述网红店均矢口否认,表示未雇托排队,但质疑之声仍未消除。

Hi,你是鲍师傅请来的“托儿”吗?

网红店铺为何要使用排队营销的套路甚至不惜花重金来雇托排队?有关人士称,网红店雇人排队与网店刷单是一个套路,只是从线上发展到线下。用互联网的话来说,这是一门流量生意。

对于一些新开的网红店而言,品类及品牌都较新,缺乏品牌积累,通过雇托排队的方式,可以制造一种供不应求的的“假象”,并在短时间帮助店家快速积累人气。而从心理学角度看,则是利用了人们喜欢跟风从众的心理。在消费者的眼中,排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人多,产品好,令消费者对产品产生较大的预期。另外相比于投放广告,排队营销可以直达受众,与媒体广告投放相比价格也较低。

在网络舆论的助势,找托排队的营销效果更加惊人。消费者花了时间排队最终买到了产品会晒在社交媒体上,又无意间为商家做了免费的广告。

此外,“排队托”并不仅仅出现在餐饮业,除了餐饮“网红店”充场,还有手机卡、信用卡办理充场;大型公司、商场活动现场充场,以及综艺节目、演讲观众充场等。据媒体报道,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兴起旅游热开始到现在,“排队托”已然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行业”,各个景点都能看到“排队托”的身影。在很多旅游区的特产店,“排队托”因为身兼数职,工资甚至比店内销售人员的工资还要高。

早在2014年,某地方卫视就播报了一则“新店开张人气旺,充场排队可挣钱”的新闻。其中提到,一家苹果店开业前,店主在QQ群里召集了一些兼职人员到苹果店当“托儿”充场子,提前约定了时间、地点、酬劳,还嘱咐充场人员带上身份证、学生证。然而,兼职者顶着烈日排队几个小时后,并没有拿到说好的报酬。

有法律人士指出,商家出于营销考虑,希望造出人气高的场面,本意无可厚非,但如果是雇人排队,就是虚构事实,给消费者传达一种假象,进而误导消费,这种行为涉嫌违法,属于商业欺诈行为。

对于处置雇人排队这一商业欺诈行为,我国已有法可依。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中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虚构交易、虚标成交量、虚假评论或者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销售诱导,否则属于欺诈行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应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对于这种雇人排队的营销手段,管理部门应当加大有关法律宣传力度,进一步强化监督,以约束商家行为。

此外,从商家经营的角度来讲,不先把产品的品质和服务做好,反而寄希望于“排假队”和夸张的虚假宣传,这实在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即使短时期的流量做上去了,但却因此丢了诚信,失去了顾客的信任,最终会得不偿失。(综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