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大女儿到底犯了什么罪,被凌迟处死割了300刀?

用户59952603295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古代的“凌迟”是怎么回事。

凌迟也称“陵迟”,即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通常犯人会被绑在公共场所的柱子上,然后身上的肉会被一片片割下来。最后因不堪忍受疼痛而死。

凌迟刑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正式定为刑名是在辽。

此后,金、元、明、清都规定为法定刑,是最残忍的一种死刑,中国直到1905年才最后被废除这种酷刑。

凌迟主要在三个方面惩罚了犯人:首先是对犯人心理的羞辱,因为需要被展示在公共场所。再就是对犯人身体的折磨,最后是对犯人死后的羞辱。

宋,元时法律规定,对恶逆大罪可以凌迟处死。

譬如我们所熟悉的《水浒传》中的王婆,还有元杂剧《窦娥冤》里的张驴儿,都是判凌迟而死。

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复审冤案,宣判说:张驴儿“毒杀亲爷,奸占寡妇,合拟凌迟,押赴市曹中,钉上木驴,剐一百二十刀处死。”

这里明确的指出了应割的刀数,试想,把人割一百二十刀才致命,其残忍程度不能不叫人不寒而栗。

《大明律·刑律》也有记载:谋反大逆,凡谋反,谓谋危社稷;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

我们再来看,努尔哈赤的女儿(应更正一下题目,被处死的是努尔哈赤的三女儿不是大女儿),贵为一国公主,究竟犯了什么罪,会被判了这样残忍的酷刑。

自古以来,帝王家最忌讳的就是谋逆,造反。而这位公主,据说是犯了这个大忌。

哈达公主莽古济是努尔哈赤继妃富察氏所生三女儿。虽然生于帝王之家,自小锦衣玉食,说来这位公主的命运也是够苦的。或许她的不幸,正是因为她生在了帝王之家。

她一生经历了二次婚姻,每次婚姻都是身不由己。当莽古济还不知婚姻为何物时,正在开创基业的努尔哈赤就把她嫁给了地处建州北部的哈达首领。

身为努尔哈赤的女儿,她的归宿,永远要同阿妈崛起政坛,统一女真各部的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不能奢望还能有啥个人的意愿。

莽古济嫁给吴尔古代就是努尔哈赤统一海西四部的一个策略。设想,一个虚岁只有11岁的小女孩嫁给一个只比自己父亲小三岁的人,会是什么感受?

莽古济跟吴尔古代生活了二十年。吴尔古代死后不久,天命11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也去世了。经过一番较量,哈代公主莽古济同父异母的弟弟皇太极登基成为新皇,改大金国年号为“天聪”。

皇太极登基之前,还有这么一段小插曲,有必要交代一下。按古制,当时皇位是应该传给公主莽古济一个母亲所生的弟弟莽古尔泰的。因为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的直系嫡子,而皇太极是庶出。

事情因她们的母亲富察氏的出轨事件而转折。寻常百姓家妻子红杏出墙都是难以容忍的,何况是帝王之家!努尔哈赤自然是对此异常暴怒。

但因此事并无确凿证据加之顾恋夫妻情份及皇家名声。努尔哈赤并未严惩,只是疏远了富察氏和她所生儿女。

受到了牵连的莽古尔泰,眼看自己的皇位因母亲的不检点而岌岌可危,不问青红皂白,亲手杀了自己的亲娘。

自古一国之君,当以仁厚为重。手刃亲娘这样的残忍之举,肯定是让努尔哈赤十分反感,于是确定把皇位传给皇太极。

皇太极即位后,继续他父亲努尔哈赤的统一大业。彼时,察哈尔对蒙古各部的侵略十分严重。敖汉部首领索诺木杜棱恰好此时来归附。

索诺木杜棱的归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察哈尔的势力,为皇太极讨打林丹汗提供了契机。为了优抚索诺木杜棱,皇太极决定把寡居的姐姐——哈达公主莽古济嫁给索诺木杜棱。这同样是政治联姻,就同当初努尔哈赤把她嫁给吴尔古代一样。

自我感觉上的落差,决定了索诺木杜棱和莽古济公主始终是同床异梦。

天聪五年(1631年),发生了一件震惊金国政坛的重大事件——莽古济公主的同母兄弟莽古尔泰因触犯皇太极被革去大贝勒称号。

这场发生在兄弟君臣之间的政治斗争中,究竟孰是孰非,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莽古济公主会受牵连而且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又或者,莽古尔泰的种种忤逆犯上,也不过是皇太极一步步加强中央集权,排除异己的借口而已。

天聪六年(1633年1月11日),性情暴烈的莽古尔泰在受处置一年后去世了。

之后,莽古济公主的同母弟弟,统领正蓝旗的德格类也同他哥哥莽古尔泰一样“中暴疾,不能言而死”。

德格类死后两个多月,皇太极终于把屠刀对准了莽古济。

该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莽古济公主的家奴冷僧机告发:莽古尔泰,德格类在生前,与莽古济等人结党谋逆。在莽古济家中果然搜出十几块刻有“金国皇帝”之印的木牌。

看到要翻船的索诺木杜棱,也立即出面“自首”,为冷僧机的告发提供旁证,供称曾同莽古济一起对莽古尔泰发誓:我等阳事皇上,而阴助尔。”人证物证一应俱全,不由人不信。

看客我等,你有没有觉得,这从头到尾就像一个圈套,莽古济公主就在这一环套一环的政治阴谋中一步步走向深渊。

接下来就是历史上骇人听闻的公主被凌迟案。为了给其他图谋不轨的兄弟姐妹一个警告,为了震慑天下,杀一儆百,皇太极下令,将莽古济处以极刑——凌迟。据传,可怜的莽古济公主被行刑手割了一百多刀,就不堪痛苦,死去了。

在清代公主中,莽古济是政治斗争中唯一一个被处死的。

诚然,唐朝太平公主也是死于权利之争,但太平公主在其母武则天影响下,毕竟权欲太重,热衷于政治。

但哈达公主并不想染指政治,可政治却偏偏把她株连进去,以血溅宫廷结束了坎坷的一生。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自古无情帝王家”,什么血缘亲情,夫妻之情,在权利与利益面前全都不堪一击啊!


有书博物馆

自古以来,生于皇室,是万幸也是不幸。生于男子,就要争夺皇权地位。生于女子,就是和亲的工具。当然作为努尔哈赤女儿之一的莽古济也无法逃脱相同的命运。尽管在众多的女儿中,努尔哈赤对这个三女儿甚是喜爱。

努尔哈赤在统一了女真部落之后,为了这些部落的稳定与团结,最后将莽古济嫁给了哈达部的首领。莽古济对努尔哈赤的决定很不满意,也多次找上去哭闹。但是皇权可不允许由着公主的性子胡来,莽古济最后心灰意冷的接受了和亲,但是也由此种下了记恨的种子。

努尔哈赤在死后,将皇位传给了皇太极。但是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这让身为第五子的莽古尔泰内心不满。再一次作战会议中,莽古尔泰与皇太极产生了很大的分歧,最后莽古尔泰甚至是拔出了刀子。

在皇帝面前拔刀子,这可是与谋反等同的罪过。但是念在亲兄弟的份上,皇太极也没有特别的惩罚莽古尔泰,但是两人也自此结下了芥蒂。回去之后的莽古尔泰越想越后怕,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先下手为强。如果成功可以名垂千古,就算失败也只是早死而已。

念及至此的莽古尔泰,去往哈达部去寻找自己的姐姐莽古济,想借助周围女真部落的力量来反抗皇太极。但是女真部落经历了这么多年的休养生息,并不是都愿意开战。人单力薄,肯定不是皇太极的对手。两人在私底下琢磨后,准备来一场鸿门宴。

见到事情败露,两人也没有什么好解释的,皆是伏法认罪。古代的凌迟处死有三种,第一种:120刀,必死。第二种:240刀,必死。第三种:300刀,必死。皇太极为了借以向其余的皇子示威,选择了最残酷的刑罚来处死两人。将他的姐姐莽古济凌迟处死,活活割了300刀。


史之策

首先,大家不要误解问题的本意,被处死的不是大女儿,被处死的是三女儿莽古济。另外,三女儿莽古济并不是被努尔哈赤处死的,莽古济是被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也就是莽古济的弟弟处死的。

莽古济,人称“哈达公主”,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三个女儿,在清代公主中,莽古济是政治斗争中惟一一个被处死的。

莽古济出生于帝王之家,一生有两次政治联姻,第一次被努尔哈赤嫁给哈达部落的吴尔古代,吴尔古代死后,莽古济又被自己的弟弟,也就是清太宗皇太极,嫁给了蒙古敖汉部。

生于帝王之家的她难免被党派间的政治倾轧而卷进政治与权力的斗争中,成为党派权力斗争中的牺牲品。天聪五年,哈达公主的家奴冷僧机告发:哈达公主的同母哥哥莽古尔泰、德格类生前与莽古济等人结党谋逆。在莽古尔泰家中果然就搜出十几块刻有“金国皇帝之印”的木牌。而此时,莽古济的丈夫琐诺木杜棱,也立即出面为冷僧机的告发提供旁证,从而引发了一场清代宫廷史中最大的一次骨肉相残,牵连被诛者达一千余人。

皇太极一怒之下,将自己的姐姐判了凌迟的罪刑,也就是千刀万剐。据说,莽古济一共被剐了3357刀,并且最后一刀处死。


大话史记

被凌迟处死的是皇太极同父异母的姐姐莽古济公主。 “凌迟”是古代十大酷刑之一。它将人身上的肉一片一片割下来,犯人在极度痛苦中失血过多而亡。凌迟共三个等级:第一级,割120刀,准死;第二级,割240刀,准死;第三级,割300刀,准死。皇太极给予姐姐莽古济的,就是这第三级。

事情的起因还是关乎皇位的传承。

莽古济公主的弟弟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的直系嫡子,照理说,莽古尔泰是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但世事难料,努尔哈赤怀疑皇后对自己不忠,但也只是怀疑,没有具体证据。莽古尔泰得知后,为了向努尔哈赤表示自己的忠心,亲手杀了自己的亲娘。努尔哈赤得知后大为震惊,认为这个儿子竟然可以为了继承皇位而如此冷血无情,于是渐渐疏远了莽古尔泰。

莽古济公主从小也是养尊处优,深得努尔哈赤喜爱。但她虽贵为长公主,也仍逃不脱沦为政治工具的下场。努尔哈赤将她嫁给了哈达部的首领。从此莽古济公主心中对这位父亲产生了怨恨。

莽古尔泰找姐姐莽古济公主诉苦,并撺掇她一起谋权篡位。莽古济公主听后大骇,起初不同意。但后来不忍心弟弟的苦苦哀求,还是答应了帮他篡位。两人预谋设一场鸿门宴,杀了皇太极,已绝后顾之忧。

然而事与愿违,在他们行动之前,因遭到小人告密,事情败露。莽古尔泰当即被皇太极处死,而他的姐姐莽古济公主却被以更残酷的刑罚——凌迟初死。


老照片


答:努尔哈赤共有十六子八女,大女儿东果公主,嫁给董鄂氏何和礼;二女儿嫩哲,称沾河公主,先嫁给巴图鲁伊拉喀,后又嫁给早年投附的沾河部扬书之子郭尔罗氏达尔汗;三女儿莽古济,先嫁给哈达部那拉氏吴尔古代,称哈达公主;后又嫁给蒙古敖汉部博尔济吉特氏琐诺木杜棱……被凌迟处死的不是大女儿东果格格,而是三女儿莽古济。

说起来,莽古济是个很不幸的女人。

首先,她被她的父亲努尔哈赤当成一个政治工具来利用。

万历二十九年(1601),十二岁的莽古济被父亲努尔哈赤许配给海西四部之一的哈达部部长吴尔古代。

努尔哈赤等不到莽古济成年,就这样迫不及待,这样急吼吼地抬女出嫁,目的就是想通过嫁女以控制哈达及消灭哈达。

难为莽古济小小年纪,竟然完美地完成了父亲交给的“无间道”任务,把哈达的虚实和底细全都丝毫不差地作了通报。

父女同心,其利断金。

蒙在鼓里的吴尔古代不明就里,最终被枕边人搞垮搞死,努尔哈赤顺利地平灭了哈达,基本统一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

莽古济和吴尔古代生育的大女儿嫁给了哥哥代善的长子岳讬,小女儿嫁给弟弟皇太极的长子豪格。

丧夫后的莽古济年纪其实也并不大,只有三十四五岁,但她本人已经做好了寡居度过下半生的打算。

然而,继承了努尔哈赤汗位的弟弟皇太极却仍然要把她当成政治工具来使用,把她改嫁给了漠南蒙古敖汉部首领琐诺木杜棱,目的是笼络漠南蒙古敖汉部。

对这桩婚姻,莽古济是非常抵触的,因为,琐诺木杜棱早已妻妾成群。

同样,琐诺木杜棱也是很抗拒的,原因明摆着,莽古济是二婚,而且生育有多个儿女,甚至都当外婆了。

但是,在皇太极的安排下,莽古济和琐诺木杜棱都不敢拒绝,忍气吞声地遵照执行。

这,也为莽古济的最终结局埋下了伏线。

琐诺木杜棱原先宠爱的是自己心腹托古的妹妹。

莽古济到了琐诺木杜棱家,很看不惯托古兄妹的存在,暗中请求弟弟皇太极除掉托古。

琐诺木杜棱为人机警,比莽古济的前夫吴尔古代机警得多,很快觉察到莽古济的异动,决定先下手为强,找机会发起反击。

天聪五年(1631),皇太极统兵攻打明大凌河城。

战斗中,莽古济的同母弟弟莽古尔泰和皇太极对战争态势的看法发生了分歧。

皇太极一怒之下,革除了莽古尔泰大贝勒名号、夺五牛录人口、罚银一万两。

琐诺木杜棱于是大作文章,竭力离间皇太极兄弟,向皇太极暗示莽古尔泰有“谋害皇上之意”。

因此,天聪六年十二月初二(1633年1月11日),莽古尔泰莫名其妙地“暴病身死”了。

注意,莽古尔泰和莽古济同为努尔哈赤的大福晋富察氏衮代所生,要说莽古济对弟弟莽古尔泰的死没有一点感觉,那绝对是瞎扯。

但祸患暂时还没涉及到莽古济头上。

也怪莽古济性子太直,不知收敛。

天聪九年(1635),皇太极打败蒙古共主林丹汗,获得林丹汗八大福晋。皇太极收纳了其中两个,而将最有姿色的伯奇福晋赐给了儿子豪格,剩下的五位福晋也都赏给了代善和济尔哈朗等人。

注意,前文有说过,莽古济和吴尔古代生育的小女儿就是嫁给了豪格。

莽古济小女儿眼看家里来了一个强劲的情敌,大口大口吃醋,找母亲哭诉。

莽古济在琐诺木杜棱家吃醋的量就够大了,听了女儿的哭诉,一下子控制不住,匆匆前往责骂皇太极,骂他不该给豪格娶妻,骂完,踢开营帐门,怒冲冲地走了。

在营帐中的大贝勒代善有点同情妹妹,追了出去,说了一些劝慰的话。

本来,努尔哈赤死后,虽然是皇太极继位,但还留有一个四大贝勒同坐制度。

皇太极早在天聪四年(1630),以二大贝勒阿敏擅自弃守关内四城为由,夺去其大贝勒称号,终身幽禁。天聪五年(1631),又搞掉了莽古尔泰,现在就只剩下代善了。代善既然主动走近莽古济,皇太极敏捷地捕捉到机会,在汗帐中发话,说代善是要联合莽古济跟自己作对。

这种背景下,莽古济的家奴冷僧机跳出来告发,说莽古尔泰生前与莽古济、德格类等人结党谋逆。

妙的是,莽古济的丈夫琐诺木杜棱也出面“自首”,为冷僧机的告发提供“应有尽有”的旁证。

补充说一下,德格类也是努尔哈赤的大福晋富察氏衮代所生,即莽古尔泰与莽古济、德格类三人是一母同胞的姐弟。

这样,莽古济、德格类倒霉的时候到了。

不过,德格类提前“暴病身死”,下场还不算太惨;莽古济被凌迟处决。

同时被处死的还有莽古尔泰的三个儿子、莽古尔泰与莽古济的同母异父兄长昂阿拉、衮代所生的十六子费扬古以及正蓝旗的将士一千余人。

血色震怖之下,之前在皇太极继位问题上立有大功的代善坐不住了,非常识趣地提出不再同汗并坐,由汗面南独坐,以体现汗权的至高无上。

皇太极由此实现了乾纲独断、君主集权。

纵观整件事,有人说,莽古济的死,是与皇太极发生了口角,触怒了皇太极,但这并不是事件的真相;又有人说,莽古济的死,是他不该与兄弟莽古尔泰、德格类等人结党谋逆,但所谓谋逆,根本就是皇太极背后指使的栽赃陷害。

真正原因,皇太极就是要废掉四大贝勒同坐制度,借严惩莽古济逼迫代善就范,同时斩草除根,除掉莽古尔泰、德格类这一脉的势力。


覃仕勇说史

被凌迟的是皇太极的姐姐莽古济!

帝王世家最忌讳的就是造反,而这位公主正是犯了皇太极的忌讳。皇太极初登皇位,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断的削弱其他兄弟姐妹的实力,而削弱最严重的就是姐姐莽古济一族。

这引起了莽古济极大的不满,于是她便起了异心,打算帮助自己的哥哥谋权篡位。然而莽古济这一计划并没有得到实施就阴谋败露了。

莽古济与她的丈夫素来有隔阂,她打算谋权篡位的事情被丈夫知道后并没有得到支持,丈夫悄无声息的入了宫,将此阴谋告诉了皇太极。皇太极听后大怒,连夜将莽古济宣进宫治罪。

“鸿门宴”案被揭发后,刑部奉命侦办。由于此案涉案人员过多,仅靠刑部侦办人员不敷应用,经请旨,从正、镶两黄旗各牛录抽调一大批人马协助办案。

刑部首先派一队人马,星夜赶赴开原公主府,将公主莽古济和额驸琐诺木拘捕到案。又派几路甲兵分别将莽古尔泰王府、德格类王府以及正蓝旗主将屯布禄、爱巴礼等人家宅包围,将其所有家人全部捕获,押入大牢。由于犯人过多,盛京城监狱一时人满为患。

刑部在莽古尔泰王府搜出木牌印十六面,上面刻着:“金国皇帝之印”,认定为谋反的重要证据。主要案犯莽古济、琐诺木,屯布禄、爱巴礼也全都供认不讳,“谋危社稷”、“逆迹彰著”等罪名成立。

行刑前,皇太极派人前往福陵,向努尔哈赤灵位报告此事,又到九门附近的“先汗宫”向先汗的两位遗妃报告。

最后的结果是,皇太极将自己的姐姐莽古济公主凌迟处决,莽古尔泰长子额必伦处死,其余五子黜为庶人,给其他王爷为奴使唤。屯布禄、爱巴礼两人及其所有亲支兄弟、子侄全部被凌迟。一连多日,盛京刑场惨叫声不断,闻者心惊肉跳。

额驸琐诺木,因为事先向皇太极暗示,等于告发,所以免罪恩养。

冷僧机因举报有功,将屯布禄、爱巴礼两家全部家产给了他作为奖励。并给予他三等甲喇章京的世职,世袭罔替。又给予他免去各种贡赋的特权。

虽说是亲生姐姐,但莽古济能狠心篡位,皇太极也无需顾念姐弟情义,打算拿莽古济开刀,以儆效尤。而给予的极刑是刮3357刀,一刀一刀,血肉模糊,这是何其残忍。皇帝亲生姐姐都如此对待,又还有何人敢起异心。就这样,莽古济成了皇太极巩固政权的牺牲品。

3357刀的极刑曾在明朝期间对一太监实行过,古代尊卑分明,这种刑罚具有侮辱性。高贵的死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白绫上吊,多用于女眷,另一种是饮鹤顶红,男子多用。

割3357刀刑罚是从身体不重要的部位割起,起初只是给你疼痛感来折磨你,然后慢慢向身体重要部位靠近,直到最后一刀方能毙命,近乎于病态的惩罚一般很少用于皇室。

莽古济未能挨完3357刀,在第三千刀时就由于无法忍耐疼痛死亡,空有公主的尊贵身份,死的却是那么悲惨。

史料记载,此案共处决涉案人员一千余人。


车逻辑的逻辑

是努尔哈赤的三女儿,并非是大女儿。皇太极将他的亲姐姐莽古济凌迟处死,并将正蓝旗主将屯布禄、爱巴礼亲族无论长幼,一律凌迟。取消了正蓝旗,八旗变成了七旗,后又恢复了正蓝旗。


莽古济被凌迟的主要原因是她参与策划了她哥哥莽古尔泰谋杀皇太极的“鸿门宴”。这次谋杀虽而未得以实施,但是后来还是被人告发了。

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大福晋衮代之子,衮代原本是努尔哈赤很倚重的贤内助,莽古尔泰也是战功卓著。可谓是根正苗红,仿佛就是努尔哈赤的继承人。

但是努尔哈赤后来怀疑衮代自己的次子代善有染,这关系有点乱哈。努尔哈赤就由爱生恨,随着衮代逐渐失宠。衮代的儿子莽古尔泰为了讨好父亲,竟然亲手杀了自己的母亲。结果非但没有讨好到努尔哈赤,反而在整个八旗都失去了威望。


后来作为四大贝勒他也参与了逼迫多尔衮的母亲自杀,夺取汗位。但是在商议汗位归属的时候,却连提都没提到他。皇太极被推举为大汗。莽古尔泰就怀恨在心,后来甚至在和皇太极谈话的时候拔刀相向。在策划“鸿门宴”后突然暴毙,是不是皇太极干的已经无从查起了。

此后“鸿门宴”之事被告发,莽古济也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凌迟的公主。


渔耕樵读

满清王朝,唯一凌迟处死的公主,割了300多刀!只因她犯了大忌

自古以来,封建王朝对触犯法律者绝不轻饶。为此,统治者发明了种种酷刑,比如炮烙、车裂、凌迟等等。哪怕出生在皇家,若是碍了统治者的眼,也逃不脱受罚的命运。今天,要说的就是一位被凌迟处死的公主——莽古济。

公主

1

莽古济是满清王朝的公主,努尔哈赤的大女儿。由于努尔哈赤的溺爱,莽古济变得目中无人。但虽然贵为长公主,莽古济的人生命运基本上在她出生的那一刻,便已经定好了。她,是父皇手中的一张政治牌,将来必须与某位部族首领或者首领的儿子结婚。

2

当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几个部族后,为了彻底安定团结,他将莽古济嫁给了哈达部的首领。虽然莽古济终究拗不过父亲,但她的心里从此种下了仇恨的种子。她仇恨她的父皇努尔哈赤,瞬间明白了权力的重要性——权力,可以选择自己的命运,还能摆布他人的命运。

努尔哈赤死后传位给了皇太极,这件事情让莽古尔泰心里非常不爽。他是努尔哈赤的嫡子,按理来说皇位必定是他的,可偏偏努尔哈赤没有传位给他。他和皇太极两兄弟合不来,有一次在开作战会议时,因为见解有别,两人大吵了一架,莽古尔泰不仅将皇太极大骂了一顿,最激烈时,甚至拔出了刀。

3

在皇帝面前拔刀,基本等同于谋反,大逆不道。事后,莽古尔泰回想起来,心中尚有余悸,惴惴不安。他认为,皇太极肯定不会轻易的饶恕自己,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反了,说不定还能成功,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于是,她找到了姐姐莽古济,二人合谋,准备设一场鸿门宴,请皇太极前来,而后在宴会上杀掉皇太极,让莽古尔泰登上皇帝宝座。

4

鸿门宴这种伎俩,古往今来用了千百回了,有成功,也有失败的。莽古济和莽古尔泰这一次,很不幸,失败了。自从莽古尔泰拔刀后,皇太极早已安排人手,特别留心莽古尔泰的动向。这场鸿门宴,他心中非常清楚。

5

皇太极率先发难,将莽古尔泰以及他的亲信下属全部抓捕起来,而后残酷处死。而他的姐姐莽古济,则被他处以凌迟极刑。当时,满清的凌迟极刑,有三个等级:第一级,割120刀,准死;第二级,割240刀,准死;第三级,割300刀,准死。皇太极给予姐姐莽古济的,就是这第三级。

6

莽古济,从此也成为满清王朝唯一一个被凌迟处死的公主。千古以来似乎也再难找到第二个被凌迟处死的公主。莽古济,成了唯一!


蔷薇呓语

第一,律法问题,作为皇帝按律法办事。而且皇太极也讨厌谋反啊!

第二,皇太极同父异母的姐姐,能有多少感情,而且皇太极很讨厌一开始和他四王共治的莽古尔泰。

最是无情帝皇家


清风白茶无闲事8

莽古济,人称“哈达公主”,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三个女儿,在清代公主中,莽古济是政治斗争中惟一一个被处死的。


莽古济出生于帝王之家,一生有两次政治联姻,第一次被努尔哈赤嫁给哈达部落的吴尔古代,吴尔古代死后,莽古济又被自己的弟弟,也就是清太宗皇太极,嫁给了蒙古敖汉部。




生于帝王之家的她难免被党派间的政治倾轧而卷进政治与权力的斗争中,成为党派权力斗争中的牺牲品。天聪五年,哈达公主的家奴冷僧机告发:哈达公主的同母哥哥莽古尔泰、德格类生前与莽古济等人结党谋逆。


在莽古尔泰家中果然就搜出十几块刻有“金国皇帝之印”的木牌。而此时,莽古济的丈夫琐诺木杜棱,也立即出面为冷僧机的告发提供旁证,从而引发了一场清代宫廷史中最大的一次骨肉相残,牵连被诛者达一千余人。



皇太极一怒之下,将自己的姐姐判了凌迟的罪刑,也就是千刀万剐。据说,莽古济一共被剐了3357刀,并且最后一刀处死。

在中国历史上汉族从来不甘心服从少数民族政权的统制,不管是五胡乱华时期的短命政权,还是元朝,清朝这样的大一统朝代,汉人一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屈服过。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少数民族的残忍手段和伦理道德观念远远超出汉族传统文化的范畴,使人难以接受。比如清朝就有一位公主竟被亲弟弟凌迟处死,这要是搁在汉人当中是很难发生的。



这位公主名叫莽古济,是清太宗皇太极同父异母的姐姐,因嫁给了女真哈达部的首领吴尔古代,因此被称为“哈达公主”。



莽古济因为从小就被努尔哈赤宠着,所以个性乖张,我行我素。努尔哈赤对自己这个宝贝女儿的行为并没有多加约束,使得莽古济从小就无法无天,目中无人。


当时努尔哈赤并没有那么大的势力,为了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实力,他想到了联姻,就是让自己的儿子娶别的部落首领的女儿,而让自己的女儿嫁给各部落的汗王或王子。莽古济对于父亲的婚姻安排并不满意,但是没有办法,最后莽古济还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嫁给了哈达部落的王子吴尔古代。



努尔哈赤死后,他的儿子们在经过一系列的明争暗斗之后,皇太极终于坐上了父亲的宝座。


在与明朝对决的[大凌河之战]中,莽古济的亲弟弟莽古尔泰所率领的正蓝旗奉命在南线发起进攻,因遭到城上炮火的阻击,损兵折将却仍旧无法前进。



莽古尔泰请求皇太极把编入其他旗的人调回,以增强战场上的实力。却遭到皇太极的拒绝。反而斥责正蓝旗“凡遇差遣,均多违误”。莽古尔泰则强调“我部下之人,凡有差遣者,每逢阵仗均冲于人前”,皇太极竟然怒形于色地与莽古尔泰“打赌”:“若告者诬,则诛其诬告者;若告者实,则诛其不听差遣者。”


性情暴烈的莽古尔泰被激怒,竟把君臣之分忘在脑后,指责皇太极处理问题不公平,处处为难自己,竟然要置自己于死地……情绪激愤的莽古尔泰甚至抽出了佩刀,多亏同母弟德格类把莽古尔泰推了出去,才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莽古尔泰因在御前露刃而被革去大贝勒的名号、夺所属五牛录、罚银一万两及马匹若干。



莽古尔泰对于这件事情耿耿于怀,决定先下手为强,打算密谋一场政变来获得最高权利。只是这件事情还是传到了皇太极的耳朵里,皇太极直接派人把莽古尔泰的家人随从全部抓住并杀害。同时也将姐姐莽古济,弟弟德格类牵连在内,哈达公主的家奴冷僧机向皇太极告发:莽古尔泰、德格类在生前与莽古济等人结党谋逆。根据史料记载,在这次事件中,皇太极一共杀害了一千多人,而自己的姐姐莽古济是被凌迟处死,活活忍受了三百多刀才咽气。




经过这场清朝建立以来的最大规模的内部倾轧,皇太极终于凭借血雨腥风式的高压,摆脱了八旗共治的残余,实现了乾纲独断、君主集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