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只要媽媽不要別人,原來是這個原因——看完媽媽就釋然了

導讀:對於自我中心階段的孩子,我們可以利用這個階段的特點對他們進行引導,但是,對於認知發展遲滯的我們,又該怎麼做?

假期帶小七去郊區玩,看到這樣一個場景

一個1歲多的小男孩明顯是累了,喊著“媽媽抱,媽媽抱!”爸爸一把摟住他說:“爸爸抱,媽媽累了。爸爸是男人,有力量,媽媽是女人。”多Man的一個老爸!

我心裡暗暗給那個老爸點了個贊,就跟著七爸和小七往前走。

在景區裡繞了一個彎,聽到旁邊有個孩子喊“媽媽,媽媽”,回頭一看,原來是剛才那個小男孩,爸爸把他抱在懷裡,但他不停地一邊扭一邊朝媽媽伸著手,就想掙脫爸爸要到媽媽的懷裡去。

孩子只要媽媽不要別人,原來是這個原因——看完媽媽就釋然了

看到這一幕,我不禁莞爾一笑,原來孩子都一樣,只要累了,不管媽媽累不累,反正只要媽媽抱!小七也是這樣,每當我無奈地從七爸懷裡接過朝我伸手大喊的她時,七爸都忍不住感慨一句:“妞啊,你媽都累成這樣了,你就不能讓她休息一下?她可是你親媽啊!”

當看到皮亞傑“前運算思維的侷限性”(約2-7歲)時我興奮得快從椅子上蹦起來:原來答案在這!

前運算思維的侷限性裡一個典型的表現是“自我中心主義”,皮亞傑認為“年幼兒童過分以自己的觀點為中心,而不能考慮其他人的觀點”,“中心化限制了年幼兒童對社會及物理關係的的思考。”

——《發展心理學》第十版

“我最親密的人是媽媽,任何我需要她的時候她都會出現。現在我累了,我特別需要她,這個時候她一定也會來幫助我。”

所以,吃著奶睡著的孩子一旦感覺到媽媽把奶頭拔出來了,就會大哭大鬧,他才不管媽媽是不是因為餵奶沒好好休息,或者明天還要上班;所以孩子會纏著媽媽搭積木,才不管媽媽是不是著急要上廁所或要去做飯。

孩子只要媽媽不要別人,原來是這個原因——看完媽媽就釋然了

有時候孩子的自我中心主義會讓家長很煩很煩,就如前面費力不討好的爸爸和心有氣而力不足的媽媽。

有沒有辦法破解?

但這招不是萬能的(所有的招都不是萬能的,都要隨著具體的情形和孩子的年齡增長而變化)。對媽媽有無限依戀的孩子,有時候他懂,但他確實做不到,這時候媽媽就只好照單全收——誰叫我們成了一個小生命最重要的人。

雖說寫的是孩子,這會兒我彷彿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身邊很多成人。

曾幾何時,我把身邊的人都分成“好人”“壞人”(二分法,前運算思維階段的一個特點),“好人”請我幫忙,我會放下一切去幫助他,哪怕影響自己的工作;“壞人”想和我討論一些合作,我會斷然拒絕,無形中錯失了很多機會。

也看到過這樣的長輩,面對新父母不一樣的想法,他們會不可思議地說:“你們怎麼會這麼想,太奇怪了!”言下之意就是——你怎麼可以有和我不一樣的想法?!

這些都是“自我中心主義”在一個人身上的滯留。身體高了,掛曆一年年在更新,但心智卻還處在那個“我就是宇宙”的發展階段。

孩子需要經歷自我中心,慢慢生成成熟的思維方式,皮亞傑認為成年期的形式運算階段是認知發展的重點(這裡暫不研究其他心理學家的主張),但很遺憾的是,有些人,直至生命消失,也沒有發展到這個階段。

對於自我中心階段的孩子,我們可以利用這個階段的特點對他們進行引導,但是,對於認知發展遲滯的我們,又該怎麼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