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仪是如何被赶出紫禁城的?

南风暖暖

溥仪是被冯玉祥的部队拿着枪顶着脑袋赶出去的。

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是在妥协的情况下退位的,所以,有皇室优待政策,溥仪一直待在京城,虽然中间经历了张勋复辟,但是复辟结束后,也没人拿溥仪怎么样。

因为北洋军阀说到底还是清朝北洋新军的底子,当年也都是吃清朝饭长大的,尤其是袁世凯,其深知自己的发迹离不开清廷,袁世凯当大总统的时候还经常去拜见隆裕太后和溥仪,后来袁世凯虽死,他手下的段祺瑞,徐世昌等,以前也是清朝的官员。

但是,冯玉祥不是北洋新军中的要员,在清朝的时候只是一个小官,并且主持发动了滦州反清起义,虽然失败,可以看出冯玉祥对清朝的愤恨。

直到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直系军阀冯玉祥阵前倒戈,回到北京发动北京政变,囚禁了当时的直系首领曹锟,并且赶走了溥仪。

在冯玉祥看来,溥仪参与了张勋复辟,对民国是一种不安分的因素,按照《清室优待条件》中的第三款,如果清帝违约,可以强制执行,也就是可以惩罚溥仪。

除了溥仪参与复辟帝制,冯玉祥还认为溥仪盗窃国家文物,于是派鹿钟麟带兵控制紫禁城,将溥仪驱逐出紫禁城,当然,溥仪还是带着大量的国宝被迫离开故宫。

当然,冯玉祥在赶走溥仪之后,立马开始对皇宫里的宝物进行抢掠,至于冯玉祥到底抢走多少财宝不得而知,但是鹿钟麟后来说冯玉祥后来在南口之战的1400万军饷就是变卖紫禁城珍宝得来的。

针对这件事,冯玉祥见了挖了慈禧墓的孙殿英,还振振有词的说:“殿英老弟,你的革命精神我很佩服!咱们是好朋友,好同志!在反对清廷这一点,我干的是活的(指驱逐溥仪),你干的是死的(指盗陵)。”

虽然,冯玉祥赶走溥仪有其反封建的因素,但是也不能否认冯玉祥是为了故宫的财宝。


史论纵横

紫禁城:溥仪的华丽囚笼

1987年上映的《末代皇帝》中有一个场景:

少年溥仪跑到宫城门口想要看一眼吞鸦片自杀的生母,穿过一路的宫门和看守,溥仪三岁进宫后第一次看见紫禁城外热闹的街道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在他即将跑到门口的时候,守卫赶紧把他关在门里。

仿佛《楚门的世界》中终于发觉半生被蒙蔽的真相的楚门,看着眼前对他紧闭的通往紫禁城外的朱红色大门,少年溥仪意识到自己原来不过是被看管囚禁的傀儡。虽然他是世人眼中的帝王,有无数宫女太监宠他畏他,但他却连踏出紫禁城一步的权力有没有。

于是溥仪发狂地向看守怒喊“开门!开门!”但傀儡天子的权威仅限于紫禁城内。少年的溥仪愤怒至极,他将自己怀中偷养的宠物小白鼠狠狠摔死在朱红的城门上,头也不回地踏入囚禁他的华丽的紫禁城。小白鼠好似他的象征,终日受困于香囊之中不得脱身。



并不情愿的入紫禁城

1908年,光绪病重,慈禧下令将年仅3岁的溥仪养育在宫中。溥仪的祖母刚听完懿旨就晕厥过去。溥仪的乳母王焦氏抱着溥仪一起进宫。从此开始进入了华丽的囚笼,脚步止于紫禁城的宫门口。

走出紫禁城

辛亥革命胜利,1912年溥仪退位,他仍然可以住在紫禁城里,仍保持皇帝的尊号,享受君主的礼仪。他在退位后依然住在紫禁城13年,只不过软禁他的人换了一波又一波。

直到1924年,直系军阀将领冯玉祥北京发动政变,把民国政府伪总统曹锟赶下台,同时下达命令,把溥仪驱逐出紫禁城皇宫,取消对皇室的一切优厚待遇。溥仪终于走出了这个囚禁他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宫城。

溥仪先是暂住载丰府邸,后租住在天津日租界私家花园。

直到被日军带着去了旅顺,又转到长春,成为伪满洲国傀儡皇帝。


博学书院馆

冯玉祥结束了溥仪的皇宫生活。

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溥仪不得不宣布退位。至此,大清国正式灭亡。由于溥仪是自行宣布退位,中华民国政府给予溥仪优待政策,不仅允许溥仪继续留在皇宫居住,保留宫女太监伺候溥仪,还每年拨款400万银元供溥仪日常开销。



溥仪能留在皇宫继续生活还得感谢袁世凯。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成果,而袁世凯此人本来就是个封建遗种,早有篡位之心。但他当时有没有直接篡位的实力,又害怕各方势力得掣肘,于是,袁世凯退而求其次,让退位的溥仪继续留在皇宫生活,继续保留君主的尊号和礼仪,让中国依然在实际上还存在着一个皇帝。这也是袁世凯在为日后登上皇位做铺垫。


可是溥仪的好日子仅仅过了14年。1925年,革命将军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将当时的民国政府总统曹锟赶下台,同时取消溥仪的所有待遇,将其赶出紫禁城。

溥仪听到消息的时候,还在跟婉容在宫里悠闲地吃西瓜。溥仪大惊,但毕竟是皇帝,很快便镇定下来。他召开了最后一次御前会议,把皇帝的玉玺和一干皇帝用品交了出去,然后遣散宫女太监,当天下午就搬出了皇宫。


溥仪走的时候,带走了大量的国宝,这些国宝足足撞了三四十个箱子。其中不乏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作品,司马光的手稿,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等珍贵文物。溥仪带走的这些文物后来都被溥仪拿去要么买掉换取供自己挥霍的钱,要么拿去贿赂日本人,要么在漂泊途中丢失。等到溥仪1950年特赦回国的时候,就只剩下一枚田黄三连印了。

溥仪从紫禁城出来的那一天,即使封建历史彻底结束得那一天,也是国宝悲惨命运开始的那一天。


围炉煮酒话春秋

辛亥革命后,民国取代清政府,溥仪退位但按照清室优待条件,溥仪仍居住在紫禁城,生活费由民国政府拨给,照旧过着皇帝的生活。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在阵前倒戈,软禁了总统曹锟,使直系倒台,奉系掌控北京政权,冯玉祥的行为使他无法立足,于是无视清廷优待条件,于11月5日派鹿钟麟带兵入紫禁城,逼迫溥仪离宫,并将一些文物占为己有。



溥仪被逼出故宫后,先搬进了北府,后又逃进日本公使馆,十一月三十日,日本公使宣布容留溥仪。


掘史官

辛亥革命胜利之后,虽然民国取代了帝制,但是溥仪还是继续享受着皇帝待遇,这种待遇一直享受了十三年。1924年,直系军阀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将时任民国总统的曹锟赶下台,直到此时溥仪才被驱逐出皇宫,正式结束自己的皇帝生涯。

革命胜利后的皇帝生涯

民国元年(1912年)二月十二日,隆裕皇太后以太后名义颁布《退位诏书》,溥仪退位。作为退位的条件,民国政府效仿外国的君主立宪制,同意溥仪保留一部分皇室待遇,并承诺每年支付其相关费用400万两银元(后改为400万元新币),同时民国政府同意溥仪暂居紫禁城。此外,皇室的一切私有财产,一律受到民国政府的保护。史称“逊清小朝廷”,这种生活一直持续了了13年。

政变之后被赶出紫禁城

民国十三年(1924年)九月十七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被任命为“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出古北口迎战奉系军阀的军队。

十月二十二日夜,冯玉祥突然杀了个回马枪,率领兵马返回北京,包围了总统府,软禁了总统曹锟,迫使北京政府下令停战并解除吴佩孚职务。史称“北京政变”。

十一月五日,冯玉祥派鹿钟麟带兵进入紫禁城,奉命将溥仪驱逐出紫禁城,整个驱逐过程仅费时两个多小时。下午4时10分,鹿钟麟将优待条件大肆修改后,胁迫溥仪及其后妃亲属离开故宫,溥仪的离开虽是被迫,但总体来说还是较为从容,出宫的他携带了大量国宝。至此,民国后存在了13年的小朝廷,宣告结束。

离开紫禁城之后的溥仪搬进北府(载沣的居处)居住,但此时北京局势过于混乱,为安全起见,溥仪于十一月二十九日逃入日本公使馆。次日,日本公使芳泽谦吉对外界宣布“容留”溥仪。

我是香茗史馆,专注中国古代史,欢迎关注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