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越来越多,这些民办学校用的是公办优秀师资,却收民办的学费,是否合理?

大海无量work

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相关规定,“公参民”类学校(即前些年所谓的“民办公助”类学校)须做到“五独立”:

1、有独立法人。即民办学校的法人不能由公办学校的法人兼任。

2、有独立的校园及教学设施。即民办学校不能占用公办学校的场地、设施等资源。

3、有独立的财会制度。即民办学校不能与公办学校共有一套财会制度。

4、独立颁发毕业证书。即民办学校不能给自己的毕业生颁发公办学校的毕业证书。

5、独立招生。即民办学校不能以公办学校的名义招生。

民办学校如果做不到这“五独立”,应属于违规办学,若该校属于“公参民”类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应责令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可强行将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剥离。

再说收费问题。既然是民办学校,在经过当地物价部门审批的前提下,收取一定数额的学杂费是合理的,这一点不能把民办学校与公民学校强行拉到一起进行比较。

师资上,民办学校理应有自己独立的师资队伍。如果民办学校用了公办学校的师资,显然不符合“五独立”中“校园与教学设施独立”的要求。因为对任何一所学校来说,师资都是其最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之一,公办学校的在编在职教师去民办学校授课,就是一种典型的“拿着公家的钱(工资)去给私人干活”的行为,属于资源的非正常流动,是一种违规行为。


我爱语文

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公开秘密,有什么好奇怪的? 你嘴上可以抨击,但现实中屁颠儿屁颠儿的巴不得掏钱甚至是加钱想进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都认为不合理,但都愿意私下掏钱去呢?

要么公立现有的收费有问题,导致不得不设立,要么民营机制有问题,大家不愿意去正视。



重点来了!请看黑板,别走神!

1.

名校为什么牛?

通常的理由是国家投入大,教师配备资源好,学生生源好。

但想一想有觉得有点不对! 同样的终点学校,同样的投入,为什么有的成了名校,有的原地踏步? 每一个地方都有那么一两所曾经的名校没落了,难道不奇怪吗?占尽优势未必能成冠军,竞技体育中不是非常常见吗?

我们错过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好的资源并不能主动的化成优质的教育,如果没有主动的进去和一批老师的奋斗努力。

名校是努力后的结果,各种倾斜也是除了好成绩后的主动资源配置,那么在成为名校前呢?谁多给过一分钱?



2.

只看见贼吃好的,没看见贼被打!

名校的老师压力非常大,这是公认的,当然学生的压力更大,和一群学霸在一起,连死的心都有了!

很多人认为公里私立混合编班,是滥用资源,有侵占的嫌疑。那么请问:为什么作为公立的学校不扩大招生规模呢?

同样的学校,同样的老师,教育部门完全可以责令或者规定招生的人数,为什么不去呢?

是不是现有的资源正常下按规定不能招这么多,否则没理由呀!

那么反过来可不可以说,这些老师是超负荷工作的?多出来的工作量谁给钱? 现有的财政拨付能否给予满足? 要知道这些老师的工资待遇是财政给的。如果按照标准,老师们会不会愿意多教学生,多工作量?

这一切都是矛盾的!



3.

把优秀提升到精英所需要的精力是几何倍数的。

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只不过是在好学生的基础上进步了一点点而已。那么请问一下:你能百米跑到10秒内吗?普通人13秒轻轻松松,不就提高了3秒吗?对于优秀的选手,也不过提高1秒而已,小意思了!可地球人都知道,那是非常非常艰难的,突破是超越60多亿人的数量级概念,世界冠军!

同样要把一批本来优秀,但要培养成精英一样的人才,达到全国1%的水准,那也要付出非常大的精力,绝不是简单的一句资源好和生源好的问题。

能成为名师,能在名校立足,也是需要老师个人有非常大的能力。一群聪明无比的学霸,教起来不是那么轻松的,一头羊是带领不了一群狼的。



4.

知识如果不能变现,名校就会衰败。

设立民营分校,只不过是自保而已。听起来是好像是为他们辩护,实际上危机和转变是一念之间。

每一个家长都想让孩子成为最好的,那么每一个优秀的教室就会成为猎物,被追逐和用金钱来打动,如果你不能提供和市场相匹配的薪资,那么有人会出钱来挖人,比如民营学校!

当公办学校不能和民营机制抗衡时,优秀的老师就会流失,然后名校没落。

这是知识变现的一个必然,也是阻挡不住的,在经济领域已经完全市场化,但教育才刚刚开始。

为了阻止这只情况,公办学校开设民营分校是一种必然,总比私下收赞助费要公平的多吧!



5.

这也是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需求。

谁都想让孩子上好学校,既然满足不了,用经济和成绩来设限也是一种手段,给谁不给谁都难,为什么不能自愿呢?

6.

预期抨击名校开私立分校,不如检讨为什么其它的公立学校没办好!

我们设立了大量的公立学校,义务教育本来应该可以满足,但家长不去,是很大的浪费,为什么这些学校不能成为名校呢?提高教学水平呢?要知道名校在成为名校前,也是一样的资源,主观能动性有没有? 现有的师资力量潜力可不可以再挖?这些都是可以讨论的,关键是有没有一个带头的好校长!愿不愿意去努力奋斗10年!



不再议论了!问题教育部门比我们清楚,能有现在的情况,也许是不得已而为之。


生活对我说

这种情况应该是不合理的!

我们这就有两所这样的民办初中学校,学校是从公办学校分离出来的,老师和校舍都是公共资源。老师的工资也是财政拨款,唯一的区别就在收费上。民办学校招收的都是自愿择校的高费生,突破了义务教育的界限。挂羊头卖狗肉,这样的学校现在依然存在。期间有媒体报道过这类畸形学校,但最后都不了了之,是何种力量在背后阻挠,想必大家也会想到的。

有关部门应该知道这是不合理的,所以我们这这两所“民办”学校这两年要改革了,是渐进式改革。从去年开始分流1/3的公办老师,同时自主招进1/3的民办老师,这部分老师的工资自筹自支。到明年全面实现民办化,这类不伦不类的以收费为目的的假民办真公办的学校就弃暗投明了。


吐逗撕


东方红635

按照《义务教育法》 的有关规定,不允许公办中小学收取学费,但是给每位学生的补贴很少。与之相比的是公办大学允许收取学费,但是每位大学生或是高职生补贴5000-8000元不等。这就是公办中小学没有公办大学办的好的原因。另外,集体经济也算私人经济吗?马列也怎么学的?西安五大名校除高新一中外,其余都是原集体经济下的产物,这种公办与民办化分不确定,也是原因之一。如果政策是给公办中小学每人每年补5000元,五大名校会分分回归公办。但是不到GDP百分之四点二左右的教育经费,就不够用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建议更名为私有教育促进法,这是大政策,小民只是建议。


大头挺

民办中学的出现,本来应该是我国公办教育资源不足的有益补充。各地政府办学财政压力大,政府支持民间投资教育。任何一所民办学校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很多民校都是依托本地名校,公私合办,称之为民办公助。方式就是,派一部分公办教师去民办学校任教,保证生源供应。有的干脆公办民办不分家,一校两牌,资源共享。纯粹的民办学校,政府是不会派公办教师的,只能高薪挖人。所以民办学校往往在硬件方面、师资方面、生源方面全面超过公办学校。典型的就是衡水中学,事实上背后还有一个民办衡水一中。衡水这样的学校还有几所。

各种民办学校的井喷,造成喧宾夺主的结果。公办学校在生源、升学率方面远远的把公办学校甩在身后。民校成了香饽饽。家长子女上学的压力陡增。教育成本大增。很多家长放弃公办义务教育的机会。

上公办还是民办,这是家长自己的选择。家长的心早已被升学这根线拴住。就是借债也要上民校。这种心里也助长了民校学费的飙升。10000元很常见,20000元不稀奇。公办学校成了陪衬,收拾残局。


教书那些事儿

关于民办学校,我认为当初准其兴建,是对打破公办教育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尝试,给公办教育一种竞争的氛围。然则,在实施时出现很多问题,一是局办,县办官员充分利用政策,合法代将公办学校转为私立学校,暗中参股分红,协住私立学校在招生中招优荐亲。二是私立学校一边享受国家的办学扶持政策,使用国家财政的公用资源,一边打破向学生收费的法规束缚,违背国家学生减负,家庭减负的办学宗旨,三是通过优质招生,利用优质生源打造成绩招牌,给社会营造私立学校成绩好的错误导向,误导家长择校取向,对公平公正的招生秩序产生冲击,四是校内管理中利用对优等生的优惠收费政策,制造对非优生的收费借口,从而暴露其逐利的本质属性。实则是社会的毒瘤


手机用户52680804554

怎么就用到公办师资了?难道民办学校没给老师付工资?如果公办学校各方面都合理还会有民办学校的出现?有哪个家长愿意放着好好的公办学校不读而让小孩去民办?有哪些老师愿意好好的公家饭不吃跑去民办蹭饭?还不是给逼出来的。公办学校财政拨款铁饭碗,但关系户太多。有关系拿高工资少上课没关系多上课少工资。职称评定没关系评不上。依账着铁饭碗不会被辞退,就不热心钻研业务。只想着怎么把家长口袋里的钱捞出来。而民办学校关系户少,工资奖金全是个人劳动所得。不存在占矛坑不拉屎现象。


幸福的味道200331767

省委省政府一直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到2016年底,我省共有民办学校2123所,占我省学校总数的49.4%;民办学校在校生总数48.8万人,占24.8%;民办学校专任教师2.6万人,占21.8%。据不完全统计,还有约1000家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民办教育已成为海南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省民办学校仍然存在平均办学规模偏小、部分学校管理不规范、整体办学水平不高,甚至违规招生、违规办学等问题。

这个是海南省的民办教育情况。


初中数学研究

国家鼓励有能力的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可能兴办民办学校,这是发展教育的另一种方式方法。民办学校基本上都是独立性质的,一切开资都是自己筹划,国家给予的只是少部分的财力扶持,其目的就是缩小与公办学校的尽量差距,但大部分都是要靠自己努力筹措。至于师资力量,一般都是公般学校的退休教师,一些师范类毕业的自择求职人员,也有部分公办学校的在职教师做兼职的。说到民办学校的高费额,这是由于其性质的决定的。因为民办学校的开资要靠自己来完成,所以其费用的来源肯定是从学费上收取弥补,这是一个正常的环节,根本不足异议。其实民办学校的兴办还是有一定的风险的,如果承办人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没有高等的知识学历,没有生源的广阔人脉,稍有经营管理不善,就会一落千丈难以翻身。国家也考虑到这一点,因此在享受政策扶持的同时,也会给予其他方面的政策性优惠。教育是兴家兴国的大事,无论怎样办学都是有利大于弊。如果你选择了民办学校,就应该给予支持和理解,毕竟是带有民办的字样,所行使的独立性是可以信任的。如果说是夺取公办资源,这未免说得不确切了。公办资源是有权限性质的,一切都是按生源配置的,又是国家财政全额拨款,不可能让其转型民办资本。个别教师的兼职不可否定,这也不属于公资民夺啊!俗话说,道亦有道,既然有能力办学就会有能力办好,还是多给予支持和称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