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军抗战惨烈一战:禹王山阻击战2万将士埋骨他乡

滇军抗战惨烈一战:禹王山阻击战2万将士埋骨他乡

1938年4月,中国军队取得了抗日战争以来的最大胜利——台儿庄大捷。据日军当年的统计,日军伤亡近1.2万人,这一胜利打破了侵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不甘失败的日军仍未放弃夺取台儿庄,继而攻占徐州的企图。4月间,日军调集20万兵力,从正北一线直扑台儿庄。由此,台儿庄战局被拖入第二阶段。

日军二打台儿庄,其实已然算是徐州会战的一部分了。

因为,此时的中国军队正源源不断地奔赴徐州,包括卢汉的滇军第60军。

滇军抗战惨烈一战:禹王山阻击战2万将士埋骨他乡

昆明民众欢送第60军出征

其实滇军早在1937年秋就出滇北上了,先后经湖南常德进入浙江,还未来得及参加南京保卫战,南京战就已经结束了,卢汉随后接令转赴武汉。

在武汉,卢汉觐见了蒋介石,继而得到命令:奔赴徐州。

滇军抗战惨烈一战:禹王山阻击战2万将士埋骨他乡

时任第60军军长的卢汉

当时的第60军共计4万多人,下辖第182师、183师、184师。军官多为云南讲武学校毕业,兵员多来自少数民族和壮实的矿工农夫,剽悍骁勇、训练有素,又经过辛亥革命、护国首义、靖国战争,云南移主等战争,可以说是久经沙场。

这还不止,他们的装备尤其精良,人手一顶的法式头盔,还有法制哈其开斯机枪、比利时七九步枪、捷克造轻重机枪和法国造八二迫击炮、六零迫击炮、高射机枪等装备,甚至还有专门的防毒队,这比当时中央军所谓的德械师只好不差。

因此,滇军来到湖南后,其军容之盛令中央军和别的地方军羡慕不已。

滇军抗战惨烈一战:禹王山阻击战2万将士埋骨他乡

滇军装备在国内算是一流

这样的部队来到了徐州战场,无疑是一支生力军,到达当天即赶赴战场。

按照当时李宗仁的命令,第184师(师长张冲,云南泸西人)接替台儿庄的防务,另外两个师(182师、183师)则去接替台儿庄东北面汤恩伯和于学忠各一部分防线。

这无疑是一个大坑。

一般来说,要么先把汤恩伯的部队换下来,要么先把于学忠的部队换下来,于两部之间同时接防两边各一部分,正犯下兵家大忌。

还没等到182师、183师到达接替,汤恩伯的部队已经开始撤了,于学忠的部队也在转移阵地。

日军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战机。

于是,滇军在往台儿庄东北一线集结途中,日坦克突然就出现在滇军的面前,真是没有一点点防备。

不到1天的时间,第183师就伤亡3000多人。

而这仅仅只是个开始。

因为,随之而来的禹王山之战,在这群云南子弟的心中,是永远的血色。

禹王山地处徐州北部,虽说海拔还不到130米,但是在广袤的鲁南平原上,这是兵家必争之“高地”。

扼住禹王山,可以给中国军队的转进争取时间,否则,日军可弃台儿庄直取徐州。

这一仗,一打就是27天(1938年4月22日至1938年5月18日)。

光是4月28日这一天的肉搏战就高达20多次。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配以坦克、骑兵攻打禹王山,勇敢的滇军将士个个视死如归。滇军利用炮兵火力,将日军炮兵打得七零八落;战炮连在禹王山阵地前直击日军坦克,致其多辆坦克瘫痪;疯狂的日军冒死前进,滇军先以机枪、手榴弹还击,最后与日军展开白刃战,把日军消灭在阵地前。日军仍不罢休,整天激战、持续进攻,滇军却也没有一个后退的。

可是,数倍于我的敌人对禹王山志在必争,头一股被击败了,第二股又继续进犯,顽强的滇军前仆后继,负伤不下火线,工事随毁随修。

滇军抗战惨烈一战:禹王山阻击战2万将士埋骨他乡

图注:坚守禹王山阵地的滇军

在日军坦克强大的火力面前,滇军将士毫不畏惧,他们如同猴子一般,成串地爬上坦克,把手榴弹往坦克展望孔里塞,但展望孔封闭严密,手榴弹塞不进去。加之日军坦克良好的机动性,滇军战士不断有人从坦克上滚下来,但是,接着又会有人爬上去。

最后,有的战士只好拿着手榴弹爬滚到坦克面前,与坦克同归于尽,无奈手榴弹威力太小,只炸断了履带……有一名叫吕建国的排长,带着十几名战士在阵地上死战不退,最终连掩体带人被日军的重型坦克碾成肉饼,融入了徐州的大地。

这是生死搏杀的27天,滇军将士以血的代价,成功阻击了日寇矶谷、板垣两个甲等机械化师团及伪军共5万多人的进攻,把南犯日军紧紧地拴在了禹王山下。

滇军抗战惨烈一战:禹王山阻击战2万将士埋骨他乡

禹王山的滇军将士

据后来测算,战前的禹王山主峰由126米被炮火削减到124米!4万滇军死了一半,2万余名滇军将士埋骨他乡,化作浴血的彩云,飞回了红土高原上的故乡。

就连当时的日本报纸也惊呼:“自‘九一八’与华军开战以来,遇到滇军这样猛烈冲锋,置生命于不顾,实为罕见。”

1938年5月18日,滇军完成掩护任务,受命撤至运河西岸,惨烈的禹王山阻击战到此结束。

滇军抗战惨烈一战:禹王山阻击战2万将士埋骨他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